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林
摘 要:启智学校课堂美工作业评价的现状不如人意。笔者认为从“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作业”、“运用学习成长档案袋进行评价”等方面入手,能够有效改善启智美工课堂评价,实现扬长发展。
关键词:启智学校;美工课堂作业评价;探索
一、启智学校美工课堂评价现状
作业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一个环节,是课程实施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从近年来笔者从启智学校“绘画与手工”(简称“美工”)课堂评价情况观察发现,教师对美工课堂评价的重视程度和表现方式,有的“一言堂”评价一句带过,有的“好好好”、“你真棒”评价泛泛而谈,有的直夸“你画(做)得真好”缺少生动性、个性化、具体化的评价,有的干脆以“一画定成绩”来评价学生美工学业成绩……鲜有学生自己的声音与观点来评价自己和他人作品的声音。笔者以为如此种种评价现状与新课程的实施的生本课堂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的,亟待改善。
二、加强和改善启智美工课堂评价策略
如何加强和改善启智美工课堂评价?《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指出:“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美术课程评价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尤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更要重视美技能的情况,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绘画与手工”指出:“……强调多元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评价。针对学生的特殊性,更应突出评价的激励性。”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加强和改善启智美术课堂评价。
(一)依据绘画与手工课程标准进行评价
在评价中努力体现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指导、激励与反馈功能。兼顾各类学生的差异,运用恰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逐步发展。同时,通过评价获得更多的信息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培智学校第一学段的美工学习评价重点,包含评价美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概括为“评价美工技能与方法”以及“评价美工行为习惯”两个部分,并侧重于美工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的评价。评价学生绘画技能包括评价学生在观察、动手绘制的过程中能利用所学,所感、所悟的美术技能去尝试对美术作品本身去完善调整从而达到画面的装饰美化作用。评价学生绘画行为习惯包括课堂中的体态、坐姿、握笔、画具准备以及画具摆放的评价,从而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美术课堂行为习惯。
培智学校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学段的美工学习评价重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并重,三者评价有鲜明的美工学科特色,强调逐步用点、线、面、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
美工课程更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不仅依据作业评价学习结果,而且通过考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学习能力、动手操作、学习兴趣和基本的审美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评价采用个人或小组展示的方式,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或结束后进行,以多种适合的方式向学生反馈评价的结果,注重评价的正面性和鼓励性,突出评价的差异性和激励性。
如在每个学期结束的前一周,我要求学生从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中选取1~2副自己最为满意的美工作品交给老师,师生一起在走廊、展板、橱窗布展,并在作品前合影留念,上传到班级群、校园网、家长微信群,深受师生、家长的喜爱。
(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评价学生作业
作业评价是课程评价的一个环节。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和集体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注重积极评价和个性化评价。评价可以是等级、评语、动作等多种形式。作业的评价可以从画面内容、绘画色彩、造型方式、想象创意、制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要通过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完善。
我的美工课堂,学生是非常兴奋的,尤其是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我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評、教师评价的方式,让学生“我的作品我做主”——每人都有2票的投票权!在课堂的作品展示与评价阶段。我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或每个小组的作品,这要根据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来定)展示在黑板上。第一步让学生自评:你对自己作品最满意的是什么?有没有不足的地方?你的2票准备投给谁?第二步让小组互评:你(小组长)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你的2票准备投给谁?这两步我留了足够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发出自己的身音,哪怕语言很匮乏很单调,那也不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一个过程吗?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所感所想所获,逐步形成美术素养。第三阶段,老师评价阶段。美国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Howard 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一个多元智能发展的过程。评价更要如此。从发展性角度入手,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导向功能注重正面激励,正视差异,肯定努力结果。评出“点赞最多作品”、“最大进步作品”、“最佳心思作品”、“最佳创意作品”等的一刹那,班级一片欢腾!
(四)运用学习成长档案袋进行评价
学习档案袋记录着学生整个成长过程。档案袋中汇集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资料,包括日常作品、主题构思、参考资料、创作过程的记录、自我评述、他人的评价等。在有关的专题研究或个案研究中运用学习档案袋,进行分析、研究、评价,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借助学习档案袋,举办以评价为目的的展示和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完成对学习的评价。其优点是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清晰看到学生的成长发展脉络;缺点是要随时收集、工作量大。
三、结语
新课标所要求的美术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改变以往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及忽视改进、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身为教师所能做的就是为学生确定个体化的发展目标——即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不断收集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判断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具体而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不用等级分数来比较他们之间的优劣,而是更多的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爱。不仅要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自身原有水平上的提高,达到启智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挥学生的特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评价,实现扬长发展。
参考文献
[1]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