高职院校“五年一贯制”学生管理的思考

2019-09-10 07:22孙京迎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

孙京迎

摘要:五年一贯制学生作为高职院校中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具有特殊意义。这一层次的学生在年龄、心理、事情处理方式等方面具有不一样的特点。把握好其特点,能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对于促进其自身发展,提升学生管理水平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五年一贯  学生管理

“五年一贯制”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着国家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五年制高职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然而通过教学管理发现这一群体相对于一般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基于此,就对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应该从工作实际出发,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培养其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一、“五年一贯制”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1.学风引导有待加强,助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以学习为己任,然而,在班级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不主动思考问题,思维不活跃,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学习计划不明确等问题,对班级学习风气产生了不利影响。当然也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考取相关专业证书,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但就整体而言,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与风气较弱,应该更好的发挥好榜样引领作用,落实好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2.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班级凝聚力有待提升。

由于年龄比较小,表现出控制能力较弱、自我意识强等特点。在加上其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且受到家庭的关怀比较强,在处理班级内人际关系、与其他班级同学的关系、面对挫折等问题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往往会表现出不会换位思考,以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等问题,这些就会使学生单个个体发展受到影响,进而导致班级凝聚力下降,不能够更好的感知集体的力量。

3.班级人文氛围不足。

进入学校以后,与夏季高考进入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其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特征,就更多的需要老师、学校、家长给予人文关怀,让其“有喜悦懂得分享、有想法懂得沟通、有不畅懂得倾诉”。学校、老师、家庭更应该关注这一点,加强班级内的人文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营造“互帮互助”的班级氛围。

以上就是“五年一贯制”班级在管理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班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加强“五年一贯制”班级管理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资源的优化的配置,为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又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对于实现国家“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有利于提升学生管理水平,优化教学环境,助力班级发展。

众所周知,和普通三年制学生相比,其具有入校早,年龄小的特点,而且周围的“同辈环境”要比他们高一个年龄段,在与其交流上就容易产生隔阂。同样这部分学生在书本知识学习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面对他们,无论是一线学生管理人员还是教学老师,都会感到一定的困难,那么怎样依靠班级管理提升班级凝聚力,为学生学习营造好的氛围就显得很重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应该着力加强班级制度建设,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班级管理框架模式、师生沟通模式、信息反馈模式等,将日常管理制度化、人性化,从而最大限度的提升管理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另外,促进学生学习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营造好的班级学风,能够为学生高效学习营造好的氛围,此点往往会对学生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从课程安排来看,这一层次的学生课上安排占据了大多数时间,因此,加强课堂管理,有利于学生群体意识的形成,通过班级活动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使其不仅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往,从而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从而优化教学环境,助力班级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立德树人”的观念,促進学生身心发展。

人作为人,不是片面的政治人、经济人,而是全面发展的、德才兼备的人。“五年一贯制”在班级管理中除了注重日常的教学安排,技能传授以外,应该注重人文关怀,注重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团结意识和道德建设,让学生能够在“立德树人”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格,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三.加强“五年一贯制”班级管理的方法。

1.划分班级单元,增强班级信息汇集,创新班级管理方式。好的班级管理模式构建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应设立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尽量不要再带其他班级,形成专职学生管理队伍,这点很关键。班级应该划分为以宿舍为单位的学习单元格,并辅以女生、男生信息联络员的管理模式,同时加强学习单元的格的管理,使其成为班级管理的基本单元,努力促使其形成各个单元格之间的“比、通、帮”。

2.加强沟通,创新沟通方式,体现人文关怀。通过一段时间的带班发现,传统的学生“有问题找老师”的方式已经起不到明显作用。相反,这部分群体对老师了解情况会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怎样去获得有用的信息,就成为关键。通过调研和观察发现,沟通聊天是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式。应该建立定期进行“师生聊天、宿舍之间聊天、学长学姐与其聊天”的模式,通过聊天既可以体现对学生的关怀又能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建立“互联网+”背景下的沟通机制,信息获取多元化。在“互联网+”的时代,信息获取存在一定的简便性和隐蔽性。每个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微信、QQ等聊天工具,都有自己的空间、朋友圈等,这就成为他们发表心情动态的一个场所,加为好友,朋友圈可见就成为老师的一项必备工作。这样能让大家在日常就能随时随地了解学生,为学生管理获取更有用的信息。

4.“纵向”和“横向”交流机制的建立,形成管理育人的合力。育人,不是某一个因素或是某一个群体所能独立完成的,这就要发挥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而这几方面的因素,沟通就成为关键,特别是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同时,学生同辈环境之间的沟通也不可忽视。应建立“家校联动成常态、师生沟通成普遍,生生交流成日常”的长效机制,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学生管理者,要为学生提供好的学习氛围与学习环境;作为一名专业老师,要倾其所有传授专业技能,让其习得知识;作为人生导师,更要让其明白做人的道理,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浅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思路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浅论高职院校的大一新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方法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