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雨蒙 孙玥 赵献豪
摘要:在我国志愿服务能得到稳步发展,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努力。大学生志愿服务观念与奉献互助精神是社会积极发展的需要。志愿服务精神在大学生志愿者的传播下也使得相关服务活动具有更丰富多彩的特点。而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旨在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策略
2015年10月30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征求对〈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修改意见的通知》中,明确将“参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内容添加到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与重要载体,成为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校园氛围的形成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大学生参加志愿活动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的良好体现。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保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久发展,需要能够积极找出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做到及时改进,以推动大学生志愿活动发展。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解不深刻
第一,大学生对志愿服务认识不足。有些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更多是受到服务新鲜感驱动,有的是受到身边同学影响,没有真正领会志愿服务精神及志愿服务为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导致志愿服务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公益行为也无法获得大众认可。第二,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目的多样,有些是为了丰富阅历、提高社交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有些是为了参与社会活动,加学费,以获得奖学金。很多大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时,并不是想着如何更好地进行公共服务与为社会创造价值,而是想着如何获取一己私利,在达到自己的目的后,便选择退出志愿者团队,这种不正之风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短期性与形式化
当前在很多高校中,大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到志愿组织与协会情况的存在,良好地体现出大学生提升自身素质以及奉献社会的良好品质。而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大多数具有短期性和形式化等特点,活动声势大而有效覆盖不足,参与人员多而坚持长期服务少,活动过于形式化。长期以来,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基本都是跟着事件走,日常状况下服务活动领域较为单一。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其受到时间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其在实际志愿活动参与中,更多的是阶段性活动以及临时性活动,在长期性活动中参与较少。部分大学生在参与几次活动后,也存在选择放弃的情况。
(三)资源保障不到位
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还没有真正步入社会,其经济尚不独立,收入来源主要靠父母每月给予的生活费用。大学生志愿活动组织经费来源多数是通过志愿者自筹获得,在活动中一旦涉及花销费用过大等情况,大学生志愿者便无法承担此项费用,为志愿服务带来困扰。所以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需要有高校和相关部门提供资金、后勤等资源保障。例如:大部分志愿服务活动需要高校提供安全保障、交通费、食宿费等基本补贴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策略
(一)正确认知志愿服务精神
志愿服务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发展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是促进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有序开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的提高,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如今大学生已成为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而打造大学生志愿服务品牌是扩大志愿服务影响的重要环节。第一,高校可以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内容纳入思政教育课程中,通过举办“学雷锋”系列活动、评选年度的“优秀志愿者”活动、举行“志愿服务精神”学习讲座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精神的认知,不断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第二,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等平台,通过新闻、校内报纸、校园公众号、官方微博、校园网站等途径大力宣传,为公众普及志愿服务开展的目的和意义,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让人们了解志愿者并尊重志愿者的工作,扩大志愿者对公众的正面影响。只有能够透彻理解志愿精神,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
(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为确保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需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制度,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构建出适合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第一,公众要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社会各界、用人单位或高校忽视了志愿服务的重要性,很多大學生志愿者在进行志愿者服务时,没有得到足够的肯定与认可。因此,要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宣传工作,在得到社会尊重、大众认可的情况下,让大学生志愿者感受到自我价值,更热情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第二,为了更好地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要健全志愿服务工作的激励制度,学校根据志愿服务的时间和产生的效果进行认定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优惠,如:评奖评优加分、作为优先入党考核项目等。
(三)高校及相关部分应给予支持
高校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经费支持、后勤保障、协调统筹,形成较为稳定的组织保障机制,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基础,更好地利用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这个平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要进一步拓宽服务内容和领域,大力开展多样化、个性化、有特点的服务,以求适应志愿者行动的长远发展。
结束语
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要通过正面的宣传和引导,为新时期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支撑。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途径。这种自发的志愿组织服务行为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强有力的保障,是促进大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未来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展中,需要能够积极找出存在的问题,联系大学生志愿服务特点与需求做好改进措施,最终不断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杨金钢.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及问题研究[J].智库时代,2019(38):91-92.
[2]李俊茹,张益民.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07):162-163.
[3]刘亚宁,刘美华.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J].品牌研究,2018(06):203-204.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姜雨蒙,女,汉族,1996-5-7,辽宁省朝阳市人,学历:本科,专业:临床医学。
第二作者:孙玥,女,汉族,1996-7-13,辽宁省朝阳市人,学历:本科,专业:临床医学。
第三作者:赵献豪,男,汉族,1996-9-23 ,河南省濮阳市人,学历:本科,专业: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