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历史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知识素养

2019-09-10 19:43:48洪娜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洪娜

摘 要:随着新课改政策的实施力度得到不断地加强,其中素质教育理念也因之而逐渐得到了良好的普及,成为了当下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所谓素质教育,简单概括来说,指的是学生能够在知识的学习之余,其自身修养和内涵亦能够因此而得到良好的提升,换言之,可称之为对学生知识素养的培养。本文的论述内容即在于此,并依托于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为例,对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升学生的历史知识素养作出阐述。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素养;课堂教学

历史学科综合来讲,属于一项人文学科。人们通过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以及自己的国家、民族的由来和变迁,乃至对这一切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充满信心的去努力奋斗和热情的迎接。从这一点来看,笔者以为,对初中学生历史知识素养的定义可以大致总结为三个方面,即:家国情怀的培养、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和对历史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以下,笔者以此为方向进行了教学方法的设定,并对其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作如下的阐述。

1.拓展教材内容,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正如上述所说,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就是对我们自身由来的学习。通过了解自己国家的起源、过往,以及在这过程中一代一代人的努力奋斗和所有的辉煌、落寞,再到奋起复兴等等,能够极大地激发起人们对自己国家和人民的认同感,此之谓“家国情怀”。由此可见这一素养对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所在。针对于此,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利用人物举例,事迹渲染的方式创设氛围,从而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为其历史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做好铺垫。

例如:在教学《百家争鸣》一节的相关内容时,笔者便通过对内容的深入挖掘和拓展,向学生们列举了彼时诸多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并将之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横向对比来展开教学。如:兵家的代表人物孙膑、孙武,以《孙子兵法》为例,即使是流传了上千年之久,如今在日本等国仍然被很多企业家奉为“天下第一神灵”;而在美国,此书也是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的必读教材;甚至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克里费德就直言不讳的称:“所有研究战争的著作中,《孙子兵法》最佳,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第二。”诸如此类,在这一系列课文资源的挖掘拓展之下,学生们的国家自豪感得到了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从而为其家国情怀的形成提供良好的铺垫。

2.历史、时事对比,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

所谓历史价值观,是一种基于“历史”为前提而形成的价值取向,是对历史意义的一种本质上的追求,能够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判断现实当中的相关问题。针对历史价值观素养的培养,我们在课堂当中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来展开教学。即,针对某一历史事件为切入点,将当今与之相似的某些时事热点进行两相对比,从而将学生从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区中拉出,使之经过直观的对比分析后,获得思想认知上的收益,从而在逐步的积累中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例如: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节为例。笔者在教学之余,通过指导学生们将“丝绸之路”与当今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进行两相对比,使其在基于“丝绸之路”意义解读的前提下,能够更为全面长远的认识到“一带一路”对我国以及对世界的重要意义。如:经过历史的积淀,我们现在可知“丝绸之路”的意义在当时是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以此反观现今的“一带一路”则在充分发展了我国世界经济增长火车头的优势外,还能够实现带领我国探寻经济增长渠道的目的,对于推动沿线国家的合作、对话,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性新型发展关系,实现全球化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动力。如此对比,使学生可以更为清晰的看到两者的共同意义和本质上的区别所在,从而更加正确的认识到“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历史价值观素养。

3.历史人物评价,促进学生历史知识的整合

良好的知识素养還表现为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即,在课堂学习之余,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拓展,从而达到对某一历史概念或事件产生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对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指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方式作为切入点。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相关史事展开更多的搜集和整理,从而促使其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得到锻炼,进一步增强历史知识的综合素养。

例如:以《新文化运动》一节的教学为例。笔者在教学之余,让学生们以“陈独秀”先生为切入点,对其人进行了正面的评价。众所周知,陈公一生大起大落,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担当先锋和代表的角色,然而后半生却“后继乏力”,寂寞身后事,历史对其评价多贬过于褒。对此,学生们便需要搜集教材以外的更多史料进行解读。如:通过陈独秀的其他个人事迹,或同时期中其他名人对陈独秀的评语等等。经过对这些“杂乱”资料的梳理和归纳,学生们的历史思维和整合能力会受到良好的锻炼,从而使其历史知识素养得到大大的进步,为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

综述: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随着人们教学思想的逐渐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模式也变得更为灵活和高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时刻秉持素质教育的思想为先导对课堂进行设定,如此,才能确保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英.浅谈在初中历史课堂中人文素养的构建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8(08)

[2] 吕秀兰.初中历史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J].学周刊,2018(20)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1:10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59:50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2:56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4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