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镇
摘 要:当前,小学数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从教育理念上进行转变,采用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构建小学数学的有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能力
小学生年级尚小,对于知识和能力大都源于课堂教学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和课堂表现进行及时反思,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热情,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目的。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学方法变化多样,因此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教学反思,以提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为基本的目标,进而探索出更为高效的教学策略。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从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几何概念,养成学生立体思维;组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查漏补缺三个方面,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提升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
一、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数学学习中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建立数学模型以及进行知识迁移等。发散性思维是指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条件,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产生相关设想,获得见解的一种抽象思维。发散思维不仅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呢?通过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进行有效地思考,举一反三,有效克服思维的狭隘性。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课时,在给学生讲解了百分数的基本概念之后,笔者给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10%,转化成分数和小数又怎么表示呢?这个数在生活中一般会在哪些方面用到呢?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学生开始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说10%用小数来表示就是0.1,用分数表示就是1/10,还有的学生说10%在生活中可以用来表示增长率、存活率、利润比、获奖率等。此外,笔者还让学生用百分数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思想,形成发散性的思维习惯。
二、培养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立体思维
虽然说小学阶段小学生接触到的图形较为简单,大部分都是平面图形,但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理解,我们还是应该让学生拥有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够将图像进行转化。所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几何概念的培养,养成立体空间思维的习惯。在五年级的几何问题中,教师要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画图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几何图形的概念。学生只有掌握其中规律,才能够将实际图形转变为数学几何模型,进而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课时,笔者就给学生引入一个情景:某长方体快递包装盒子坏了,需要对其用胶带缠绕周身,已知快递盒子长45cm,宽30cm,高80cm,需要多少胶带?这就是一道考查长方体表面积的习题,小学生在考试当中不可能眼前会存在这样一个实际的盒子,也没有多媒体会去呈现一个这样的盒子。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脑海当中一定要有几何概念,将实际存在的盒子,抽象成数学知识,然后再利用所学到的长方体面积公式来解决问题,得到答案,即:(长×宽+长×高+宽×高)×2=(45×30+45×80+30×80)×2=14700平方厘米。由此就能看出,在小学阶段几何感念的重要性,这是学生将实际物体抽象成数学问题的关键,也是学生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关键。
三、組织多元评价,促进学生查漏补缺
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单一式教师评价的缺陷,有效地提升评价的真实性与客观性,进而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不断地补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短板,巩固课堂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加法运算定律”内容后,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评价。(1)学生自评,如学生张某进行自我评价称,他对于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算理、算法等有了较好的认识,但在具体的计算应用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2)学生互评。如学生刘某评价张某称,张同学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学习态度也比较认真,但是有些时候过于活跃,影响到周围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改进。(3)教师评价。如对于张某能基本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小节内容表示认可,并给予鼓励,对于其在实践环节碰到的问题给予认真细致的分析与解决,同时提醒这位同学在课堂要注意遵守纪律,从而在多元化的评价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查漏补缺。
综上所述,提升学生思维与学习能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通过逻辑理论知识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和思维方法,而且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所以,教师要充分创新自身的教学形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燕.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融合[J].学周刊,2019(29):95.
[2]马永清.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2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