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技术是什么

2019-09-10 07:22周林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1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食源性致病菌

周林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包含在食源性致病菌范围当中。就目前来看,免疫学检测方法和分子学检测方法是很多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中使用最频繁的两种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的特点,然而其非常依赖高特异性的抗体,结果容易出现失误,需要对检测结果进行详细判定。和免疫学检测法相比,分子学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省时省力等特点,然而分子学检测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操作经验,同时不能在大批量检测中应用。

一、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概述

(一)生物学特征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短杆菌,其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少,生长温度通常最低不能低于2摄氏度,最高不能超过42摄氏度,同时可以在弱酸、弱碱和6.5%NaCl肉汤中得到快速成长,并且能够形成β-溶血。在其生长过程中还可以发酵出很多种糖类物质,按照O抗原以及H抗原能够分解成十三中血清型,其中1/2a与4b这两种类型在致病菌株中的占比最大。

(二)污染源及流行病学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致病菌,抗冻能力非常强,其主要传播路径是通过粪-口这种方式进行。健康人粪便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携带率通常为0.6%至16.0%,然而奶制品、水产品以及家禽中均携带相应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另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通过胎盘、黏膜、性以及产道鞥部位都可以进入到体内,从而导致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作用、宿主的免疫状况以及年龄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宿主的细胞免疫可以有效的解除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中存在的病菌。各种免疫力弱的人群都属于易感人群,比如新生儿、四十岁以上的成人等。健康成人感染后会出现和感冒相似的情况,然而其他免疫力功能较低的人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乃至会直接死亡。

二、相关检测技术

(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就目前来看,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运用。近年来,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等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得到快速发展。Ryu等人通过使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选择李斯特菌属的属特异性基因详细的检测了肉制品中分离出来的93株李斯特菌,通过检测结果发现有79株属于安全的李斯特菌,3株是威氏李斯特菌。CHIANG等人通过相关研究,使用多种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牛奶与肉制品中含有的多种致病菌进行了检测,如大肠杆菌、金葡等,其灵敏度达到了103至104CFU/ml。邵美丽等人通过运用双重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方式对人工染菌肉样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浓度最低不能低于102CFU/g。黃伟华,李伦等人论述了运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敏感性与以往聚合酶链反应技术相比要高出十倍甚至上百倍。

(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通常采用四条特异性引物辨别靶基因的六个区域设计,DNA聚合酶有链置换型活性的特点,在65摄氏度恒温条件下能够飞速放大核酸的一种技术,通常在几十分钟以内就可以实现DNA的放大。黄朱梁等人通过运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方法对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检测,在检测结果中可以明确的看出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存在较高的特异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不能低于32CFU/ml,能够在一分钟之内就可以出现放大的反应。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检验期间不需要使用价格较高的设备和特殊试剂,并且在直接检测过程中就可以判定反应产物。

(三)ELISA

在1971年,Engvail和Perlmann探究出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比如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在多种细菌检测中得到大量的使用。段霞等人使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对食品中含有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纯培养液的检测量不能低于1.7×10 5 CFU/ml。

(四)免疫磁性分离技术

免疫磁性分离技术属于一种磁性颗粒吸附特异性抗体,和目标均特异进行系统整合,进而促使致病菌逐渐的分离,然后浓缩。免疫磁性分离技术的特异快速分离替代了耗时的增菌培养过程。范龙兴等人通过把ELISA、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以及磁分离技术进行系统的整合逐渐形成一种飞速灵敏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式,其检测结果不能低于104CFU/ml,具有优良的特异性,检测时间控制在三至四小时之间。

结论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时代的快速发展,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的检测方式主要朝着自动化程度高、方便快捷、特异性较高等方向发展。就目前来看,在具体实践中,能够使用已经发展成熟的有关检测方式,提升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结果的精准性。与此同时,在科学技术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很多检测手段应运而生,多学科与多技术的结合发展会逐渐成为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的流行和监测现状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需要警惕的“头号敌人”——食源性微生物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的研究
糖尿病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率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相关性
急性盆腔炎的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基因芯片快速检验细菌的临床应用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参数和单核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