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晓玲
摘 要: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果将教与学分隔开,或者只进行“闭门造车”式的教与学,教师与学生都很难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对于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运用互动式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化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应用策略
在以往的初中化学教学中,经常是教师将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进行独立的接收与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也比较少。这样的教学模式相对来说比较沉闷,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只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无法了解到更多的思路与想法。基于此,教师应当及时意识到化学教学的问题所在,加强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调整,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对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策略进行研究。
1.问题提问加强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是进行化学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师生互动意义重大,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还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融洽。因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提问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且可以在问题中加入一些初中生感兴趣的因素,如此既可以进行自然而然的互动,又可以提升互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例如:在进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学时,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可以拆卸变形金刚的手办,并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于这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学生纷纷点头,变形金刚谁不认识,紧接着我不小心将变形金刚的胳膊碰掉了,问:“变形金刚怎么了?”很多学生答:“被你弄坏了。”我摇头否认,告诉学生变形金刚发生了物理变化。学生有些迷茫,我没有立刻给学生解疑,而是接着又问:“如果在失去一条手臂的情况下,变形金刚被敌人的火焰喷到,他会怎么样?”学生答:“受伤吧。”“奋力反抗。”等等,我说:“他会发生化学变化。”对于我两次“奇怪”的回答,学生们都很好奇。鉴于此,我引导学生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学生理解得很快,而且还会拿变形金刚举例。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多用趣味提升的互动方式。
2.小组合作加强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是进行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又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学生之间通过互动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借此完善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获得思路的开拓。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并且还可以在小组合作中加入探究的成分,如此不仅可以达到互动的目的,而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空气》的教学时,我准备了几个空的透明袋子,里面装满了空气,封口,并将之分发在各个学习小组中。学生看着这些袋子有些不明所以,我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有学生摇头,有学生说空气。在空气这个答案出现的时候,我告诉学生我们这节课就是要研究空气,并让学生根据袋子里的空气和化学课本进行合作探究,看看空气中都有什么气体?这些气体都有什么性质、作用?在合作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进行互动,如有学生将袋子打开一个小口闻了闻,告诉大家没有味,立刻就有学生反驳,说是经常会闻到空气中有不同的味,又有学生表示那应该不是空气本身的味,等等。由此可见,在合作互动中,学生的思维是开拓的,通过这样合作互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会得到提升。
3.动手实践加强课外互动
不管是师生互动,还是生生互动,这些都是课内互动,既有课内互动,当然也要有课外互动。对于化学学科而言,课外互动可以主要集中在动手实践方面。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限制,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并不多,但是课外互动则不同,供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研究的环境以及物品有很多。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安排一些课外的动手实践任务,增强学生之间的实践互动,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水的净化》的教学完成之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课后动手实践任务。具体来说,我让学生进行自由组队,规定每一队的人数不能少于3人,不能多于6人。每队学生需要動手设计并组装一个净水装置,并要求学生们不能买任何用品,只能利用家里现有的物品。学生有三天的时间完成这个任务,三天之后的化学课上我会留出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实践任务,在设计组装过程中,关于如何提升净化功效这个问题,有学生提出用双层净化装置,有学生考虑到了成本、美观等问题。通过这样的互动和实践,学生的任务完成度很高,故而教师可以多给学生设计类似的实践互动任务。
总而言之,互动是一个互相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不管是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如此。故而,教师在进行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时应当注重互动式教学策略的应用,并从多个角度提升互动效果,使教师的教学更加专业,也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丽.浅析互动式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31):177-178.
[2]徐桥亮.互动式教学应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