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

2019-09-10 15:13:30蒋珊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交往能力中班游戏

蒋珊

摘 要:中班是幼儿园时期的中间阶段,对幼儿园生活有了初步的概念,已经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对班级小朋友有一定的了解,熟悉。中班幼儿的心里活动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同伴交往的需求比较明显。但是我们班中有几位幼儿,从小班入园起就闷声不响,不和小朋友说话,不找小朋友们玩耍。于是,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来引导幼儿交往,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关键词:中班;游戏;交往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晨间活动时,琳琳轻轻的说了一声老师好,就走到一旁,站在旁边看着其他小朋友游戏。我看她没有主动参与游戏,就拿了一个抛接球给她,让她找小朋友玩,她拿着抛接球,在小朋友身边徘徊,好像在寻找着什么,徘徊了很久,又挪到了一旁,看着小朋友们游戏。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心里很是着急,和小朋友相处都一年多了,还没有一个朋友,还不敢找小朋友玩,每天在旁边看小朋友游戏,这是什么情况呢?是不敢开口,还是不知怎么开口。

中班是学前教育中国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喜欢和同伴一起玩,在活动中逐渐学会交往,会与同伴分享快乐,有的还获得了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

据统计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得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

交往如此重要,一个不和别人交往的孩子,她的幸福指数是多少呢?人一生中,应该是幼儿时期最快乐,最无忧无虑的,作为幼儿园老师,应该让每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快快乐乐的度过每一天。于是我想就琳琳小朋友的情况,进行研究,如何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

小班的时候,琳琳经常生病,一生病就半个月的请假,来上学没有几天,又生病,身体特别的弱。自然跟小朋友相处的时间就比较少,琳琳和小朋友之间没有那么熟悉亲密,有时候常常融入不进去。

2.家庭原因

因为身体弱,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总是小心呵护,什么都不用说,家长们就已经帮助她做好了。过多的保护,过多的代办,让琳琳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不需要开口述说,在表达能力上,比较欠缺。

3.外在因素

班里的小朋友活泼好动,会积极地运用感官去探索,了解新鲜的事物,在集体中,他们了解和学会与人交往及合作的方式,有了自己喜欢的伙伴,常常找自己喜欢的伙伴一起玩耍。

在这样的环境中,琳琳不知道怎么和小朋友相处,所以常常处于观望状态。在这样的一日生活中,琳琳或多或少有些消极的情绪在。

三、实施策略

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幼儿好动,精力充沛,对一切都感到好奇,游戏给幼儿带来新鲜感,游戏给幼儿带来成就感,游戏让幼儿增强自信心,游戏可以使人快乐。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提出“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论。游戏是幼儿的生命,那就开展有趣,有针对性的游戏,引导琳琳去交往。

1.集体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她不主动找小朋友玩,那么我就开展集体游戏,让所有的孩子一起玩,让她能参与到游戏中来,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正好在数学活动中有一个游戏《听数抱团》,帮助幼儿理解数字表示的数量,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增强团的意识。而游戏中,不断的变换人数,使得孩子们必须去不断的寻找新朋友。

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听着音乐围着圈走,几个要好的小朋友都走一前一后的走着,琳琳就跟在中间,当音乐突然停止,我报出数字5后,几个平时比较能干的小朋友就开始拉人,数人数,琳琳就被一把拉了过去。在第一轮中,淘汰了几个没有组成5的小朋友,看到琳琳一脸窃喜,我们开始了第二轮。在第二轮中,我抱了数字3,琳琳,左看右看,其他小朋友都三个三个抱好了。只有一队是两个小朋友,但琳琳还没发现,这两个小朋友发现了琳琳,就跑过来抱住了她。萱萱是比较机灵的小女孩,她好像发现了什么,跟琳琳还有另一个女孩说“等下说5的时候,我们还抱在一起啊。”第三轮中,我报了数字2,琳琳被小朋友推开,没有找到朋友,只能被淘汰了。

在第一次游戏结束时,我向幼儿抛出一个问题,“怎么样能让自己不被淘汰呢?”小朋友们开始讨论说“要一直拉着朋友,不然,朋友们抱一起,自己就多了。”有的小朋友马上说,拉着朋友,有四个人,老师说三的时候,还是多一个。“萱萱说“要最快的速度抱着旁边的小朋友,不够就去旁边拉一个,就好了,要很快。不然别人都刚刚好,就不要你了。”

尝试过淘汰,不能玩,只能看后,在第二次游戏时,琳琳就开始主动抱小朋友,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拉她。

分析:起初,琳琳是不会寻找朋友,为赢得游戏努力的,当在尝试过,胜利,和朋友抱在一起的快乐后,再尝试淘汰,她开始想要自己努力在游戏中不被淘汰,虽然,琳琳没有像萱萱那样,找小朋友交流,商量怎么样赢得游戏,但她在游戏中,看到了萱萱是怎么样让自己在游戏中,不被淘汰,然后她也慢慢开始学习。随后我还进行了《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粘泡泡糖》《萝卜蹲》等一些让幼儿需要去寻找伙伴才能进行的游戏。让琳琳为了游戏,去寻找伙伴,即使她不是很主动,也会有小朋友来寻找她,让她在集体游戏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2.小组游戏(参与游戏)

小组游戏,选择带有一些任务的游戏,组员们想要完成任务,就需要大家一起合作。这样琳琳就不得不参与其中,与组员交流。或者是一些角色游戏,角色与小朋友的数量一致,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角色。这个我们玩过拼图游戏,解手链、抬花轿等等。

在拼图游戏时是两人一组拼图,我将琳琳和萱萱安排在一起了,萱萱很快的就开始对着图开始寻找,琳琳慢悠悠的找著,萱萱找了好几块了,看旁边小朋友都比自己快了,就开始着急的和琳琳说“你快点找啊,你来找这一块有小花的。”一边说一边指着图,琳琳很配合的说好的。

游戏后,请最快完成的小朋友分享“你是怎么样做到这么快完成的?”

分析:在这一类游戏中,琳琳会服从同伴的安排,能够帮助同伴一起完成任务,和同伴有简单的交流,讨论。在听了小朋友的分享后,她也许会明白合作的力量,相信自己也能给同伴带来帮助。

3.自由游戏(分享交流)

这里的自由游戏,是简单的分享交流游戏。和小朋友们商量一起定制礼拜五为分享日,每个小朋友可以带一件自己喜欢的玩具来幼儿园分享。分享时间开始,小朋友们从自己柜子中,拿出玩具,开始找人分享。

琳琳带了一本书,没有小朋友找琳琳交换玩具,琳琳想玩恰恰的芭比公主,可是恰恰不想要琳琳的书,所以第一次寻找小朋友换书就失败了。那天琳琳一直看自己带来的书。

在分享活动后,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今天换到几样玩具,是怎么换的,当别人不愿意和你换时,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唯唯小朋友和大家分享说“我想玩丁丁的汽车,可是丁丁不要我的魔方,我就问他要什么,他说要玩乐乐的陀螺,我就找乐乐换,乐乐要玩我的魔方。我就拿乐乐的陀螺换了丁丁的汽车了。”

第二周的分享日时,琳琳就带了魔法棒,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她的魔法棒,她开始挑对方的玩具了。

分析:在玩具分享的游戏中,小朋友们是自由选择的,选择自己想要的玩具,用自己的方法,建立了初步的交往。

四、效果分析

交往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次两次游戏。而是在每一次游戏中教师的引导,在区域游戏,户外自主游戏中,观察她是如何与小朋友一起游戏玩耍的,发现问题,及时的与幼儿讨论,解决。幼儿在每一次游戏中,掌握交往技巧,学会交往,体验游戏的乐趣。

猜你喜欢
交往能力中班游戏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幸福家庭(2020年5期)2020-06-19 08:54:33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8:53:44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15:49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