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颖
读图能力的培养属于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教材中涉及到大量的图表内容,而图表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只有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地理中的地图既能够清晰、直观地将地理规律与知识变得具象化,降低理解难度,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和理解部分知识要点,所以说教师要着重培养他们的读图能力。
绘制地图,感受地图魅力
针对初中生来说,为更好地提升个人读图能力,首先需要学会绘制一些简单的地图,提升对地图的认知。不过这里提到的绘制地图并非临摹教材中的地图,而是尝试在原有地图上绘制一些简单内容,或绘制一些简化地图。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设计一些绘制地图类的任务,并搭配部分启发性问题,引领学生在亲自绘制地图过程中思考,使其形成良好的读图意识,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感受到地图的艺术魅力,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
在《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绘制一幅黄河干流简略图,要求他们拿出一张空白纸,从黄河的发源地巴颜喀拉山开始绘起,一直绘到入海口——山东半岛。先画干流,搭配问题:河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哪个字?流经哪些省区和地形区?划分黄河上、中、下游的河口、桃花峪在哪里?随后绘出黄河的主要支流。根据地图学生可以发现黄河的干流像一个“几”字;流经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省区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随后讨论黄河的贡献有哪些?学生仍然根据地图得出黄河水能丰富,灌溉出塞上江南,拥有旅游资源等,并结合黄河流经的地区探讨黄河的忧患。
这样学生通过亲手绘制地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和流经地区,初步了解黄河的开发情况,及上游存在荒漠化和凌汛问题,中游是水土流失,下游是地上河,并讨论相应的治理措施。
营造情境,学以致用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其含义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到实践的方法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读图也同样如此。学生在学习初中地理知识过程中,掌握读图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为有效提升他们的读图能力,教师需要精心营造实践情境,为其提供学以致用的机会,真正学会读图和应用读图技能。这就要求初中地理教师设置一些实践性的学习任务,组织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用到读图技巧,让他们更好地提升个人读图能力。
在进行《学会阅读地图》教学时,本节课主要介绍地图的含义、三要素,进一步阐述比例尺的含义、公式、表示方法,及判断方向的三种形式和一些常用的图例等。学习完教材内容后,教师设置实践性作业:地图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十分广泛,掌握读图方法对大家很有帮助,你们仔细研究一下地图有什么作用?以案例形式介绍自己是如何使用地图的,尤其是比例尺的使用方法。之后,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平台下载一幅本地地图,采用比例尺计算自己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要想检测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可以专门拿走尺子测量一小段路程,发现与计算结果保持一致。或者让学生结合比例尺计算自己家到某一地点打车的车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上述案例,教师通过营造实践情境展开读图教学,让学生在课下亲自体验和动手操作,使其认识到在生活中掌握读图方法的实用价值,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意识,实现学以致用。
设计悬念,探究知识
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短时间内很难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通过反复练习和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读图意识,掌握科学的读图技巧。为此,初中地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巧妙设计一系列悬念性问题,必要时可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吸引学生主动思考和认真探究,最终利用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难题,使其充分认识到读图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从而提升他们的读图水平。
在讲解《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过程中,针对新课导入环节,教师不直接呈现教材内容,而是组织学生在班内开展一个小组活动——“十字路口的位置”,他们在听到这一活动名字后,往往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接着,教师设计一系列悬念性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十字路口形状如何?有什么特点?本节课中提到的十字路口具体在哪里?大家可以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它的位置吗?怎样描述东南亚位置、地形、风情?东南亚的方位、范围和位置分别是什么?周边有哪些海域?同其他大洲之间是如何进行交流的?交流途径是什么?在问题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他们通过对世界地图的观察发现东南亚位于亚洲和大洋洲、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十字路口位置。
如此,利用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新知识,在读图中了解东南亚的整体情况,发展东南亚海陆位置和交通位置的重要性,真正理解“十字路口”的含义。
总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状况、认知规律和年龄特點等展开读图教学,增强他们的空间观念和读图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和了解到地图的重要性及价值,教导学生学会阅读各类地图,努力提高他们的读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