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顺发
摘要:地理在高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学好地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升。当前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对人文教育的融合非常重视,并且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从而成长为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的融合性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人文教育
前言:
我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各个领域都在面临着转型,对教育领域而言,通过转型令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更加全面的提升,从而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是我国当前开展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对我国的高中地理教学而言,由于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此时提升分数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目标,人文教育因此受到了严重忽视,由此也就导致了地理教学无法发挥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人文教育在其中的融合进行分析。
一、人文教育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进行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的多维发展
实现人文教育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在地理学科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相印证下得到良好启發。同时更能让单调枯燥的学科知识表现出新的活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就能够在学习地理知识过程中自主探究,这对学科素养有着非常大的提升作用。另外人文教育和地理课堂教学融合之后,学生也将对地理知识产生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地理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令学生身心都得到更全面的发展是基本目标。高中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这样他们在走入大学和社会之后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由此可知,人文教育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是高中地理在新时期必然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人文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学科知识和人文教育的融合
人文知识的覆盖面非常广,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将其集中在单一的人文学科上。而对地理学科而言,其本质就是对人和地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找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方法。从这个方向出发看待人文知识和地理学科就会找到二者的共同点,从而为人文教育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融合创造条件。比如教师在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1章第3节地球的运动进行分析教学时,这一部分内容涉及到了公转与自转的相关知识,教师可结合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让学生对自转和公转产生更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可对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打赢血吸虫病攻坚战”进行一定了解,实现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受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敢于面对困难并最终战胜困难的可贵精神的熏陶,进而令自身的精神修养得到升华。
(二)在实践过程中的融合
高中地理教学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而地理知识有着非常强的文字性,长时间的理论知识教学必定会使课堂显得非常枯燥,极易导致学生失去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这对地理教学和人文教育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应加强对实践的应用,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融合人文教育,从而实现学生兴趣和人文素养的双提升。比如当对酸雨的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酸雨成分试验的视频,当学生了解什么是酸雨之后向学生讲解酸雨的危害以及为什么会产生酸雨,进而向学生渗透环保理念,同时结合“当我们失去它时,我们又会立刻意识到它的重要”这样的文学佳句在学生内心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最终促进学生环保人文理念的养成。
(三)科学地域观的构建
地理知识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并清晰体现不同地域的民族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人文知识进行反复渗透,帮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体现在地理知识中的民族文化,并且要让学生懂得给予不同的民族文化充分的尊重,从而让多元文化意识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全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地域性差异是导致这种特点的最根本原因,而学习地理学科知识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的地域,由此也就会和不同地区的文化产生一定关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在了解不同地区文化差异同时也人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最终促进科学地域观的构建,并以此提升学习地理知识的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因此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培养,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重视人文教育的融合并找到人文教育融合的有效方式,最终实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春辉.谈高中地理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8(22):117-118.
[2]杜志忠.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人文教育融合性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0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