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云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班主任的角色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班主任不能墨守成規,以自我为中心地去管理班级,应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简述了四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角色转变的有效策略,旨在改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优化班级管理。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角色转变;转变策略
一、变管理者为参与者和观察者
在以往的认知中,无论是教书育人方面,还是班级管理方面,学生应该听从班主任的指挥,不应该对班主任的话存在疑问。但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主意识的提高,虽然没有反抗,但是这样的管理方式也会造成学生严重的消极抵抗心理,使师生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影响班级正常工作的开展。因此,为解决这样的班级管理现状,笔者查找资料,请教心理专家,在不断地摸索中有了一些创新的想法。要想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就应该转变想法、改变做法,成为有智慧的参与者和观察者。
首先,班主任必须亲身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当一群懵懵懂懂的学生走进你的班级,师生之间彼此不是很了解,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很难适应,对于班主任管理的方式、方法也不习惯。此时,班主任要起到示范作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通过自己的示范让学生观察班主任是怎样做的,慢慢地体会。当然,这个过程会慢一些,但是对后面学生能够很好地投入到班级管理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其次,慢慢转入观察者的角色。经过一段时间班主任的示范与引导后,学生已经对班级管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班主任就可以将一部分任务交给他们,观察他们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做好记录并反思,逐渐培养班干部。同时,对于其他学生也要根据他们所擅长的方面安排任务。例如,在笔者班级中,生,口才特别好,办事能力强,而且特别细心,笔者就把送材料的任务交给他,领导反馈的信息他也能够准确地传达给笔者。笔者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学生能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班级的优化管理。
二、变严师为良师
大多数人认为,严师出高徒,班主任就应该是严厉的。正是因为这样的观念,导致一部分班主任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射到对学生的严格管理上,从而忘却了做教师的初衷和教育的本质。其实,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应体现在“专治”上,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血、有肉、有思想。班主任要做的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做好学生的榜样。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非常喜欢模仿教师。因此,作为一名有远见的班主任,就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转变态度、转变角色,做学生的良师,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教材上的知识,还有坚定的信念,更应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变严师为益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如果班主任一直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学生,势必会在师生之间形成一堵墙,无法与学生沟通,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还不利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因此,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班主任应该转变角色,以一颗真挚的心和学生成为益友。当学生困惑的时候,一起答疑解惑,细心陪伴;当学生迷茫的时候,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一起乘风破浪,携手前行。
四、变严师为慈母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对待事情没有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判断。如果班主任单纯地以自我为中心,看到学生犯错误就火冒三丈,严厉批评,不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容易让师生之间产生矛盾,这样不仅不利于班级管理,而且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其实,在班级管理中,笔者也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例如,生2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不遵守纪律等,笔者越是严格管理,他越是叛逆,反而没收到效果。反思后,笔者改变了以往的做法,选择经常和生2谈心,给予他更多的鼓励,不再是简单的采取训斥和批评,而是通过讲名人励志故事的方式,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他,逐渐帮助他树立自信心。同时,笔者适当地运用心理学的小游戏——角色互换,体会学生的内心想法,督促他们慢慢地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从而专注于学习。由此可见,班主任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用爱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体会大家庭的温暖。
朱永新先生在《新教育之梦》中写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做一个有心人,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教育的得与失就在一念之间,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得与失亦是如此。因此,要做一名有心的班主任,就要与时俱进,适时转变角色,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服务课堂教学,服务班级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妮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J].考试周刊,2013 (10).
[2]杨晓燕,分析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