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 罗璇
摘 要:简述志愿者服务参与图书馆工作的意义,指出高校志愿者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培训学习融入志愿者团队建设,建立科学的差异化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志愿者管理模式,全面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志愿者和谐共同发展等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志愿者;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志愿者管理策略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是高校图书馆一群特殊的读者。他们有爱心、有志愿精神,具备从事图书馆志愿服务的时间及服务技能,他们在高校图书馆的指导下全方位参与图书馆的各项基础业务和延伸业务。他们以提升自我、无私奉献的态度积极参与高校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工作,志愿者的加入有效地补充了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增强了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给高校图书馆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志愿者服务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意义
1.志愿者服务有效的缓解了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压力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读者数量的激增,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也日趋个性化、多元化。不断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职责。图书馆不断尝试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但最终受制于人员有限,无法更好的满足读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志愿者的加入大大的缓解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人员压力,为优化图书馆的人力资源配置,扩大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提供了巨大的人员支持。引入志愿者全方位参与图书馆的常规工作,有助于馆员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参与深层次的图书馆建设和服务,从而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2.志愿者服务有效的搭建起了图书馆和读者的双向沟通平台
志愿者参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过程中既要面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又要面对读者,他们作为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同时也是读者。志愿者的这种双重身份有助于他们能较为客观、全面地发现图书馆在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并将读者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以便高校图书馆随时根据反馈的意见调整工作思路。志愿者为图书馆搭建了与读者沟通的有效平台,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层次,使图书馆工作更符合读者需求。同时志愿者通过在图书馆的工作实践,增加了对图书馆工作的了解,对图书馆工作也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
二、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1.志愿者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度较低
高校图书馆现有的志愿者一般来自以下两种渠道:校团委或院系团委统一组织安排在某段时间来参加义务服务;学生看到团委或图书馆的招聘通知,自愿报名成为图书馆志愿者。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不同,自愿奉献的程度肯定存在差别。同时志愿者工作遵循“自愿”的原则,这无疑会导致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以上因素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志愿者服务的规范程度较低。
目前对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既有来自院系层面的,又有来自学校和图书馆层面的。多头管理一方面让我们看到各层面对于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工作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让人担忧多头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志愿者管理制度的不规范、随意性强、难以在志愿者活动中形成良性互动,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参与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热情。
2.志愿者激励形式单一
高校图书馆对学生志愿者的激励形式较为单一,未建立差异化激励机制。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充分的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有效的发挥志愿者的潜能。学生志愿者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对志愿者的激励一般以精神褒奖为主。差异化激励方式本质上就是探究志愿者得到的激励是否是他们所希望得到的。图书馆缺乏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动机和需求的调查及分析,“一刀切”的单一激励手段不利于有效的调动志愿者积极性。
3.志愿者团队稳定性不足
作为高校图书馆人力补充力量,在服务中志愿者常常被当作临时任务的“消防员”。很多时候志愿者之前的合作主要是和个人、小团队之间的阶段性合作,长期的、系统的志愿者合作机制不健全。学生志愿者都是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一旦遇到考试或者有事的情况就无法保证服务的时间。另外,很多学生参加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只是为了社会实践或拿到实践证明,这些原因都造成了图书馆志愿者团队成员随意性、流动性强。
三、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对策思考
随着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深入开展,如何解决志愿者“流失快、稳定性差”等难题。如何吸引学生志愿者,调动志愿者积极性等问题成为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培训学习融入志愿者团队建设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培训是志愿者团队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以往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更多是从奉献爱心、道德层面去引导志愿者。对图书馆志愿服务中蕴藏的教育资源、志愿者技能的提高、志愿者社会性教育的价值,这些图书馆志愿者服务所包涵的学习价值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对志愿者培训缺乏系统的规划。系统的学习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志愿者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图书馆服务技能,同时也可以使志愿者自身的素质得到较大的提高,对图书馆和志愿者来说是双赢的益事。
志愿者培训应包括基础培训和服务技能培训两个方面。基础培训是开展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基础,主要包括图书馆的整体布局、基本情况、工作流程等,图书馆基础知识是每一位图书馆志愿者都应该认真学习熟练掌握的,是开展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的基础。服务技能培训则应根据志愿者所服务岗位的需求,结合志愿者的专业和个人情况设计和实施,服务技能培训的深入开展是提升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有力保障。志愿者培训应保持长效性,对于新志愿者,培训能帮助他们尽快胜任并适应图书馆工作。而对于已在岗的志愿者,培训能够帮助他们提升服务技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的培训应内容丰富形式多变,以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同学积极参加,培训可以通过讲座、交流会、角色扮演、微信群交流、岗位示范、岗位竞赛等形式开展。通过学习培训不仅能帮助新志愿者尽快熟悉业务上岗,还能让老志愿者在传授和培訓的过程中得到能力提升。
2.建立科学的差异化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主要来源是在校的大学生,因此志愿者队伍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就相对较差,这给志愿者团队建设造成了较大的困难,志愿者团队的稳定是是志愿者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难点。目前,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激励方式大多比较单一,大多局限于精神表彰和发放证书等形式,激励形式的多样性不足。
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个体差异,高校图书馆应考虑建立差异化的志愿者工作激励机制。实施差异化激励的基础是对志愿者的个体性的认识和具体分析,我们只有找准激励因素才能使激励方式真正满足不同志愿者的心理需求。针对大学生志愿者不同的心理需求我们可以设计不同的激励方式,比如,采取积分制将志愿者服务时长兑换成积分,而积分可以用于兑换图书馆相应的服务;为志愿者服务活动做视频记录,终身放在图书馆网页上,作为志愿者服务的纪念,不仅可以温暖老志愿者同时也可以感染新志愿者;图书馆还可以大胆尝试针对志愿者的喜好设置新岗位,富于挑战的工作可以满足他们实现自身价值的心理需求,对于志愿者来说也是一种激励。
3.建立志愿者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志愿者管理模式
现行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大多是以图书馆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建立志愿者自我管理模式对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发挥志愿者的潜能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高校图书馆的志愿者团队是大学生自发组织的社团,自我管理可以让志愿者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志愿者团队的发展,也可以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升志愿者的管理能力。
志愿者自我管理可以考虑引入志愿者工作量化评价体系,即由志愿者自己做好工作日志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时段、完成情况、读者意见等,以确保志愿者工作的有效性,同时这些记录也是各小组和志愿者个人的服务量化记录,通过日志不仅可以为评优提供依据还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对于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志愿者们可以及时地进行反馈、思考和讨论,分享服务工作的经验和心得,交流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结合学科知识设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化志愿者对服务工作的思考,提高志愿者服务水平。
4.全面促进高校图书馆与志愿者和谐共同发展
高校图书馆与图书馆志愿者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志愿者成长需要图书馆馆员的理解、爱心、尊重和呵护。馆员和志愿者的相互合作,两者的高度融合互相支持有助于实现图书馆的和谐共同发展。建立图书馆馆员和志愿者之间信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志愿者在心情舒畅,友好合作的环境中愉快的工作。图书馆还可以定期召开志愿者交流会,让志愿者和馆员一起讨论工作,交流工作体会,加强图书馆和志愿者之间的交流。通过馆员与志愿者之间形式多样的交流,不仅增进了图书馆与志愿者之间的感情,也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水平。
总之,图书馆应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管理措施,充分发挥志愿者潜能,调动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工作的积极性,让图书馆真正成为志愿者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实现图书馆与图书馆志愿者的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萍,王延萍.基于行業视角的图书馆志愿者行为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4(3)
[2]唐增增.高校图书馆大学生志愿者激励研究. [J].图书情报工作,2012(1)
[3]欧小波.基于服务学习理论的高校图书馆志愿服务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4)
[4]肖 飒.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管理. [J].兰台世界,2014(3)
作者简介:何巧,女,汉族,重庆人,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罗璇,女,侗族,湖南人,贵州民族大学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