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摘 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育人”工作落实到高等教育各个环节是必然趋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站在高校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具有“当仁不让”的职责,而两者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各有问题和局限,只有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才能形成优势互补,发挥合力效应,将思想政治工作全方位渗透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高校应从学校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沟通机制和激励机制推动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形成和运作,并提供必要的管理和保障。
关键词: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22-0134-03
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all-round education of the whole staff. It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implement the work of "educating people" in all aspects of higher education.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stand at the "front lin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ave the responsibility of "not yielding" to the cultivation and guid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They have their own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in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nly by forming a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mmunity can they form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exert synergistic effect and infilt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to college students in an all-round way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growing u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from the school level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operation of teachers and counselors'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mmunity, and provide necessary management and guarantee.
Keywords: collage teachers; collage counselors; cooperative education community; mechanism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既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同时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发展的后继之力,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既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也是高校切实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必然趋势。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第一线的两支队伍,应当建立协同机制,以育人共同体的形式不断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
一、构建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是高校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要求
“智者求同,愚者求异”,高校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从内部凝聚力量,产生育人合力。专业教师与辅导员有共同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共同的教育对象——学生,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已经成为相互辅助、相互配合的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学生成长成才的每一步都关系到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职业价值。因此,两者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是高校深化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必然。
培養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办学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在应对国内外形势复杂而深化的变化时,高校应当加强中国共产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和深化,整合教育资源,勇于开拓创新,以当前面临的问题及将来可能的危机为导向,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智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这些工作单靠高校内部任何一支队伍都无法独立完成。而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能较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因此,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核心的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就成了必然趋势。
此外,落实“三全育人”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中,全员育人是基础,全员育人制度的建立和落实能确保“人”这个要素的到位,因为无论要满足“全程”还是“全方位”,都需要人去推进、落实,而这个“人”是由“全员育人”调动起来的大学生成长成才所有相关者,其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是重要而关键的成员。因此,构建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是实现全员育人的重要环节。
二、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局限
高校始终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也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实践中,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主力的辅导员和专业教师,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局限。
从专业教师方面来看,首先,“教书”和“育人”仍存在割裂倾向,部分专业教师的主动育人意识有待增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育人”是教师的“本职”而不是“兼职”,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智育的过程,决定教育对象是否能够成为有用之才,主要看“德育”。每一位教师都承担着“育人”职责,作为“第一课堂”主讲人的专业教师应该扭转重智育轻德育的情况,将先进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优良道德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中。而学科带头人、重要专家在教师群体中具有很强的“引领力”和“话语权”,理应在育人工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其次,工作模式无形中拉开了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大部分高校专业教师都实行“弹性坐班制”,即教师在校时间主要根据课程安排时间定,其余时间可以不坐班,由此,师生见面时间主要在课堂,互相无法进行有效地沟通和深入地了解,师生之间的距离感由此拉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依靠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了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感情淡漠疏离,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也无法真正入耳、入脑、入心。第三,专业教师,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外,都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本专业课堂中会遇到不小的阻碍和局限。这需要学校加强开展相关培训并积极推动“课程思政”,为专业教师创造更好的平台和条件提升育人能力。
从辅导员方面来看,首先,事务性工作繁重削弱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比重。虽然辅导员的全称是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但大部分高校辅导员除了承担思想政治工作外,也负责其他学生事务工作,致使辅导员真正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都比较有限,无法真正全面了解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其次,辅导员专业背景、年龄等问题限制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校招聘辅导员时会从辅导员自身职业发展角度考虑,倾向于招收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这些辅导员虽然可能有相关学生工作经验,但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在工作开展中会面临无法把握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无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因此,对新进辅导员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是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中之重。此外,长期从事辅导员岗位,虽然工作经验不断丰富,但是随着和学生年龄差距的扩大,代际之间相互理解、相互认可、相互沟通的难度也会日益增大,弱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从工作模式来看,专业教师属于教学条线,辅导员属于学生条线,对应不同的职能部门,有不同的管理制度和要求。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要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两者之间的沟通协作不能仅仅局限在“民间”,而是需要整合相关条线,并且建立沟通、协作、反馈、报告等制度,将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行为以制度的形式进行确立与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将协同育人的合力效应充分发挥。
三、构建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的现实价值
构建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是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进程中发展而来,也是解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育人效应难题的当务之急,具有丰富而重要的显示价值。
一是把握关键,改善思想政治工作“散而不聚”的现状。一直以来,高校始终非常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也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开展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作为育人第一线的两支重要队伍,在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义利观方面,具有重要职责。但由于大学生无时无刻都处于信息碰撞和文化冲突中,使他们的思想在发展过程中极易产生反复性甚至产生颠覆作用,如果不及时发现这种倾向,很可能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负向作用。因此,要应对当前复杂的环境,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守好各自的“责任田”是不够的,更应该形成“联产责任制”,携手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共同维护他们的思想道德健康发展。高校应该牢牢抓住这两支关键队伍,凝聚他们的力量,使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将能够发挥“1+1>2”的协同育人效应。
二是互为弥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虽然都对大学生具有“育人”职责,但是专业教师的工作内容是为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开展工作的地点主要在课堂或办公室,很少深入学生宿舍,关注点集中在学生学业而不是生活;由于弹性坐班,专业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心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来看都是不足的;而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学生工作相关事务,开展工作主要在办公室或学生宿舍,课堂反而较少涉足;关注点主要在学生思想行为,由于专业限制,对于学生学业发展方面的指導力量单薄。学生的学习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他们的成长成才反映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单从一个方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时会事倍功半。由此看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开展育人工作能够较好地弥补各自在工作领域和工作内容中的空白和短板,将思想政治工作做扎实,全面覆盖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
三是对接需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不断提高其实效性是高校一直以来的目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能有效对接需要,助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全面性。首先是对接工作需要。形成协同育人共同体使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力有不逮的情况下能获得对方的协助和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一个具有活力的系统。其次是对接发展需要。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因此,学生在成长发展中的困惑和诉求是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积极回应和协助解决的内容,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立能有效化解之前“单打独斗”时面临的对需要和诉求关注不及时以及缺乏有效解决方式的问题。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出发,从学习到生活,从思想到行为,为学生的发展需要提供具有针对性而又全面的教育和引导。
四是以点带面,促进高校“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高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工作亲和力,形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题中之义。全员育人作为“三全育人”中的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构建起思想政治工作生态圈。其中,“全员”是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为范围,包含了校内外可能对他成长发展产生影响的所有人。从高校内部看,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实验员、行政人员、后勤工作人员等;从外部看,包括家庭成员、企业人员、社区成员等。从与学生接触时间长短、关系紧密程度以及工作关联度来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成为其中的关键,也成为全员育人格局建设中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因此,构建专业教师和辅导的协同育人共同体是全员育人格局形成的重要环节,为思想政治工作生态圈凝聚思想、注入活力,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提供必要的人力保障和制度支撑。
四、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的运行机制
构建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关键在行动。这项工作应该由学校自上而下进行推进,因为只有从学校层面发力,才能迅速、有效调动、整合、凝聚教学和学生两条线,将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并开展相关制度设计和完善,确立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的运行机制,并给予充分的支撑和保障。
建立协调机制,确保教学和学生两个条线在工作中开展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捋顺教务处和学生处之间的关系,从校级层面到院级层面都明确各自承担的以及配合对方开展工作的职责和义务;专项领导小组负责在出现资源紧张、时间冲突、政策模糊、信息不对称等情况下对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的协同育人工作进行指导和决策。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对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工作开展做到情况有把握、过程有监督、问题有反馈、定期有总结。协调机制是凝聚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育人合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协同育人共同体构建的基本制度保障。
建立沟通机制,打破由于条线不同而形成的无形壁垒,将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关怀常态化、生活化。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单从专业教师或是辅导员的角度看待一个学生,难免产生片面化,只有结合他在不同场所的不同表现才能对学生的情况有客观的了解。这就需要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沟通。从学校层面,可以整合教学和学生事务两个信息平台,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用,使专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近期奖惩情况、辅导员联系方式等,使辅导员能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出勤情况、任课教师联系方式等。从学院层面,可以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辅导员参与,以便统一思想,更好地开展协作;可以定期召开教学和学生工作联席会议,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情况进行沟通,共同探讨育人方案、确定协作方式等;此外,学院应建立应急反馈制度,当学生出现突发情况,辅导员应迅速上报学院,告知相关专业教师,以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帮助和关心。
建立激励机制,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共同体的构建和发展不仅需要高校在政策上进行推动,也需要在政策上予以激励。高校可以将“协同育人”纳入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根据工作开展的完成性、创新性、突破性和实效性给予一定的奖励。此外,高校还应将“协同育人”纳入培训课程体系,定期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开展相关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协同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2017(1):4-9.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3]辛屾淼,薛海.高校“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合力”下的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08):92-93+96.
[4]谢羚,郭智芳,王鑫.新时代高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探索[J].高校辅导員,2018(12):59-62.
[5]南亚娟.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融合育人机制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8(2):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