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芳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要求和能力的改变使得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作为教师,除了在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进行专项分析,将促进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能力提升作为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使得学生经过数学的学习后能够具备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本文从当前的背景下出发,主要讨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學数学;新背景;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及数学能力得到发展的场地,也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主要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等得到锻炼的场地。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同时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对学生的自主能力提出的要求,教师除了尊重学生主体的学习感受外,还应在课上为学生能力的发展与提高做好充分的引导和辅助工作,以保证学生在课上的收获是真实有效的。笔者结合当前社会的需求、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可以用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
一、联系生活,在体验中增加学生的感知
数学的教学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建立明确、具体的联系,一是因为学生年龄的限制,学生的学习经验有限,而在生活中引入数学或是在数学的讲解中引入生活实例,均能够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从而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二是因为学生只有在真实、具体的场景中进行体验,才能够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在感知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学习“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来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并在获得数学能力的基础上致力于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解决。教师在课上出示问题:“张伟在明日商店购买了5袋纯牛奶,花费11.5元;李红在天天商店购买了同一品牌的6袋纯牛奶,花费了12.6元,哪个商店的纯牛奶更便宜呢?”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与解决。这种直接将学生需要学习的小数除法生活实例引入的形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学习小数除法的概念。
二、明确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帮助教师确定本节课的主要授课内容,有助于教师全面了解整节课,从而进行精心的设计。不止如此,教师明确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有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考查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倍数与因数”时,教师需要明确本节课的授课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并明确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了解等,五年级的学生抽象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将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和具体的要求展示给学生,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避免学生在其他方面浪费课堂时间。其次,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为学生的理解和探究留出充足的时间,引导学生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思考的习惯,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改进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加强学生在课上的自主探究与分析,教师应该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模式的革新入手,将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顺利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是一种锻炼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各种教学方式的合理应用,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糖水的甜度来考查学生对百分数的了解情况。教师:“这里有两杯等量糖水,其中一份添加的糖为20g,另一份添加的糖为25g。哪份更甜呢?”学生脱口而出的答案就是添加了25g糖的糖水。其次,教师将条件进行扩充:两杯糖水的量均为100ml,两杯水中的糖分该如何表示?顺势将百分数的概念引入课堂,并将百分数大小的比较进行渗透,加强学生对百分数概念的认识。再次,教师在小组内为学生布置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在组内完成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互相转化,同时为学生布置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分析过后能够以说理的过程说明转换的依据。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之间学习信息的共享,提升学生在课上互动的有效性。
总之,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就必须明确当前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作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能力来建构小学数学课堂,保证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发. 浅谈新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35(24):100.
[2]吴辛巍. 主角与配角: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43):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