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明华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各领域向高技术方向发展,在建筑产业方面也出现了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方向。然而在现阶段,建筑智能化施工在管理层面上仍旧存在诸多现实问题。文章根据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的现实状况,从产业、企业、员工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尝试给出合理的完善措施,以帮助对我国社会建筑智能化发展的探讨。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完善措施
一、现状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中国社会不断深化传统产业智能化建设。而在建筑产业领域集中表现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建筑智能化,旨在通过对办公、信息通讯以及工程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在建筑内便捷高效地沟通、作业、管理,提高生活舒适程度。近年来,智能城市概念为建筑区域化智能管理确立了方向。然而在正式推进建筑智能化的道路上,以建筑公司为单位的施工集群分别呈现了不同程度的难题。从宏观角度分析,建筑产业的传统结构是建筑智能化概念推广的第一个阻碍。在我国建筑产业呈现出中型企业居多,同时乡镇企业占比较大的特点,这一结构特征令建筑产业内部出现分布不集中、区域水平不协调、市场准入门槛不高等问题[1]。从微观角度分析,各建筑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并不足以充分实现建筑智能化。目前我国建筑企业尤其在乡镇建筑企业中,传统劳动力因价格低廉且容易募集,短时间内难以高成本的高新技术机器所取代。建筑企业自身技术改革的动因不足,导致企业科学技术水平难以支撑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运作。同时,建筑智能化施工也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我国建筑企业在管理层面上缺乏高水准的管理型人才,在高新技术的管理上无法进行有效的统筹安排,使得在智能化施工的管理过程中难以第一时间对智能化建筑的设备功能进行检测、核对与调试。
二、完善措施
(一)深化产业内部改革
我国建筑产业在发展初期,以乡镇为单位呈现区域化的自我管理体系,便于各企业在乡镇范围内实现小规模的人力调度。但在信息技术与高新生产技术发展的现代社会,乡镇范围的区域化管理已无法满足建筑智能化工程的需求,建筑产业内部的改革势在必行。首要任务即牢抓建筑产业的结构优化,推动确立各乡镇的建筑企业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建立各建筑企业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完成对乡镇层面上的建筑企业的统一化管理。这一方针目的在于精简建筑产业的基础组成部分——乡镇企业,令乡镇企业群体之间能够充分交流、共同发声。虽各自经济收益并非均摊,但在技术发展与管理措施等方面能够实现统一的发展,使得各企业能够在不损失基础利益的前提下,共享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建设的成果。其次,对建筑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型企业提出明确的技术改革指标,督促其在指定时间内提高企业建筑技术硬实力,通过制定检测方案,对企业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其科研实力的真实性与先进性。通过确定指标增强技术,令我国建筑企业的建筑工程平均技术尽可能快地达到建筑智能化的要求,使之能够符合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始动条件[2]。
(二)加大政策放权力度
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政策实行,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水平较低的条件下,在各区域实行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建设。随着土地规划的完善,各区域的经济文化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应及时地对区域城镇化的管理实施逐步放权,以实现从政府主导向“大社会小政府”的政策思路转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城市化建设的能动性。建筑智能化基于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是对于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认知检测。现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初获成效,经济水平与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区域城镇建设的政策规划也应作出相应调整。要避免安于现状的错误思想,政府要合理加大政策放权力度,使区域之间得以根据现实条件自由调配生产力,满足建筑智能化施工的生产需求,充分发挥建筑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加紧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落实与开展。同时政府应坚决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对各区域企业的工程进行方向性的监督,使之不偏离和谐发展、节约集约、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总路径,将科学的、进步的社会主义城镇化建设贯彻到底。将政策方向与企业自主规划相统一,是决定建筑智能化施工高效运作的一大关键。
(三)促进劳动力质量提高
建筑智能化施工对于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硬性要求,传统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以中专以下人群为主,受教育水平不高。若坚持将该类劳动力作为建筑智能化施工作业的核心,易出现施工过程中因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智能设备安装出错、线路排布不合理等问题。同时也为智能化系统的健康运作埋下隐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更是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促进建筑企业劳动力质量的提高,是实现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前提条件,更是令建筑企业健康运作的根本保证。在具体实施上,可分为培优筛选与提高门槛两个方向。培优筛选,即对企业现有在岗劳动人员实行内部培训,并进行科学化的考核;对无法适应智能化施工要求的人员进行合理的淘汰或在划分好施工组后向传统施工组进行调配,以完成对企业劳动力的合理分配。提高门槛,即设立智能化施工人员的应聘门槛,在应聘建筑企业的人群中,只有达到硬性门槛的人员方可进入建筑智能化施工的团队,否则只能在传统施工团队进行工作。同时,应将建筑智能化施工团队的成员薪酬进行合理的提高,实现员工酬劳与受教育水准的正向提高。这一措施更能在员工中树立正确的引导,即接受更高水准的教育方可获取更高质量的薪酬,充分调动员工的学习主动性与生产积极性。
(四)明确以才管理的制度
建筑企業的管理层要确立用人唯才的人事管理方针,将具备高管理水平的人才纳入管理层中。要坚决地将管理人员的工程技术与管理层面的专业素养作为考量职位分配的第一要素。唯有在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对建筑智能化的综合管理系统有着明确认知的基础之上,才能准确无误地制定智能化施工方案,施工团队才可默契配合[3]。同时要加强团队内部的技术交流与研究氛围,令施工并不只以工地为唯一的战场,要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技术研发能力,使得建筑企业得到充分的技术发展驱动,强化工作团队活跃性。同时,制定以月为周期的培训计划,严格要求管理层人员按规章参加培训,通过管理学、工程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令建筑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具备先进的管理学思维,能够自主地对建筑智能化的工程安排形成大局方向上的考量,最终能够对工程作业的人力调度、设备排布、功能检测有着权威的把控,使之在施工团队里以才干树立明确的威信,从团队层面防止员工的负面心理,使施工团队建立起团结、拼搏、实干的团队精神。
结语:
在新兴技术不断向传统行业渗透的当今社会,唯有掌握先进科技这一种方式能够帮助建筑产业砥砺前行。我国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在当前环境下仍旧存在着较多现实问题,但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政策的支持之下,通过企业内部改革、劳力质量改善、管理水准精进等途径,建筑产业定能有效实现生产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措施的改善,进一步推动中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的发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会是我国社会的普遍现象。
参考文献
[1]张强.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西建材,2017,89(9):261-261.
[2]吴坚东.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J].低碳世界,2017,32(2):144-145.
[3]陈建.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J].城市建筑,2013(14):109-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