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华
关键词:学生 阅读 悦读
内容提要:从阅读到悦读这是学生阅读行为质的飞跃,语文教师有责任设法搭建悦读平台,怎么搭建?一是举例引导,让学生明确阅读的意义和作用;二是尊重個性,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阅读内容;三是教给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达到阅读目的;四是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分享阅读的幸福;五是展示收获,让学生成就阅读喜悦。
做任何一件事,如果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压抑、一种痛苦,形成厌倦或烦恼的话,那么有谁还愿做这件事呢?阅读也不例外。人们强调的是阅读,又有几人强调悦读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则不能不强调悦读的重要了。
所谓“阅读”,词典解之曰:“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悦读”顾名思义就是快乐阅读了,看来“阅读”不等于“悦读”。其实几千年前的孔子就慷慨疾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呢?问题是如何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本人有几点做法,提出来请同仁们指正、赐教。
一、举例引导,让学生明确阅读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对于初中生来说,特别是初一学生,只把阅读当成任务去完成,并不明白完成阅读任务有什么价值、意义及作用,所以就给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如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形”自成名家;鲁迅嚼椒驱寒遍读群书,成为世界文豪;马克思苦读万卷,最终写成了《资本论》,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又如毛泽东、周恩来、丘吉尔哪一个不是因书而成为一代领袖的?再如司马迁、范仲淹、王安石等无数古人莫不是因苦读而名垂千古的。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广泛阅读不仅能增长知识,成就事业,还能报效祖国,创造历史。学生觉得读书有用、有价值了,就会产生阅读期望,这是引导学生热爱阅读的敲“门“砖。
二、尊重个性,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益的阅读内容。无论是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是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等不同体裁,也无论是历史的、地理的、哲学的,还是科幻的、逻辑的、宗教的,只要学生选择了,就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当然在不影响个性阅读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学生不断扩大阅读范围,形成一“爱”多览的阅读性格,这是形成阅读习惯的垫脚石。
三、教给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的达到阅读目的。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就是说,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是学生达到阅读目的的必然途径。譬如庖丁解牛、探囊取物不就是方法得当而达目的的,学生阅读莫非不是如此?只要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也就能庖丁解牛、探囊取物了。那么,有效的阅读方法到底有哪些呢?诸如批注笔记法、符号标记法、未读先思法、掩卷深思法、精典提要法、口诵必述法、细嚼慢咽法、扫视浏览法、厚书读薄法、强记博闻法、探究多问法等等,引导学生依照阅读内容和自身的阅读习惯,恰当选择阅读方法。比如长篇大著,不妨引导学生精典提要、厚书读薄;对于短小精悍的或者精美诗句,不妨引导学生细嚼慢咽,口诵笔述;对于那些并非重要的读物,不妨引导学生扫视浏览;对于那些富有哲理的文章,不妨一定学生符号标记、掩卷深思等。一句话,依据阅读需要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实现阅读目的取向,让学生阅读轻松愉快。
四、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分享阅读的幸福。对于初中学生阅读任务就形式上讲,就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方面,课内阅读当然是语文课本,课外阅读依据课标主要是“初中生必读”文库中的篇目。两个方面的阅读都应该有任务,而且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在课内,当师生共同完成老师设定的阅读任务时,学生分享了完成阅读任务的喜悦,因为完成担负的工作或责任,本身就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且不说在完成阅读任务中获得了阅读的方法技巧,锻炼了阅读能力,陶冶了情操。学生运用课内所学得的能力和方法来解决课外阅读问题,拓展课内阅读信息,提升阅读水平。因此课外阅读同样应该有适度的任务,应该分年级、化阶段。按周次的指定语文课标规定的相应阅读篇目,让学生在完成课外阅读任务中去享受名著所特有的幸福赏赐。对于喜欢阅读的人,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享受。如果学生全都喜欢上阅读,那么全班就会形成阅读的幸福潮流,让每个学生都陶醉在阅读的幸福享受中,这是多么理想的悦读境界?
五、展示收获,让学生成就阅读的喜悦。通过故事会、演讲会、交流会、读书汇报会以及知识竞赛、卡片制作、上台表演等不同形式给学生搭建阅读收获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展示收获中成就自己的阅读喜悦,这是从阅读到悦读不竭的动力源泉,有了这个源泉,就成就了学生一生悦读习惯,使学生终生收益。
总之,从阅读到悦读这是学生阅读的质的飞跃,更是阅读教学质的飞跃。语文老师有责任为学生快乐阅读搭台造势,培养学生悦读习惯,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健康成长,那我们就一起来完成从阅读到悦读的重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