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教育之我见

2019-09-10 15:30刘海萍
学习与科普 2019年4期
关键词:社会问题问题学生教育理念

刘海萍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学生的群体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独生子女、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比例增大。加上来自社会的一些不良影响,使学校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教育压力越来越大。因此积极探索和寻求"问题学生"的教育方法势在必行。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前提,对他们心理上的关心和心灵的感化是后盾,因人而异的教育方法是过程,挖掘他们的亮点是关键。

关键词:问题学生;教育理念;社会问题;家庭问题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问题中“问题学生”的教育日益突显,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所谓“问题学生”就是在行为、品德、性格、学习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厌学、逃学、迷恋网络、打架斗殴、吸烟喝酒、性格怪癖等。究其原因,绝大部分“问题学生”都是由于家庭、社会或是自身原因造成的。由于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等多方面发生偏离。他们具备一个正常学生的基本条件,但他们有别于遗传或生理缺陷造成的智力落后的学生,也不同于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青少年群体,仍然具有“可塑性”。

一、分析“问题学生”成因

1.家庭教育问题。首先,“残缺家庭”造成“家庭教育的残缺”。主要包括单亲家庭或离异家庭以及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经商或其它原因而将孩子寄留家乡,由隔代托管教育、亲戚监护的“留守家庭”。“残缺家庭”和“留守家庭”造成了物质条件上的困难,致使孩子形成孤独、封闭、畏惧的性格特点。其次,不良家庭环境造成的不良教育。主要包括家长或家庭成员道德品质恶劣,给孩子带来精神上严重创伤,致使这些学生的性格表现出任性、恃强、自我为中心、自私等特点。另外,一些父母总是按大人的理想去设计孩子,强求孩子,只有灌输,很少交流。有的为了要求孩子出类拔萃,不能宽容一次作业忘做了,不能容忍一场考试不及格。由于教育方法和手段违背了孩子天性,造成了少数孩子的心理障碍。有棍棒型、训斥型、管束型、溺爱型、诱惑型等5种类型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造就了当前的“问题学生”。

2.学校教育问题。首先,教育制度上存在的缺陷。一方面,学校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过分重视整齐划一,根本无法顾及学生个体差异;另一方面,在义务教育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更多地知道了自己的权利,也了解到学校在管理、惩戒学生方面的局限,学校制度不能对违纪学生构成震慑。其次,学校教育评价相对单一。在高考总指挥棒的指示下,成绩成为衡量学生、老师乃至学校的最重要指标。过分强调学业氛围,将“问题学生”诸如在体育、艺术上的“闪光点”淹没,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再次,教师是“问题学生”的主要教育者,有时又是“问题学生”的制造者。由于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个人修养、责任心和经验等方面的局限,使得教师教育水平和学生的期望值不对等,得不到学生的认同,甚至教师一句无心的气话都很可能引发问题学生的反弹。

3.社会教育的问题。首先,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青少年失去了正确的价值观。不少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在公德方面存在知行错位的现象;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日益增多,家庭责任感淡漠,严重的影响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其次,消费文化的影响。影视、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给部分青少年虚拟情感走向极端创造了可能,暴力、色情的内容也引诱青少年往不良的方向发展。

4.学生个人问题。青春期学生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发生剧变的时期,情感意志相对比较薄弱与他们要求独立成为一对矛盾共同体。这个时期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学习动机不稳定,常常被其它诱因所左右;意志薄弱,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知难而进;学习兴趣不持久,特别是缺乏学习中的潜在兴趣;易受情感迁移;自制力不强,依赖性较大;学习无进取心,甘居下游;道德认识模糊,分不清是非等等。

二、转变问题学生的方法与策略

“问题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教训”。他们对批评式的教育方式打心底里相当反感,甚至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及家长在教育这样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问题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但他们也有进取心、可塑性。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面对“问题学生”应拿出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更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用赏识的眼光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在心理上长期承受的压力得到释放。

2.全方位的教育是促使问题学生进步的必要途径。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作为教师一定要高瞻远瞩,不能急功近利。“问题学生”不但在学习上、纪律观念上差,而且在身心上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就决定对他们的教育必然是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全方位的。

一是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状况、心理状况和突出的问题等,做到有的放矢。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真正确保转化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要落实“抓两头,帶中间”的策略。对于尖子生要严格要求,多找点他们的不足;对于差生要多宽容,拿放大镜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及时表扬,逐渐形成尖子生带动差生,中间生追赶尖子生,先进带动后进,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三是班主任要重视和各课任老师的协调管理,形成教育合力,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益。四是要协调好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关系,相互建立一种和谐的互信关系。教师常家访,家访时要注意树立家长对孩子的信心,最好不要过多地指出学生的缺点,应该多谈一些学生的闪光点,强调学生的可塑性。五是不要有太过强烈的改变他们的欲望,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与标准。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人,要完全按照你的意愿去塑造和改变他们是不可能的,教师高标准严要求并不适应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不适应时,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只有恰当的期望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六是倾注爱心,感化心灵。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问题学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而许多“问题学生”却恰恰是因为缺乏“爱”的产物。因此教育者只有诚心诚意地热爱他们,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的关爱之情,教育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学生”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用高度的热情宽容的态度,了解学生,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家校合一,会让那些“问题学生”书写出满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胡毅峰.浅谈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工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2]向准.问题学生的转化艺术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7).

猜你喜欢
社会问题问题学生教育理念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亲爱的》对当下社会问题的悲情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