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林君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前提,还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以课文内容为依据,让学生跟随教师的脚步进行学习,教师往往通过课内学习、课外阅读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但是,很多教师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鲜少会考虑到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延伸,这使得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与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为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初探为题,针对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现状与特点,探究小学生阅读习性与偏好,并针对小学生兴趣与学情,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希望能为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教学;课外阅读
引言:
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决定了学生语文水平的上下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往往喜欢以课文内容为主,却鲜少会对语文教材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与构思,导致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方式始终局限在课堂上。阅读教学不仅指具体的教学环节或行为,更大程度上是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开发与培养,而课堂教学作为学生阅读习惯的主流培养方式,教师应该在完成课时目标的基础上,对语文课堂进行深入挖掘,拓展阅读教学的广度与深度,达到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目的。
一、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初探
(一)以学校为主体,拓展性阅读教学不均衡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拓展性阅读教学不均衡的问题,这种不均衡是由教师这类教学资源不均造成的。在大部分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本人的执教水平是合格的,但语文教师个人化的延伸性教学方法与趋向却是不同的,一些经验丰富的青壮派教师,既能完成课堂知识点的教学,也能完成拓展性教学,而一些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却无法把握课内拓展的特性,他们将课堂知识点与课外阅读分割,导致拓展性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从某种程度来说,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执教多个班的语文教学,并能游刃有余地将各班课时计划与教学目标一一对应起来,而缺少经验的年轻教师虽然执教的班级较少,但缺乏平衡课内外的实践经验,导致年轻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班级教学计划安排[1]。
(二)以学生为主体,拓展性阅读教学不实际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平常的课业负担极大,如果再进行课外阅读训练,会导致其他学科作业无法及时完成现象。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将拓展性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训练划等号,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课堂教学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实际教学成果。拓展性阅读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拓展性阅读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有序的教学步骤,它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入落实,也能对学生开展成效性的训练。但是,在以Y小学为样本的调查中,笔者发现,超过三成的学生认为拓展性阅读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超过五成的学生认为拓展性阅读教学等同于课外阅读训练,只有不足一成的学生认为拓展性阅读教学是可以与课堂教学并行的。在笔者进行深入调查之后发现,造成学生认知差距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因为Y小学学生在进行拓展性阅读教学时,教师往往没有结合教材內容,也缺乏生活经验的支持,导致拓展性阅读教学内容不实际[2]。
(三)以教师为主体,拓展性阅读教学不灵活
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让学生发言、鼓励学生讨论、向学生提问等举措等同于将课堂主动权移交给学生,因此,在拓展性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也采取“学生发言、学生讨论、学生提问”的三板斧教学模式,使得教学模式固定化,拓展性阅读教学不灵活。例如在人教版《窃读记》这一课程中,许多教师会让学生讨论与书有关的趣事,然后随机点名几位学生上台发言,接下来鼓励学生提问并寻求解决办法,这一模式甚至会延伸到拓展性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会将同作者的《城南旧事》作为学生拓展性阅读材料,然后继续重复“三板斧”教学模式。但一些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基础能力有着充分的认知,使得其在教学中缺乏必要的变通,最终教学陷入僵化的境地[3]。
二、优化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教学目标与课堂目标一致化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落实,大部分管理老师已经认识到同步教学目标与课时目标、平衡阅读教学与阅读训练是当前语言课程改革的重点难点。为此,学校在实行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时,应当把实现教学目标与课堂目标一致化放在首要位置上,力求将教师个人经验差距抹平。例如在人教版《梅花魂》这一课时中,绝大部分教师都能把握住“故乡”与“梅花”的意象,然后围绕“故乡”、“意象”等主题开展拓展性阅读教学,而少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会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激发学生思维,但从整体教师执教水平来看,教师将教学目标与课堂目标一致化,能够有效保障拓展性阅读教学与课堂教学的平衡[4]。
(二)实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一体化
如果将学生的思想切割,那么在学生的抽象世界中,一定是被经验与想象所占据。因此,实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一体化,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本作为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学媒介,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媒介”的传导作用,以课本知识为基点,撬动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在人教版《冬阳 童年 骆驼队》这一课时中,许多生活在南方的学生很少看见“雪中冬阳”的景色,而大部分学生也极少与骆驼接触过,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密切联系学生的想象世界,通过实际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展示简单的小道具,如文中所形容的“铃铛”,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组织学生围绕“铃铛的作用”开展讨论,然后延续课文主题“夏天骆驼去哪了”开展拓展性阅读训练[5]。
(三)实现教学模式与课外学习同步化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往往是将学生作为语文课堂的教学主体,但鲜少有教师能够真正深入落实这一要求,导致许多学生出现拓展阅读的效率低下的现象。为此,实现教学模式与课外学习同步化,将学生的客体性质转化,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构建平等、活跃的师生交流氛围。从客观上来讲,学生地位是相对的,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对于学生本人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应当充分实现教学模式与课外学习的同步,平衡学生主客体认知。例如,在人教版《桃花心木》这一课时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种树人”的看法,然后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探讨“如何做好某件事”,同时,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讲述自己在执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达到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笔者所设想的语文课内拓展性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不是对课堂的领导和控制,而是一种引导,在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充分引导课堂教学的有序、有效开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熊亚军.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的对策和措施[J].学周刊,2019(24):135.
[2]邵淑艳.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实践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26):102-103.
[3]吴端民.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4]韩美红.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5):124.
[5]温爱丽.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拓展性阅读的对策和措施[J].华夏教师,2019(0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