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珍
【摘要】随着当今气候和环境巨大变化,许多少年儿童在海啸、地震、台风、洪水、暴雨、火灾等灾害以及交通意外、游泳溺水、坠楼伤亡等事故中失去了宝贵生命,这种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少年儿童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培养普遍缺失,为了有效降低小学生生命安全风险,提高他们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本文在““三生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培养措施:1.在专家指导和教师参与下,积极开发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系统课程,实现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培养课程化;2.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生命安全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多样的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技能,实现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教育课程实践化;3.逐步将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不仅实现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技能培养的普及化,而且凸显生命安全教育的特色和区域性以及凸显公民教育的前瞻性。
【关键词】中小学;三生教育;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资源整合;活动体验
目前,我国少年儿童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现状严峻。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2010-2015)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41万名0-19岁青少年儿童因伤害而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48名,即三辆49座大巴的人数。2018年5月23日“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本次调查覆盖八大安全领域以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持续了2年,通过面向7到15岁少年儿童的“中国少年儿童安全自护能力调查问卷”,按100分标准计算,全国平均为73.5分,而且没有任何一个地区的平均分达到优秀。虽然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开始重视,少年儿童安全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但少年儿童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仍然普遍不高。基于这一现状,本文借助“三生教育”理念对我国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培养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三生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价值
1.“三生教育”理念的内涵
“三生教育”是罗崇敏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简称“三生教育”理念,就是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理念。“三生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也是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激发学生主体认知和行为实践,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过程。
“三生教育”的哲学基础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尊重人的生命就是要敬畏和爱护人的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不断提高人的生命安全自保自救能力,维护人的生命尊严,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尊重人的生命是尊重人的人格和尊重人的发展的前提和保证。生命的存在和安全是人格尊严存在和个人发展的基础。只有敬畏人的生命、爱护人的生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树立生命安全意识,才能真正懂得尊重人的尊严和人格、尊重人的发展的意义,才真正懂得人生命价值、生存价值和生活价值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0)》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發点和落脚点。”
“三生教育”的内容包括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个方面。生命教育是“三生教育”的基本内容。罗崇敏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健康地发展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存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和生存规律、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开展正确生存观念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通过生活实践获得生活体验和正确的生活观念的教育。
2.“三生教育”理念的价值
“三生教育”理念的价值主要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理论价值表现为“三生教育”理念为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和自护自救能力培养不仅提供了生命教育理念、生存教育理念、生活教育理念,而且提供了先进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将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安全自救能力培养提高到儿童未来人生发展的境界和高度。实践价值表现为“三生教育”理念为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教育和自护自救能力培养不仅提供了实践内容,例如,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而且明确了实践目标和价值。又如,使小学生明确实践的目标就是提高小学生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认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自救技能、救助他人的技能,促进儿童幸福生活和身心健康发展等。
二、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能力培养措施
1.开发和建立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
以“三生教育”理念为指导,在专家引领和教师参与下,开发和建立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义务教育中公民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生教育”理念不仅自身理论内涵丰富,而且还蕴含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这两个重要理念为开发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涉及课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以及课程体系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而且涉及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课程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了提高生命安全教育课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开发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不仅需要专家进行课程理论、课程方向、课程设计以及课程内容科学性、课程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课程效果的评价性和持续性等方面的专业指导,而且需要重视中小学教师和家长们的参与,加强专家、教师和家长们对课程开发的研讨,有助于提高教师和家长对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师和家长对课程的认可度和满意感。
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交通安全、火灾与消防安全、饮食健康安全、伤口包扎与护理课程、校园和社会反暴力课程、反毒品和药品滥用课程、突发事件处理与生命安全课程、环境与健康课程等方面的常规课程,而且还包括许多区域性安全课程,包括地震与泥石流安全、台风安全、暴雨洪水安全等区域特色课程。
2.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生命安全教育资源
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化和实践化。生命安全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重視和努力,充分整合和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各种物质资源(例如经济条件、物资供给、居住环境、活动场所、活动设施等)、人力资源(包括人的教育程度、教育方式、职业优势和社会地位等)、制度资源(包括法律、规范、管理制度、规章)以及学术资源、各种课程教学资源和课程教育实践资源等,一方面有效开展生动活泼的课程教学活动,例如观看交通事故影片、海洋航行遇难、飞机航空遇难、海啸或地震视频、世界重大火灾或矿难事件等;另一方面有效开展各种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体验活动和实践活动,例如游泳技能培养、伤口止血与包扎指导、心脏复苏技术操作、公益交通执勤活动、模拟法庭审判观摩、心理剧演出与观看、参与消防安全演示与训练、防卫与基本格斗技能学习、参与交通酒驾执勤公益活动、参与老人或病人临终关怀活动、参加殡仪馆亲属告别仪式、参与亲属逝者送别与火化、参与亲属逝者公墓安葬等。
3.将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体系
重视中小学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技能培养,凸显生命安全自教育的实践性、普及性和特色性以及区域性特征。中小学生生命安全自教育课程不仅成为中小学校本课程,成为义务教育的公民教育课程和区域学校特色课程,特别在沿海湖泊地区或濒临海洋地区,台风安全教育和暴雨安全教育应成为区域普及课程,特别在云南、四川、甘肃等地震或泥石流活跃地区,地震或泥石流安全教育应成为区域安全普及课程,而且重视中小学学生生命安全自护自救技能培养,例如灾难逃生技能、游泳技能、心脏复苏技能、伤口消毒与包扎处理技能、情绪管理技能、反暴力技能、应急管理技能、突发事件处理技能、心理自我调适技能等,凸显生命安全教育的实践性和普及性、特色性和区域性特征。
参考文献:
[1]石雪,罗崇敏.““三生教育””理论的创立者[J].华夏教师,2012(01).
[4]霍云波.如何提高小学生自护能力[J].小学教育,2018(01).
[5]王爱玲.浅谈培养小学生安全自护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4(30).
[6]刘慧.基于儿童生命的小学教育之思[J].当代教育科学,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