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波
[摘要]目的:对比明视插管软镜和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院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38名送行气管插管的肥胖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分为A组和B组,A组应用明视插管软镜进行气管插管,B组应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以插管相关指标和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A组和B组各项插管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与B组(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明视插管软镜和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好,均非常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明视插管软镜;可视喉镜;肥胖患者;气管插管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3-000-01
BMI值超过30kg/m2的人群定义为肥胖人群,在我国肥胖人群的数量呈现不断上升趋势。这类人群由于解剖结构特点,在进行气管插管时常常比较困难,一次插管成功率較低,由于反复插管长出现各种插管后不良反应。当前明视插管软镜和可视喉镜是医学上新发明的两种新型的辅助气管插管的设备,这两种设备均具有便携、操作简单、对患者损伤小、喉部结构暴露清晰等优点,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学工作者的青睐。为有效对比两种插管辅助设备在肥胖人患者气管插管中的应用效果为肥胖人群选择最佳的插管方法,我院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问诊治的38名气管插管肥胖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对比明视插管软镜和可视喉镜用于肥胖患者气管插管的效果和安全性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院以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诊治的38名气管插管肥胖患者进行实验研究,得到患者同意后,将应用明视插管软镜辅助插管患者编为A组,应用可视喉镜辅助插管患者编为B组。两组中都包含患者19名,其中A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1:8,年龄平均值为(36.2±4.6)岁,BMI平均值为(371±2.5)kg/2,其中ASA分级I级患者12名,Ⅱ级患者7名;B组男女性别比例为12:7,年龄平均值为(35.9±4.7)岁,BMI平均值为(36.8±23)kg/m2,其中ASA分级I级患者11名,Ⅱ级患者8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插管方法插管前两组患者均进行Mallampati分级评分、禁食、禁饮、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和常规监测血压、心电图、心率等指标。使用丙泊酚(剂量2.0mg/kg)、舒芬太尼(剂量04ug/kg)和阿曲库铵(剂量0.6mg/kg)等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用药方式均为静脉注射。治疗期间向患者静脉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等药物及吸人七氟烷维持麻醉,并间断推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A组应用明视插管软镜进行气管插管,患者保持平卧位,左手操作手柄端,右手控制插管端从患者口咽中线沿正中舌根部插入,从显示屏见到声门后将插管端推进气管内,推人位置控制在气管隆突上3~5cm处,将气管导管推人气管内,调整好气管导管插入深度后退出电子插管软镜,充盈气囊及固定好气管导管后连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B组应用可视喉镜进行气管插管,患者保持平卧位,右手将患者口唇拨开,从正中方向将可视喉镜置人患者口腔,从显示屏见到声门后将气管导管置人,完成插管后退出视频喉镜。
1.3评价标准本实验采用插管相关指标和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两个指标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其中插管相关指标包含插管持续时间、插管次数分、插管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四个指标。
1.4统计学方法实验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分析,t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A组和B组插管相关指标对比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
实验结果显示:A组和B组各项插管相关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
2.2A组与B组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分析实验结果显示:A组中共有1名患者出现插管不良反应,其中咽喉痛1名;B组共有1名患者出现插管不良反应,其中口腔黏膜损伤1名。A组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与B组(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无显著差异(P>O 05)。
3讨论
上述结果显示,对需要进行气管插管的肥胖患者分别应用明视插管软镜和可视喉镜两种方法进行气管插管,两组患者插管时间都能快速完成气管插管,插管的成功率均达到100%,并且仅有少数患者需要2次以上插管,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一次插管成功率均较高,其中明视插管软镜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947%,可视喉镜一次插管成功率为84.21%,两种方法一次插管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另外两组患者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26%,两种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明视插管软镜和可视喉镜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均具有插管速度快、插管成功率高、反复插管次数少和插管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均可有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