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志强 常惠
[摘要]应对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探索专本一体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明确高职本科“3+2”工作能力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高职、本科有效衔接的职业能力和课程体系,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对专本一体化模式分析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找准课程设置与能力培养的对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电子工程技术领域培养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专本一体化;高端技能型;培养模式;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 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310(2019)03-0029-07
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societ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we should explore the mode of integrated training of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clarify the “3+2” working ability requirements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er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s, construct the vocational ability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effective convergence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and jointly cultivate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Taking the specialty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mode of specialty-based engineering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iculum set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is identified. On this basis, a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of specialty-based integrate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s established to train high-end skilled talents with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abil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Keywords: Vocational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tegration; High-end skills; Training mode; Professional ability; Curriculum structure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电子和信息工程领域的宽口径专业,我国电子信息领域正经历着从手工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核心技术正是支撑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技术。电子信息产业成为我国增长速度最快的支柱性产业,它具有产品增值空间大、产业带动能力强、转型提升作用好、提供就业机会多、创新关联范围广等特点。
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尤其是具有职业技能的本科层次的人才需求量极大,因此,高职本科“3+2”的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势在必行,它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应体现在职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上,其人才培养定位在“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要求人才的高层次性,知识、能力结构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复合性,从而填补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不足。
1专本一体化的模式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对接、课程衔接、实践导向、专本一体”的思路,开展高职与本科“3+2”的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有别于传统意义上高职专升本,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体现高职与本科的连贯性,在培养模式与过程上体现高职与本科的职业同向性,在专业人才输出上体现与对接区域产业人才层次的动态变化需要的同步性[1]。
1.1课程体系突出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专本一体化下教育培养模式是为行业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高专与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紧密跟踪社会行业的发展变化,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2],课程设置要达到一定的层次和水平。专本一體化教育的课程培养模式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培养模式有所不同,它强调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课程整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专业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为后续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1.2层层递进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保障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形成
能力训练在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专本一体化教育的能力训练应该是层层递进的,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同步安排在理论技术课程中的实验和独立实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于特定理论知识点和专业技术知识点的理解程度;通过基础工程训练课程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加以训练和强化;通过项目化工程实战课程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构思、设计、实施的能力加以强化;通过团队化的集中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综合设计能力;通过为期一学期的全时制毕业设计课程,引入企业培养模式,进一步促进其职业能力全面形成。
1.3层次化、多样化、针对性的考评体系检验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为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在考核形式方面除了采用试卷、报告、论文等形式外,应多采用开放式考核方式,既要有针对个人的考核,也要有针对团队的考核;既要有文字层面的考核,也要有操作层面和语言层面的考核;既要有理论知识的考核,也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核;既要有过程导向的考核,也要有成果导向的考核。同时建立专本一体化的“3+2”考评体系,对学生培养质量层层把关,优胜劣汰,保证专本一体化的学生出口质量。考评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成败。
1.4校企合作共建育人环境,为填补人才培养与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提供科学途径
根据调查,目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职业能力上很难满足企业的直接用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专本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填补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无缝对接。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以及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让学生的教育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共建育人环境,保障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形成,是填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的科学途径。
2人才培养定位
专本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根据对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需求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地区科技产业链对电子信息工程类人才需求量极大,同时用人单位也要求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时就具有踏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这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1人才类型的复合性
专本一体化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层次,也是对学生职业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培养,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技术生产操作和组织管理的能力[2],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专本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应突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密切合作,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重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列出专本一体化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从而有计划地组织教学。
2.2招生对象特点
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招生对象有最低标准要求,大致概括为以下特点:
1) 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要达到专本一体化人才培养定位的要求,完成上述模式下的培养目标,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扎实”性。
2) 学生普遍乐于动手,但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对不感兴趣或枯燥乏味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普遍有明确的职业定向,从报考志愿开始,就已经对自己今后的就业岗位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缺乏职业能力方面的认知和训练,因此,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充分体现职业性。
4) 学生在入学时的成绩会有一定的差异,在进入高职专、本科学习后差距会进一步拉开,为了保证学生出口质量,完成培养目标,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加入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
2.3培养目标
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扎实掌握现代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熟练掌握电子信息系统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外语以及相应工程技术的实践和应用能力,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能够在信息通信、电子技术、智能控制、计算机与网络等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研究、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应用开发、技术管理与技术服务的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
2.4就业面向
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大中小企业(公司)等部门从事电子信息设备、电子信息系统、生物医学电子系统的技术应用、研究应用、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工程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及服务外包等相关工作。
3培养方案总体设计
从职业能力标准出发,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由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考评体系3个培养体系构建而成,如图1所示。从采用校企合作共建育人环境,从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基地方面配合3个培养体系,填补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专本一体化层次的职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3.1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决定了培养模式,专本一体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定位于培养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专业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中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根据专本一体化学生的特点,在扎实傳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3],构建“素养情操与技能教育共同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4],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一定的自学能力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工程技术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3.1.1课程体系设计总体思路
围绕专本一体化教育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课程结构体系的总体思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突出职业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和本科两个阶段课程结构体系要具有合理性,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要有机衔接、整体设计,又要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课程教学大纲和基本要求要综合考虑人才培养规格的特点和衔接要求,保证前后两阶段的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满足学生进入本科院校继续学习的需要,保证学生学完课程之后可以顺利毕业[5]。
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分为4个課程类别和12个课程模块,如图2所示。
3.1.2课程模块组成
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分为12个课程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数理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职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基础工程训练课程、项目化工程实战课程、工程管理拓展课程、技术能力拓展课程、素质能力拓展课程和创新能力拓展课程,课程模块关联图如图3所示,列出了对应课程模块包含的相关课程及各模块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起到的作用。
3.2职业能力训练体系
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训练途径,由浅入深,由初学到熟练,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全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叉进行,互相促进,层层递进地推动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专本一体化教育培养模式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能力训练体系如图4所示。
3.3考评体系
专本一体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应更加注重考核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是否具有相当的熟练程度。但由于所招收的学生基础不尽相同,为了保证学生的毕业质量,将采用专本一体化“3+2”分流考评体系的设计,如图5所示。
该考评体系将以“抓基础、重应用、强职业”为指导思路,采取层次化的考评体系,层层筛选、优胜劣汰、贯穿始终,学生必须通过职业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相结合的毕业训练,方可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确保学生的毕业水平达到本科生培养要求。
4结束语
培养模式创新将在校企合作的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发挥着产业带专业的重要作用,可贯穿于学历教育全过程。建立了专本一体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保障了课程体系、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和考评体系的有效实施,构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
通过对学校、企业、行业和产业等各个领域的调研,在设置专本一体化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时,应先调研当地社会经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专本一体化的专业设置要注意质量,不能只求数量,课程体系要认真研究,合理设置,并且准确地定位。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要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动态趋势,关注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方向,这样才能更精准地预判5年后何种专业的人才更具有就业优势,从而更好地建立和优化专本一体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方案,使专本一体化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更为科学。
[参考文献]
[1]孙洁,孙斐斐.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衔接的探索与分析[J]. 科技视界,2015(10):165+280.
[2]侯振杰,杨长春,林逸峰,等.专本一体化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J].福建电脑,2017,33(1): 58-59+67.
[3]孙婧,刘建兰,李张苗,等. “专本分段,五年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29(4):62-64.
[4]罗文柯.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模式构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239-243.
[5]侯振杰,王晖,林逸峰.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专本一体化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35):18-19.
(责任编辑李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