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若思
摘要:《语文课称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更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輸出信息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是有阶段性的。大致可分为采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
关键词:小学作文 有话可写 方法 语言魅力
德国作家海塞说过:“没有什么比沉浸在创作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可见,真正的写作是沉醉其中的美感;是挥洒笔杆的干脆;是有话可写的表达。如果人们的写作活动符合这些规律和要求,就有可能“妙笔生花”,写出文质兼备的好文章、好作品。但对于小学生,怎么能让他们更容易的进行采集、构思、表述,从而达到有话可写,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究:
一、习作命题
习作命题,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教师们感叹“习作教学难”的时候,是否想过首先是在命题上出了问题呢?看看教材中的题目,再想想平时的命题,教师们要求孩子写的命题作文,未必是孩子喜欢表达的话题,其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了。教师应该在习作命题上下工夫。如果每一次习作训练都能够恰当且巧妙地命题,将大大助推学生的语言表达。我们应该减少命题作文,增加自拟题目的作文。三年级的孩子,天马行空的语言,他们自由的命题往往比我们给出的题目更加有趣,也更加符合他们自己的想法。
(一)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体目标与内容”部分,对习作提出这样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就决定了命题不宜难度太大。这样的命题,就无形中拔高了要求,让学生心生排斥。
(二)习
习作,就是要让孩子习得语言。《现代汉语词典》对“习得”解释为“通过学习获得”。周一贯先生认为:“习作,则是习练写作,强调的是习练的过程。”这些都进一步说明过程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习作命题,会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沉迷其中,激发习作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愿意去尝试,愿意去表达,在由浅入深的过程中慢慢积淀,从不会到会,从段落到篇章,慢慢地提高。
(三)导
这里的“导”并非“指导、引导”,而是指“导向”。即教师要充分发挥习作命题的导向作用,传递给学生一定的信息,增加学生对习作的理解。比如,命题《睡不着》,让学生记述一次自己睡不着的经历。只要学生真实地讲述夜晚难眠的原因和感受即可。
(四)趣
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毕竟是一项艰巨的思维活动,有意识地设计富有儿童情趣和生活情趣的题目,可以拉近学生与习作的距离;而孩子们也特别擅长写趣味性的话题。
二、习作来源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实际上习作也同样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1、来源于生活
写作首先是以生活为源泉,同时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用写作来记录生活、体验生活、丰富生活、享受生活,来剖析自我、表达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写作是学生真实生活的需要。
2、又高于生活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没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创造。”这句话说明了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是创造的前提。所以,在习作来源上不仅要走进生活,还要加入想象。如何能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呢?
(1)抓住契机,激活想象
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捕捉学生的心理动态,结合教材特点,紧扣课堂脉搏,随机应变,恰当及时地抓住激发学生想象的契机,用有效的点播、引导,让学生的想象力飞扬起来。
(2)联系生活,再造想象
想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来源于个人丰富的情感体验,来源于善于捕捉内心细腻微妙的情绪和情感的波动。在生活的基础上,再造想象,增强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习作课堂
上一节好课,受益的不仅是老师,更多的是孩子们。而学生习作中的“无话可写”更是我们习作教学不足的体现。如何能更好的利用习作教学的课堂让学生“有话可写”呢?
1、置身体验
张赛琴老师,大家并不陌生,相信听过她作文课的人都会感慨作文原来这么有趣又简单,但是自己去上却仍旧无法让作文变得“简单”。我曾与学生在“写一次玩游戏的经历”习作教学课上进行了一次这样的置身体验,游戏课堂让学生体会玩游戏前,玩游戏时,玩游戏后即刻的想法,观察大家的语言动作,体会自己的情感,课末,便有了一篇真实有趣的作文。
2、层次有度
在习作课堂上,老师习惯性引导孩子如何写开头、过程、结尾,再给出一些例文、好词佳句、各种句式等等,学生借助这些写出一篇看似华丽的作文,但是这样的作文并不是他们真实的表达。
四、习作评价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教师在往往容易忽略习作后的评价,但是习作评价却很重要,学生可以从评价中得到肯定从而更愿意表达,或者从习作评价中发现不足,借鉴别的好的地方,从而有更多的话想表达。如何做好习作评价呢?
1、多些相互欣赏
每个人都期待被认同,被肯定,儿童尤其如此。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作文写出来以后,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作文展示栏”上,然后,引导其他同学来欣赏,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写上评语,把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片段等摘抄下来。
2、多些自我展示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管是什么人,对自己的劳动成果都有一种渴望让别人认同的心理。因此,教师应多创造让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时空,让学生多得到些认同,尽量减少学生的挫折感、失败感。 寻找“闪光点”。学会寻找自己习作中的“闪光点”,是学生展示自己、树立信心、体验成功的第一步。自我展示“闪光点”。学生通过自我品读、自我评价找到自己最为满意的作文“闪光点”之后,教师再让他们在小组内、班级中进行自我展示,以进一步体会成功的喜悦,强化习作的要求。
笔杆挥动不易,笔下生辉更不易,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让孩子“有话可写”,才能让作文“清风徐来”,在习作的道路上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2018年第04期
《湖南教育·语文教师版》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