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芬芳

2019-09-10 11:13陆虹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研员师傅教研

陆虹

我和师傅有缘。

二十年前,我初出茅庐,在跨区域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王燕骅老师是点评专家。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王老师——笑容亲切、语气温和,中肯而细致的课堂教学点评,给了我这个工作四年、心怀忐忑的小老师极大的信心。

隔年,我调入王老师所在的上城区工作。初来乍到,对环境不熟悉加上专业水平欠火候,让第一次听我上课的几位区教研员给出了“不怎么样”的评语。这样的评价几乎给我的专业发展之路定下了灰色基调。是王老师力排众议,真诚鼓励,告诉我:“你有灵气、有悟性,不要灰心,课可以慢慢磨。”就是这一句话,点燃了我心中的一团火,点亮了我心中的一盏灯。

1999年,我有幸拜王老师为师,正式成为她的弟子。

眼中有学生,才能上出好课

照常理,做师傅的一定会喜欢那些勤奋好问、日夜苦学的好学生——但我恰恰不是这类人。师傅并没有因此而薄待我。我始终记着师傅说过的一句话:“我的徒弟各有各的长处,有的勤奋,有的善思,有的有灵气。我带着你们学习,不是要把你们都变成我,不是要把你们变成一样的人,而是希望你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变成更好的自己。”每每想到这句话,我就备受鼓舞。不仅待弟子如此,师傅在课堂教学研究上,也一直追求“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2004年,我有幸在省级活动中开课,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一课。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大型的活动,压力可想而知。自己试教了几次都不成功,学生在课堂中懒洋洋的,完全是一副“老师要我学”的模样。这让我十分苦恼。如何破解难题?师傅跟我说:“备课时,眼里不能只有教材和教学内容,教师的眼里要看得见学生。习得语言是教学核心,我们要寻求学生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在自由和安全的状态中,自己探索语言的秘密。这种探索的能力在未来学习中是可以迁移借鉴的。”在师傅的指点下,我改变了原先直指语言学习的抽象理性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了动物王国的情境。学生自主选择扮演一种动物,而我也变身成为即将退位的狮子大王。当扮演猫头鹰的学生神气活现地要求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时,其他学生纷纷以动物的角色吐槽:“哎呀,这怎么受得了啊?”“晚上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能做啥事呀?” 有位扮演兔子的学生说:“我眼睛已经红了,晚上还不让睡觉,那怎么行?”……有了生动的学习情境,学生自然就理解了“议论纷纷”“叫苦连天”这些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当扮演小猴子的学生宣布大家可以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过日子时,课堂上响起发自内心的欢呼。

师 傅在评课时对现场的800多位教师说:“语文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习得语言文字,还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篇文章所传递的‘尊重’‘民主’的主题,在当下构建和谐稳定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主精神的种子,是需要在儿童时期播种下的。‘尊重、民主’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张标签,因此,尤其需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只有亲身体验才能根植于内心,逐渐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节课在活动中大受好评。回想起来,《从现在开始》这节课也成为我跟随师傅走上“以生为本”研究之路的开始。当时的我朦朦胧胧有一种感受:小学语文不仅要为学生打好听说读写、字词句篇基础,更要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生活,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阅读中感受真善美,让心灵丰富、饱满、灵动。

2008年,我参加浙江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花钟》一课。这篇课文的语言既有说明文的简洁准确,同时又用生动活泼的笔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获得审美的熏陶,很有挑战。师傅和我非常敬重的沈大安老师一起帮助我备课。两位老师对这一课有着这样的共识:学生进入三年级,教师要少一些牵引,多创设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三年级学生处于自主学习的起步阶段,需要搭建适合学生进步的台阶。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点下,我将教学设计分成了“赏读花形”“品析花时”“仿写花开”三个板块,每个部分设计一个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空间。如“赏读花形”这一部分,师傅这样指导:“心中要有重点,教学要有详略。以‘你最喜欢哪种花开花的样子’为导引,让学生自主品析分享。教师用点评的方式,无痕地抓住‘吹起小喇叭’‘欣然怒放’‘绽开笑脸’等词语,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把花儿当作人来写的语言特点。教师不要急着出示要学习的内容,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展开教学。”用这样的方法一试,真的管用!我发现学生小手举起来了,表情自然了,语言也活起来了。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希望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吗?在“品析花时”部分,沈大安老师指导我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互相启发补充,感受描写花开时间的语言秘妙。当时,我们三个人就坐在师傅家旁边的一个小小咖啡馆里,热烈讨论着每一个教学环节。说到重点处,师傅和沈大安老师还逐字逐句地模拟课堂教学,解说给我听。我现在仍记得我奋笔疾书,不愿遗漏下导师任何一句话语的迫切心情;仍清晰地记得两位老师说到某个共鸣处,脸上露出孩童般笑容的开怀模样。为了让我更加清楚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好处,沈老师后来还特地来到学校,在课堂上示范了一次。现在想来,感念在心,弥足珍贵。《花钟》这一课,最终获得了浙江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后来,这一课又获得了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录像课)比赛一等奖。十年前,在小语课堂教学还常见教师为主导的情况下,《花钟》一课如同一股清流,涤荡人心。它打开了我的教学视界,也引发了小语同行对课堂转型的思考。

2018年,统编语文教材开始使用。我得到陈先云主任的信任,接受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拍摄三年级习作单元《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录像课的任务。录像课要求拍摄80分钟,两课时,附在三年级《教师教学用书》中向全国发行。领会统编教材的精神,通过教学视频传达编写意图,对我来说是重任在肩。我又一次向师傅求教。师傅虽然已经退休多年,和爱人过着随季节气候变化到不同的城市纳凉避寒的自由生活,但是却从没有停止学习与研究。对新教材的研究也是师傅的重要学习内容。在讨论中,师傅让我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认为“它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石,但是一直以来,语文学科对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较为忽视”。师傅指出:“语言和思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双翼,它们是互相促进的。语文教学要实现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习作教学尤其要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到这节课的教学中,师傅提出,可以设计一张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在习作之前有真实的观察。将观察到的内容清楚有序地用文字表達出来,既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又发展学生有序表达的能力。而观察记录表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情,在习作教学中展示观察的成果,聚焦学生将观察记录转化成文章的难点,借用习作例文呈现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目标和思路清晰了,教学设计就水到渠成。这节课的拍摄非常顺利,为全国小语教师领会教材编写习作单元的意图提供了启示。因这一课而写成的文章《教材导航:让习作起步不畏难》,发表在《小学语文》杂志。作为浙江代表,2018年7月,我还在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年会上做了有关“习作单元怎么教”的主题发言。因为这一课,我再一次有机会聆听师傅的指引,发现了统编教材在思维培养方面的编写特色。说实话,在与师傅聊课之前,我感觉自己处在评上特级教师之后的专业发展的高原期,对于未来十年研究专题的确定,有些举棋不定。在师傅的指点下,我完成了这节课的拍摄,仿佛把弥漫在心头许久的迷雾挥散了。不仅仅是因为找到了“思维教学”这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更是被师傅74岁的高龄还与时俱进不间断学习的精神感染着。

三个时间节点的三次磨课经历,只是这二十年中师傅带着我无数次磨课试教的几处回眸。从2004年开始至今,我上过的每一节课,都注入了师傅的智慧,饱含着师傅的鼓励。不只是待我如此,师傅对自己的每一位弟子都是关爱有加。师傅总是跟我们说:“我不算是个好师傅,因为不想给你们压力,所以很少督促鞭策你们写文章、出专著。但是只要有需要,我这个师傅愿意和你们一起研究,助你们一臂之力。”其实师傅带给我们的何止是一臂之力呀,我是何其幸运,遇见师傅!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我。是师傅领我走进了教学的大门,让我领略到教学研究的趣味和意义。这种趣味和意义,不是来自于要获得多么权威的地位,不能用发表了多少文章衡量,它是真切地生发于课堂研究时对教与学独到而鲜活的解读。

眼中有老师,才能教学相长

师 傅引领我走进教学研究的自由王国,让我从一名懵懂的年轻教师成长为小语研究的一员骨干。

2017年,我从学校调到区教育学院工作,像我的师傅一样,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并且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薪火传递,我也成了师傅,担负起了教学传帮带的重任。当得知我走到教研员岗位时,师傅很为我高兴。因为她太了解我,知道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我一定会热爱并愿意投入。在我还没有上岗之前,师傅就对我说:“做老师,眼中要有学生;做教研员,眼中一定要有老师,他们都是不一样的、有着各自鲜明个性的人。要找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扶持。这也是作为教研员的‘以生为本’。”师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最近两年教研活动中的几件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年前,区里有一位教师要参加市级比赛,我邀请师傅帮我助其磨课。这位年轻教师也曾经是师傅工作室的学员。试教课的教学情况不够理想,因为时间的关系,师傅听完课后略说了这节课的优点,准备主要谈这节课的问题和改进建议。这位年轻教师有点紧张,心情可以理解。听课的教师有十几人,且都是熟悉的同事,在这么多同事面前听到批评意见,面子上总会有些挂不住。没想到,在说问题之前,师傅说:“小徐老师曾经是我工作室的学员,虽然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听你的课了,但是我感觉我们的心还是贴得很近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接下来说的这些意见,我觉得你一定会懂我的心意的。”我当时听到这番话,心头一热,这一句“心贴得很近”,这一句“懂我的心意”,让现场每个人的心都柔软起来。我相信,当时小徐老师的心里一定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期待着师傅真诚的建议。师傅好像有一双特殊的眼睛,能够洞悉每一个人的内心。因此,她总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给出建議。她的评课,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前辈而居高临下,更不会因为自己得理而疾言厉色。评课后,我送师傅回家,师傅对我说:“小徐是个非常优秀的苗子,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她的课了。我觉得和之前相比,她的课没有明显进步。我曾经是她工作室的导师,我是有责任的,所以我今天必须要说实话。这样才会触动她,对她有帮助。”我又一次觉得感动。这一次教研经历,让我感悟到:真诚、善意和责任感是作为一名教研员应有的素养。

再说一件小事。几个月前,师傅应一所学校的邀请参加教研磨课活动,我也一起参加了。听课后照例是评课环节。正像在课堂上倡导学生都要动起来一样,师傅评课,也希望每一位参与听课的老师都能表达自己的意见。用师傅的话说,即便是说一句话,和没有说话只是听别人评课,学习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在那一天的评课现场,当师傅请老师们先说一说时,所有的老师都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愿意发表观点。当时的气氛,有那么几秒钟的尴尬。我偷偷瞄了一眼师傅,她并不着急,仍然笑意盈盈地看着老师们。然后,她不疾不徐地说:“原谅我给大家来了一次突然袭击,事先没有告诉你们要发言。大家就当是锻炼一下自己吧,先看看听课笔记,回顾一下课堂。待会儿能讲一句话的就讲一句话,大胆讲,不要有负担。”大概几分钟后,有几双眼睛抬起来看了看师傅,这应该是她们表示愿意发言的信号。师傅请了其中一位来发言。这位老师说得有点断断续续,但是看得出,她在很努力地表达。师傅一边专注地听这位老师的发言,一边点头表示认同。当这位老师说完,师傅说道:“嗯,你是第一个发言的,要为你点赞。说得挺好的呀!大家就像这位老师这样说。”我发现,老师们的发言水平是有差别的,但是师傅能心平气和地面对每一位老师,你在她的脸上绝对看不出任何的好恶之情。她总是能找到每一位老师表达中的优点、要点,基于老师的发言,回应、点拨、提升,让原本平淡无奇的评价变得充满趣味。回家后,我还在琢磨这一次教研中的发现:就如同在班级教学中,好恶全写在脸上的教师,只能教出迎合老师的学生,教研活动亦是如此。认真聆听每一位参与者的发言,是对发言者最好的鼓励;帮助发言者补充提炼,是作为教研员重要的专业引领。而这一切,看起来都应该是自然天成,波澜不惊的。

师 傅在教研活动现场,会让你忘记她已经是一位古稀老人。因为她的姿态是那样优雅,她的语言是那样幽默,她的思维是那样活跃。在为老师们开讲座时,她总是先给出几个待讲的模块,请老师们现场举手示意对哪个模块最感兴趣,她的讲座不是按事先确定的顺序讲,而是按照现场老师感兴趣的热点来讲。这样有意思的讲座,我很少听别人讲过。在做教研活动时间来不及的情况下,师傅善于及时调整教研的方式。有一次教研,因为上课老师拖堂,留给师傅的点评时间不够了。她采取了现场人人都说一个词来点评课堂的教研方式。四五十位老师从开始羞答答,到最后抢话筒,教研现场的气氛就这样热烈起来。师傅再基于表达最多的关键词切入主评。这样时尚的评课方式,让现场的教师都觉得很有效率。

我就是这样看着、学着,过去向师傅学习课堂上如何“以生为本”组织教学,现在向师傅学习教研活动时如何“以生为本”引领教师发展。这两年中,一线教师都说爱听我评课,其实我特别想说,我观课评课的思维方式、语言方式都是向师傅学的。每一次评课,我都要回想师傅是怎么给我评课的。现在,我最喜欢的评价是:你真的很像王老师。我把这样的评价看作是对我专业水准和为人的最高褒奖。

在我心中,师傅就像是一株带给人爱和勇气的米兰。如同歌中所唱:老师窗前有一株米兰,小小的黄花藏在绿叶间。它不是为了争春才开花,默默地把芳香洒遍人心田……我也愿做一株这样的米兰,把芬芳播撒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研究之路上。

猜你喜欢
教研员师傅教研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