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雄
摘 要:问题意识,是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问题意识都像养料一样滋养着千里马的健康成长,也只有了这问题意识以及提问技巧的支持,学生才能在长远的学习征途中越走越远。数学课堂尤其如此。将视域聚焦到初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发现,善于设计问题引发学生处于问题思维的老师往往能带出一个成绩斐然的班级,善于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与同学相互讨论问题积极思考的学生则更能在数学这门人人“谈之色变”的学科上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探索其教学途径以及教学成果,为更多前线数学老师带去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创设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8-0105-01
问题,是我们学习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事情,没有问题就没有老师课堂上滔滔不绝的必要;没有问题就没有学生在台下奋笔疾书的意义。所有的课堂内容都可以也都应该围绕几个核心的问题展开,在核心问题的向心引领作用下,让学生发现细节的问题,将细节问题与核心问题结合起来就能够有效地达成数学知识的传递和应用。而在教学目标完成的这一过程中,涉及到两个主要的环节,这两个环节都与问题意识有关。一是数学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能够用自己豐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组织核心问题,构建核心问题所能起到的向心作用;二是学生要有问题意识,善于在教师核心问题下发现的细节次要问题,并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与同学相互讨论,在请教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成绩也就能水到渠成地得以提高了。
1.培养兴趣课堂,营造氛围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上,知识难度的挑战并不算太大,知识的学习量也合理地考虑了中学阶段学生可接受能力以及思维地发展程度,所以总的来说,学生的学习任务属于正常难度范围。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在小学阶段上课格外活跃,喜欢向老师提问的学生,进入初中的数学课堂后,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度安静了。这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数学相较于语文跟英语来说,对学生思维空间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上,也不是读读背背所能满足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领下自我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维,把数学知识放进相对三维的思考空间里,用相对抽象的想象力和总结能力把知识活学活用,才能很好地牢记知识,并形成浓厚的数学兴趣。进入中学后,学生的学习科目增多,平均能花到数学上的时间本就不如小学的多,再加上很多同学没法及时适应初中数学的难度跨越以及知识领域的深化,很容易在初一初二就形成数学倦怠,在往后的学习中越来越缺乏动力和信心,更别提对数学知识提出问题了。
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让自己的课堂生动人活跃、丰富迷人起来。比如,在一元二次方程方程知识的教学中,是否能采用一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对书本上的课例进行改用,让学生在贴近的事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兴趣,并积极引导学生用发现问题的眼光重新发现类似的问题,培养学生在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问题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还能借机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知识迁移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更完善的学习观和知识观。
2.创设问题情境,带动引领
初中数学课堂的知识内容很多值得学生思考和深入的知识切口,而能否找到这些重要的知识切入点就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用问题意识阳关去发现。教师能够有所作为的就是为学生打造充分的、有活力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自我发现。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全等这一章节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具体三角板教学实物的帮助,让学生清晰可见地接近知识的内涵,激发学生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后,适时地发出核心问题的提问“要如何有效证明老师手中这两块三角板是全等关系呢”,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不断处于提问—发现—提问的运动中,把自己的思考与课堂核心问题相互组合,构建学生自我思维结构的数学问题意识这一部分,而这一课堂构建最大的好处就是学生能及时地获得来自教师的解答,提高提问与发现的完成效率,快速地形成深层理解,把本堂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高度。
3.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数学的知识,只要围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画图操作能力以及数理分析能力等,对学生独立思考的潜行要求相对物理生物要高出不少,学生能在数学课堂获得的能力培养也更为有效。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跟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息息相关。从数学知识的本质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阶段特点出发,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以及训练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能够很好使用的教学手段就是配合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多方位齐抓共管,一方面能够保证学生在提出问题和学习知识上能够更游刃有余,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地完善学生在中学阶段于数学课堂所能获得的学习品质。
在数学知识与运用上的独立思考,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自我思考空间,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整合,于内化整合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如何融合”“哪个角度更适合”等等问题,通过问题的思考和最终的方法决定,将新知识同化进自己已有的数学知识结构框架里,并形成新的知识总结;动手操作则在学生亲手画图、调整表格以及运用数学数据进行创新性创造的过程中,进一步引发学生“更好、更美、更清晰”的疑问,提高学生的数学本位知识应用,加强日常生活中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达到数学解决问题的高层次效率。
拥有问题意识善于提问不仅是学生在提高成绩中的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在其他学科和生活中都能使用上的一种思维能力,初中数学课堂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有很多值得探讨和挖掘的地方,需要一线的数学教师多多留心,积极创造有创意性的问题教学,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获得超出知识积累外的问题能力,这将对学生带来格外有益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王培.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途径[J].学周刊,2019(18):152
[2]王世存.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