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创新发展研究

2019-09-10 07:22徐驰
青年生活 2019年26期
关键词:网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徐驰

摘要:我们党历来重视对于青年的教育工作,充分在全党全社会开展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在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实现形式,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发挥着重大作用,积极推进我们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与当代社会网络媒体以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引发了一场信息革命,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扩展了信息传播的媒介方式,促进了整个社会效率的高速运转,打通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互联网时代催生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实践、互联网社会、互联网思维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构建了一个以互联网为交互中心的人类社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喜忧参半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时代得到延伸和发展,党和国家站在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的高度谋划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互联网平台的“顺风车”取得了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网络是一个开放式的平台,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网络育人面临重大挑战。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创新推动网络育人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网络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渠道,越来越成为舆论生产的策源地,思想交锋的竞技地,话语对碰的搏击地。毛泽东指出,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守护好网络思想教育这一阵地,需要高校辅导员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之下,高校辅导员围绕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維,必将是国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共教育部党组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出发,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其中明确提出创新推动网络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实现形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校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辅导员扮演着“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角色。大学时代正是价值观念塑造的关键时期,辅导员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创新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要下大力气,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建构和实践模式探索中,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举有利于促进校园和谐稳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历史沿革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不断完善辅导员招聘考核培养评价体系,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人员构成明显优化,但是,我们依然要认识到,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重大,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辅导员存在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网络社交平台运用、网络舆情分析、网络功能挖掘、处理网络热门事件等方面的不足。受制于时间空间的限制,组织现场会议存在滞后性,一些辅导员缺乏网络社交平台的使用经历,难以在网络终端进行育人工作。网络舆情分析就是要及时掌握当下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掌握大学生最新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并从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但是,一些高校辅导员忙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忽略了对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管理。网络功能挖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应用软件的日益完善,许多新功能是普通网民所未知的,由于缺乏专业背景,许多高校辅导员在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实践方面存在问题。近年来,校园事件屡上网络热搜,热门事件如果不在短期内妥善解决,极大可能上升为全国事件,引起巨大负面作用。辅导员在处理网络热门事件中普遍缺乏经验,处理问题欠佳。

(三)新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育人的提升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服务于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我们党在新时代下的主动选择。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育人体系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决心、更宽视野来推进。

高校辅导员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树立互联网思维,应该将思政实践放在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来看待,要用全面引领、全新视野、全局思维来实现网络育人创新发展。具体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发力。

首先,要继续加强队伍建设,持续引入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的高水平人员,加大力度对上岗职工进行网络技术培训与考核,不断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育人过程的引领力与感召力。其次,要不断提升辅导员进行网络思想政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全新视野深化网络育人实践,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基于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开展适时而有力的教育工作,克服消极懈怠的不良倾向,实现网络育人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最后,要站在建设网络强国,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全局高度来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运用各类形式的网络平台,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水平,牢牢把握网络舆论的领导权,实现辅导员主动触网、善于用网、借网育人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刘润.“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Z2):13-15.

[2]熊钰,林伯海.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3):73-74.

[3]谢琳琳.新媒体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9):35-36.

[4]刘萌,张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教育实践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9(06):157-159.

[5]肖蕾.浅议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J].才智,2019(20):6-7.

[6]卢文博.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缺失与提升路径[J].新西部,2019(18):117-118.

猜你喜欢
网络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