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翻转课堂实施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10 03:21万杰郝泽帅
高教学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调查研究第二课堂对策分析

万杰 郝泽帅

摘  要:通过对吉林省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现状调研,总结出研究生第二课堂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研究生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强化研究生导师在第二课堂的指导作用,并就如何构建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管理、保障、评价与激励机制给出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第二课堂;调查研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5-0055-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ilin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strengthen the guiding role of graduate mentors in the second classroom. It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onstruct the management, guarantee, evalua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he second classroom for graduate students.

Keywords: graduate students; second classroom;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countermeasure analysis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已有一年,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发布[1],高校思政工作引起了全国的广泛重视。第二课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第一课堂无法替代的育人作用。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深远意义[2]。

一、研究生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3]的概念最早由教育家朱九思1983年首次提出,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发展与延伸,能提高学生多种素质和能力。研究生第二课堂即是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以外的陶冶情操、完善自我及提高综合素质的所有校园和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研究生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为研究生发展个性、全面提升综合能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研究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4]。

二、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现状分析

研究生教育处于国家学历教育的最顶层,研究生被视为国家的高知群体、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核心人才。因为所处教育阶段的特殊性,长久以来,高校对于研究生教育往往将精力集中于第一课堂建设,而忽视了第二课堂的全面发展,导致研究生第二课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动力不足、成效甚微。本文以吉林省高校研究生组织调研为数据支撑,对比了5所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开展状况,对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了研究生第二课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重视不够,对研究生第二课堂支持投入不足,缺乏针对性

各高校对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力度不够,较本科生明显不足。调查显示:在指导管理方面,研究生工作部等管理部门对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范围和力度不够,部分学校团委几乎不参与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管理与指导,各高校研究生组织仅匹配少量的专职研究生思政老师承担主要工作,在活动内涵指导和组织建设指导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硬件设施方面,仅有个别高校完成研究生第二课堂活动场地等硬件的建设,基本没有针对研究生配备活动室、会议室等活动场所。高校没有充分考虑到研究生群体个性化发展突出、注重科研创新、关注学术交流、小组式讨论更有效的特点,忽视研究生第二课堂小型化、多样化、便捷化对活动场地的需要,在时间、地点安排上都不能满足研究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

在经费支持方面,高校对研究生第二课堂经费支持明显较本科生偏低,仅对校园主流活动有较大投入。比如A大学“盘古音乐节”支出超过全校“神农科技周”,B大学“授课技能大赛”经费支持力度高于“学术之星”评比,C大学“研究生青马工程”活动支持远超“创新创业”,整体看来高校对于研究生创新创业竞赛、专业技能大赛、论文专利成果发表、社会实践活动、党支部与班级建设等支持力度很小。以上客观因素大大限制了研究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和规模,同时也削弱了研究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二)导师认识不到位,对研究生第二课堂内涵认识不足,理解存在误区

调研显示,在大多数高校导师思想意识里把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定位为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除了较好地完成高校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只是起到丰富研究生校园生活的作用,而与研究生的专业技能提升、科研水平提高、思维方式培养联系不够密切, 与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所以很多导师不鼓励自己的研究生参与第二课堂。一旦不能获得导师的有力支持,必将影响研究生个体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另外, 由于现阶段我国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生质量评价体系, 第二课堂在研究生中的广泛开展受到传统的人才质量观的一定冲击[4]。受传统观念影响, 大多数高校导师认为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进入实验室进行科学研究、走入医院进行临床实践,评判所培养研究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就是科研成果的产出,比如发表论文水平的高低。个别导师甚至担心自己研究生参与第二课题活动会影响科研任务的正常进行, 更加不提倡甚至不允许研究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对研究生第二课堂结构设置各异,各级协调不便

在第二课堂组织管理上,大部分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依托团委、研究生会等组织开展。对于一级管理的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多有研究生团委指导研究生会和研究生组织开展;对于二级管理的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多由校研究生会、研究生组织与院研究生会共同开展。各级研究生组织在组织机构上的设置类似,多数高校会设置秘书处、学术部、文体部、生活部、宣传部、实践部等,另有些高校会在部门名称和部门职能上有些许差别,设置了特色部门,比如C大学的研究生会设立党务部,便于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的开展;A大学设有研创协会,主管研究生创业;B大学建立了博硕医疗服务团,组织开展以义诊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形成了相当的影响力。

各校目前阶段在组织机构设置上,虽各有特点,但由于组织管理存在交叉,部门职能存在重叠,学生干部队伍庞大,导致部分研究生组织结构涣散、活动举办效率不高、活动质量难以达到预期设想、活动品位难以满足研究生实际需求。

(四)保障机制不健全,影响研究生第二课堂常态性开展

第二课堂活动体系化建设与创新性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保障,然而,现实中尚未实现完善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保障机制。导致一下问题频出:

一是各组织部门协调统一不够:研究生作为特殊群体活动性较强,因此参与管理的部门较多,特别的二级管理以后,以B大学为例:研究生同时接受研究生工作部、学工部、临床或者实验室研管办、二级学院的直接管理和校研会、院研会、社联、班级等多重组织的一级对接,没有协调的线性的管理,研究生疲于应付各部门的事务,慢慢磨灭了对相关活动的兴趣。

二是难以合理统筹研究生时间:高校研究生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实验或者临床实践几乎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时间,甚至部分学生还有加班以至于夜班,研究生的时间得不到适当合理的解放,直接影响第二课堂的参与程度与开展效果。

三是研究生干部业务水平不足:研究生干部是第二课堂活动建设的主力军,高校尚未形成对研究生干部的专业培训与指导,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约,没有帮助和指导研究生干部形成完善的工作体制,仅有C大学开展学生干部参与的青马培训及B大学针对性开展的研究生青马骨干培训。因此,多数高校研究生组织活动深度有限。

(五)评价机制较欠缺,限制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化建设

研究生由于其管理改革的特殊性及组织体量的原因,各高校目前基本对第二课堂执行组织研究生会、研究生团委、研究生社联、研究生志愿服务团等没有整体的考评制度,更没有形成各组织间横纵向对比,甚至少数高校研究生组织对内部成员都未形成较为成熟的考核制度,仅有A大学、B大学有学年优秀个人、优秀部门的评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组织的发展进程,导致研究生干部积极性不高,直接限制了相关活动的品位及效果。

同时,由于高校尚未对研究生个体形成类似于本科阶段“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年鉴定制度,更无从提及学分认证。因此,对于研究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情况没有形成年终测评的有效制约。5所高校中仅有B大学形成了“学术卡”制度,因此,对于自身科研任务繁重的研究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放弃了从第二课堂获得学习成长的机会。

以上两方面的双向作用,导致研究生相关活动不能高质量开展,难以构建完整体系的第二课堂内容。

(六)激励机制待充实,制约研究生第二课堂创新性发展

合理科学的奖励能有效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干部的工作热情,各高校在国家教育部政策指导下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奖助”制度,但由于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等评比细则的自主性制定,各高校不尽相同,对第二课堂的涵盖程度差异较大。有的学校较为全面包含:科研、创新、实践、文体、奉献、任职、成绩等各方面,而有的学校主要集中在科研和成绩,不能与第二课形成良性对接,难以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除了国家基础奖励外,5所高校在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体育文娱竞赛、专业技能大赛、科研项目支持、论文专利发表、博硕交流等方面对获奖研究生的奖励方案也较不成熟,仅有D大学、A大学对研究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形成以经费奖励,场地政策支持的草案。部分高校近几年形成了学术之星、双创之星、志愿服务之星、感动校园人物等榜样人物评选活动,通过榜样的树立,极大调动了研究生的积极性,侧面反映了形成完备激励措施的重要性。

对于第二课堂的指导教师,各高校均为提出明确的奖励办法。部分热心的教师积极参与名师论坛,利用自己业余时间课外指导研究生参加各类大赛,高校基本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仅有B大学能以课时费的形式进行补助。因此,奖励机制欠缺导致教师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氛围难以营造。

三、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对策研究

根据对吉林省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的调研情况,结合新时代研究生综合培养的时代要求,遵循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构建的原则,体系化建设和创新性发展研究生第二课堂应该进一步加强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进一步提高对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的重视程度

研究生第二课堂是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有效途径,直接决定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5]。高校要从人才培养的高度,紧跟时代步伐、提高重视程度、强化发展认识,为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配置数量适宜、层次合理的指导教师,提供针对性强、功能齐全的活动场地,给予实际需求、发展需要的经费支持,常态督导、定期调研、及时研討相关工作,做好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在思想、物质和组织等方面为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提供充分保证。

(二)内外结合,加强指导,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第二课堂师资队伍建设

要丰富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内涵、提高第二课堂的活动质量,离不开高屋建瓴的指导。高校应结合本校研究生第二课堂发展的具体情况,尝试有目标的在校内选拔一批专业素养较高、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专、兼职导师[6],甚至打开思维引进走出,从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实践阵地建设角度选聘一批热心于教育同时具有特殊专长的社会人士作为研究生兼职导师,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人才交流与共享。

积极完善指导老师的管理评价机制,制定政策,鼓励高水平的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中来[7],提高师德水平,加强师风建设,发挥导师对研究生思想品德、科学伦理的示范和教育作用,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促进指导老师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8]。

(三)评价考核、激励促进,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的制度建设

在学生方面,高校可以适时推出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学分制等,对全部研究生考虑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度建设,设立明确的学分比例,完善年综测评和奖学金评定体系。

健全研究生干部队伍,完善研究生干部工作制度,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第二课堂活动质量评价体系,促进第二课堂活动从研究生中来,到研究生中去,以是否有利于研究生完善自我、展示人格魅力, 是否有利于鼓励创新、提高综合素质为考量标准,以研究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丰富度、满意度为评价指标, 建立长效、多元的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激发兴趣, 调动广大研究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断拓展新形式、新方法, 提高活动的品味, 提高活动的质量,形成高雅有益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指导教师方面,加强对学生组织指导老师考评。将教师承担的第二课堂活动指导任务折算为一定的教学工作量[9],同时对第二课堂指导工作的效果实行考核。每学年将研究生组织进行横纵考核评比,从学生干部素质提升、活动质量、体系建设、取得成绩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对指导老师在教师教学活动评价、工作量考核等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将其纳入职称晋升和评优的参考指标中,激发高水平教师参与研究生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四)统筹资源、做好指导,进一步对研究生第二课堂管理工作进行规范

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主要的部门来统筹协调。目前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开展,多是由高校的研究生院、研工部、校团委等组织负责,但没有形成管理层次,全部直接对接学生,管理次序混乱,效率低下。要形成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研究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研究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通力合作是研究生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重要保障。因此,合理规划第二课堂的教育目标、内容、方式,形成一个主导多方配合的研究生第二课堂管理模式,统筹协调才能确保研究生第二课堂更好发挥其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五)坚持创新、不断巩固,进一步对研究生第二课堂实践平台进行完善

研究生第二课堂形成的是以“参与-时间-体检-感悟-启迪-创新-完善”为主的培养模式,实践平台和活动载体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研究生第二课堂要围绕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这一根本任务,巩固和完善现有的平台,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创新和发展创新平台,为研究生提供参与、体验和实践的平台,如加强开放实验室、学术论坛、创新创业课堂、创新大赛等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平台建设,增强研究生在第二课堂积极参与、体验和实践的兴趣[10],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受到启迪,激发创新欲望,之后付诸行动。

总体而言,各高校研究生第二课堂经过多年的建设合发展,都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培养体系,但依然不能匹配社会对研究生综合素质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在国家教育培养意见指导下,走在时代发展的前面,为研究生规划一份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尹小文.高校共青团在形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合力中的作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

[2]侯彦芬.关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08):40-41.

[3]田润平,傅骞.立足第二课堂加快培育中医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思考与启示[J].中医教育,2013(3):62-64.

[4]李金山,祁婧,付军.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04):220+222.

[5]都昌满.美国高校研究生助教的培训制度与做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5(05):67-71.

[6]陈大勇,罗敏,刘清才.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第二课堂体系建设[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4):38-43.

[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015-05-04.

[8]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Z].教研〔2018〕1号,2018-01-17.

[9]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教办[2010]3号,2010-05-04.

[10]侯士兵,沈延兵,沈燕明.就業引导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机制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04):43-47.

猜你喜欢
调查研究第二课堂对策分析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企业管理视角下村级财务人员素质研究
西安体院学院体育专业学生人生规划研究
西安市体育旅游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