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性化培养模式在中职农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 12:47焦雪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应用

焦雪丽

摘 要:随着当前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职业学校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农林专业教育方面,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各界支持与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给现代职业农林专业提供了一个有效发展的平台。但就实际教学情况来说,职业农林专业教育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职业农林专业的特点入手,并就个性化培养模式在当前农林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个性化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农林专业;应用

前言:伴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需要大量创新型的人才,而经实验探究证明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构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有效的提高农林专业课堂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

一、职业学校农林专业的特点

(一)学生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培养难度较大

在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农林专业是一门相对冷门的专业。虽然各个省份都在进行招生,但由于农林专业就业的起点低,致使很多学生不愿报考这一学科。而很多学校为了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便放低了门槛,招收高中生、中专生、职高生、技校毕业生等,进而导致了学生的基础水平层次不齐,尤其是在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一些较难的理论知识,以及让其进行实践操作时,部分学生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使得农林专业教学活动困难重重。

(二)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生发展空间小

在当前职业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内容一般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便可生可以凭借自身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中立足。但由于学校设备有限以及区域的限制,使得部分学生自身的农林知识技能较低,进而致使他们不符合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此外,大部分企业需要的是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但由于当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学校只能通过减少文化课程学习,增加实践活动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显然这远远是不够的,它只能片面的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三)供需问题突出,衔接难度较大

随着对职业学校农林专业的投入,使得现代农林专业规模在不断的壮大。再加上国家对农业企业的不断扶持,使得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现代社会对于农林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在逐步上升,进而拓宽了职业学校农林专业的就业渠道。但农林企业工作氛围差,福利待遇也相对较低,再加上工作区域较远,导致其无法长期留住人才。此外,大型的农林企业招聘的门槛高,职业学校的学生难以进入,进而导致了现代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低。

二、职业学校农业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明确职业学校的教学优势,增强学生就业的信心

职业学校的学生与本科生对比,其优势主要就是他们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强,那么教师就应牢牢抓住这一点,鼓励职业学校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主动地投入到农业专业的学习中,并通过接触与学习农业知识,对其有一個新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激起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爱。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自身农业专业的优势上,对教学的过程、实际操作的环节进行细化,以便可以促使学生在喜欢本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对自己的专业的方向以及以后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此外,学校可以通过定期进行实践农业职业体验的办法,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农业的职业特点与职业前景,从而帮助他们选择好今后就业的方向与企业。以此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建立个性化的辅导模式,成立农业专业兴趣小组

由于当前职业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不一,再加上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对班级每个学生的兴趣、学习习惯进行了解,以便于对其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组成学习小组,然后在以小组为整体开展个性化的教育,以此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辅导员可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学生通过沟通可以具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便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此外,在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应注意并结合专业的特点,建立一个真正有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机制。

(三)构建实践训练基地,完善个性化培养模式

职业学院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其可以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且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强弱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发展。所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实践训练基地是极其重要的。在当前农业课程教学中,由于部分理论知识太过于抽象,导致学生无法进行理解与记忆,从而便会降低他们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一情况,教师便可以采用实践的方式,增进学生对农林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玉米种植技术这一方面时,如果让学生只是通过听课的方式来掌握详细的种植技术往往是不现实的,那么教师便可以带领学生到实践训练基地进行实地的操作,以此可以在锻炼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促进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建成。

(四)增加相关政策的支持与保障,建立完善的个性化培养机制

个性化培养的教学模式不仅需要践行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更需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它需要有一定相关政策的支持与保障。以下根据笔者的经验,就保障机制进行了分析。

1、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建立相关的组织机构,以便为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的保障。在当前职业学校农林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创建一个较为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增强对个性化人才模式的推行与管理。与此同时,还需要制定一些先关的制度,以便可以促使个性化培养模式的开展。

2、创设专项资金

通过创设专项资金的方式,以便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中职院校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往往是按照固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致使学生没有继续学习的动力。为了可以解决这一情况,学校便可以通过创设专项资金的方法,鼓励与激励学生自主进行农业实践学习活动。

3、专业的教师队伍辅导

为了促使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推行,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专业技能高、创新能力强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教师进行农业课程、技能的辅导。以便可以传授给学生精确的农业知识,让他们掌握精准的农业技能。进而为他们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现代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在当前职业学院教学过程中实行个性化培养模式,可以为职业学校的农林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活力,它需要在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以及教学素养的基础上,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提生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为我国农业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高校农林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徐丽华,李兵,张勇,蔺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2]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以农林高校为例[J].邓德胜,陈德良,张宗尧.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3]高职农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建设思考[J].戴雪梅,卢丽华.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04)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应用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