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强 刘芳霞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尤其是化学教育。教育工作者们在教学活动中也是极力加强对学生的化学教育。但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忽视了生活化教学策略,导致化学教学中出现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合理的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课堂教学效率不佳的现象。基于此,本文将以初中化学为例,探析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化学科目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该学科所涉及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多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使学生提高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初中化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探析,希望助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课本所涉及的知识基础性较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涉及的东西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课堂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
如,笔者在教授《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内容时,首先会对学生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多种多样的铁制品,这些铁制品经过长期存放会容易生锈。我们常用来烧水的水壶,如果长时间使用也会非常容易出现水锈。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铁锈和水锈是如何产生的吗?”学生们听了我的话后,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与之相关的知识,所以纷纷摇头表示不知道该现象发生的原因。见此情况,笔者便对学生说:“今天我们所学习内容,就是用来解释这一现象的,所以学生们一定要认真听讲哟。”因为笔者将生活化的现象引入了课堂教学中,所以学生们都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非常大的兴趣,在课堂上都集中注意力听笔者所讲授的内容,并积极地回答笔者的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本此教学任务。
总之,在本次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作为了课堂导入的内容,使得学生激起了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积极的进行课堂学习,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一些生活性的问题,导致化学课堂与实际生活脱离,使得学生出现了虽然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化学知识,却无法有效的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影响了学生探究和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如,笔者在教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提出了关于如何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收集二氧化碳的问题。学生们听到笔者的话后,纷纷开始进行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有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寻找问题的答案,有的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们纷纷开始进行问题的回答,在学生们回答的问题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学生说可以利用碳酸饮料收集二氧化碳。学生们的回答在笔者的预料之中,于是笔者拿出了事先准备的碳酸饮料,引导学生喝一口碳酸饮料,感受嘴巴里的感觉,以此帮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并让学生在瓶口塞入带有导管的橡皮塞,让学生利用集气瓶来收集二氧化碳,然后对学生展开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的讲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总之 ,教师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使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技能
很多化学教师会忽视课后作业的作用,其实有效、合理的生活化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因此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多向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化课后作业。
如,笔者在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会让学生回家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下家里的盐的形状,以及味精的形状,并让他们了解这些不同晶体形状的溶解速度。再比如,在设计《化学元素与身体健康》这一课的课后作业时笔者会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的各种食物,并让他们对家中的各种食物进行分类,以及对这些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进行记录,为家人制定出合适的营养餐计划。同时,笔者还会设计课后作业问题,让学生完成关于合理地安排糖尿病患者膳食的任务。总之,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和预习所学知识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该针对化学科目的特殊性,为学生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完成课后作业,掌握化学知识技能。
综上,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将生活与化学知识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一凡.以新理念为引领,着力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9).
[2]苏丽芳.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J]. 黑河教育,2016(04).
作者简介:侯强,出生年月,1990年6月,性别,男,籍贯,甘肃省西和县,所在单位,西和县长道镇大柳九年制学校,职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化学教学研究;刘芳霞,出生年月,1994年8月,性别,女,籍贯,甘肃省西和县,所在单位,西和县长道镇大寨村幼儿园, 職称,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