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黑格尔曾说“美术是世界各民族的老师”。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术教育在提升学生品质、重塑学生价值观、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农村的美术教育出发,认为农村的美术教育发展是促进中国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的前提,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新农村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不再是单纯的学习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对人的全面培养,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课程在制定中要“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而美术教育正是一门符合这一要求的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教育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认识到美术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本文通过探究农村美术教育的意义和必要性来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国农村美术教育的关注。
一、促进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
美术教育在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中国的美术事业要想有长远发展,就必须解决农村的美术教育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尽管近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农村人口仍占总人口的60%左右。这部分人口对我国的繁荣昌盛、安定团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忽视对他们的教育。总体来说,农村人口多,农村面积大,农村学生的比重大仍然是中国教育面临的实际国情。教育学家陶行知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曾经提出:“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因此,他认为必须大力发展和普及农村教育。如今,加强农村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文化知识教育,更重要的是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而美术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美术教育就成为了农村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而“量多面广”的农村美术教育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美术教育事业的兴衰。只有美术教育在中国农村得到了实现和普及,中国的美术教育事业才会在整体上实现普及和长远发展。
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不断成熟,那些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下培养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那种单纯注重知识,轻视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为顺应历史潮流,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呼之欲出,即要在中国开展全面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是综合性人才,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曾经有人总结出素质教育就要做到“十学会”:即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审美。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要件,但是究竟该怎样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课题。有学者提出,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美术教育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美术形态的了解,美术语言的思考,具体形象的描绘,美术精品的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天地,使他们有意识地去接受美的熏陶,有意识地去了解美的真谛,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从创作、欣赏中去构建一个具备美术修养的人格的台阶,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重塑价值观念,提升基本品质
教育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由此可以看出,美术教育是一项文化教育,更确切的说是一种人文教育,它集中体现了人类价值和人类文明,凝聚着浓厚的人文精神。
四、优化知识构造,提升综合素质
现今,农村学校的教育最重视的是所謂“主科”的教育工作,目前被称为“三大主科”的是语文、数学和英语,这样的教育思想束缚了其他学科的发展,同时局限了学生的视野,导致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具有片面性,知识体系具有不完整性,学生们的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提高,潜能难以得到发挥。加强农村的美术教育恰好可以改善这一知识结构片面发展的趋势,因为美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美术作品所涉及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是国家政治、社会经济,也可以是民族风情、自然风光,学生可以通过美术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增长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也符合我国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最终宗旨。这一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力和文学修养,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美术,并不是单单停留在对美术技巧的学习层次上,而是要钻研美术的理论知识,学习欣赏美术艺术。“在中国古代,诗书画是不分家的,一个诗人、散文家,同时也是画家、书法家,人们把练习书法与绘画当作一个人必备的修养。”王羲之就是被我们所熟知的大书法家,他的《兰亭集序》就是表达他思想情感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文学家鲁迅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同时他也会自己画封面、书法也是很出名的。可以说美术加强了学生的修养,提高了对语文的感悟能力。
二是培育学生的历史文化眼光,激发历史的学习动力。美术作品是时代特征的反映,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写照。例如: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各朝代的兴亡状态都记录在了各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中。像新石器时代产生的彩陶文化展现了当时人们平静祥和的生活状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石窟艺术展现了佛教的传播和发展状态,人们寄情田园的社会现象;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浮雕等作品展现了抗战期间,人民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无畏精神。不仅中国的美术作品有这样的传承历史的作用,世界各国的美术作品都有这样的传承作用,因此加强对农村学生的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历史背景,激发学习历史的动力。
三是增强学生的地域认识,激发地理的学习热情。这种作用是从两方面发挥的,一方面是从直观上表现的,像一些画家忠爱某个地方的自然风光,就会画出一系列的作品来展现这一地区的美景,例如我国山水画派中有一派叫做黄山画派,它“是指自清朝开始,以黄山为艺术创作对象,专门研究黄山风光景致描绘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意境,在中国山水画坛上独树一帜并勇于创新的山水画家群体的总称。”这一画派创作了很多关于黄山的作品,通过他们的美术作品,学生可以在愉悦的欣赏中全面真切的了解黄山的一些基本知识,从而增加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通过美术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差异,从而愿意在地理学习中找出这些差异存在的原因,激发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