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主题式教育学习”融入探索

2019-09-10 07:13杨秀红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融入

杨秀红

摘要: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是新时代亟需解决的任务。主题式教育学习是围绕特定的思政主题所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且兼具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它坚持立足学生的“学习”、立足课程“主题”、立足政治“教育”规律,为更好的实现高校思政课任务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主题式教育学习 高中政治课  融入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改革创新思想政治课,切实担负起教育总任务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成为当前思政课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为何要引入主题式教育学习环节进高校思政课堂教学

高校思政课在“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发挥着理论武装、政治引领、思想教育和道德修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起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教育的重要作用。从总体上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依旧注重单向式灌输,轻视对学生的自主教育、自主探究,教与学相长的进度不一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果不佳等现象。“主题式教育学习”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完成教育大会总体要求的一种积极尝试。它撷取“主题教育”和“综合性、活动性课程”两者的长处,能较好地克服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顺应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015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第一次阐述了核心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适应终身发展的核心能力和基本品格,强调个人修养、家国情怀与社会关爱,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高校思政课是要在遵循高中思政课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再次巩固提高学生所具备的这些素养。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其核心素养就是具体化的、具有鲜明学科特点,它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2】传统高校思想政治课过多地强调了学科课程的特点即对学生的整体教育都是将预先设计好的一整套方案灌输给学生,从学生如何适应未来生活需要出发来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带有鲜明的目标性和目的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较多的强调了教师的教和灌输,虽然便于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接受性和成长规律,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兴趣差异,抹杀了学生的个性特质,使得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兴趣爱好无法很好的体现,学生内驱力低,被动学习、学业倦怠现象存在,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差较大。深化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为时代的必然,应充分的从当下大学生成长的思想特点与行为习惯中来进行思政课改革与創新,主题式教育学习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二、何为主题式教育学习思政课堂教学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情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建构意义并解决问题。【3】主题式教育就是在此理论的启发下产生,它旨在高校思政课老师的指导下,以班级为单位,围绕特定的思政主题所开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且兼具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题式教育学习是一种有明确教育目标和计划的高校思政课改革新模式,围绕相关主题来设置思政课内容,组合思想引领、案例分析、情境模拟、问题导向、价值澄清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政治课堂教育方式,通过主题式内容学习和发挥受教育主体参与性及主动性来体现大学思政课相关主题,实现高校思政课教育目标,增强教育实效性。主题式教育学习是以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为前提,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正确的引领次序等特点,它不同于具体章节的课堂知识引导,这种教育学习的问题针对性更强,价值立场更鲜明、内容更贴近学生实际、目标的指向性更为直接,能直面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青年之问”,更能有效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

主题式教育学习的目标性分为:根本目标和具体目标。根本目标是一元的,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决定,高校思政课是服务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目标的。具体目的是解决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涉及到的思想、学习、生活、情感、升学等方面的具体困惑。主题式教育学习政治课程的计划性,从广义上说是是针对大学生四年或者五年成长周期及思政课老师个人一生任课生涯成长而言。从狭义上而言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主题式政治教育课学习而言的,从政治课主题确定、主题导入、主题开展、主题总结提升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详细规划,做到环节严谨、循循善诱、入脑入心。

三、主题式教育学习思政课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主题式教育学习 ”场景下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要立足学生“学习”——心中始终有学生

在主题式教育学习过程仲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围绕主题先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学习,先让他们在自我搜集材料中成长,然后是搜集材料后的讨论环节,也即主题自主讨论环节,再是老师的分类引导,这时的引导可以是多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可以是情感的激励引导、也可以是榜样目标的激励引导,所有环节的教育必须是通过学生阐述自己对主题材料搜集后的感受阐述而开展。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生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主题式教育学习需要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才能自觉的理解教育主题,才能自觉更新学习理念,积极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索。

第二,“主题式教育学习 ”场景下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要牢记政治“主题”——心中始终有立场

主题式教育学习的内容离不开知识性材料作为载体。可以根据教材中的经典性知识为主题教育内容,也可以根据社会生活中最新素材为主题教育内容,例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国际国内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时代楷模、传统节假日等等进行。所有主题式教育首先都要坚持正确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来培育和引导高中生,引导学生深刻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逻辑、政治逻辑、实践逻辑,增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四个自信”,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这些主题式教育要彰显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精神塑造与理想追求,结合身边人、事,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养成,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践行;最后,这些主题式教育还要增强文化浸润,将人文关怀与价值导向紧密结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主题教育的鲜明底色,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文化浸润,进而陶冶情操、涵养正气、升华人生境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第三,“主题式教育学习 ”场景下的高校思政课堂教学要不忘政治“教育”——遵循政治教育规律

主题式教育学习政治课程要注意把握教育要求与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之间保持适度张力的规律,还要把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统一的规律,同时需要协调与控制各种影响因素使之同向发挥作用的规律。主题式教育学习首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启发学生,为学生提供立场场域,促进学生將知识运用到真实世界(社会生活或实践场景)中,并进行一定的知识迁移,使学生在课堂主题讨论情境中,整合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素养),形成更具体、更真实、更准确的自我体悟。这是个人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比较、分析、归纳等能力的提升,要适度的提高要求,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化过程中,不断有收获、不断有思考、不断有疑问,不断地使学生在教育张力中不断完成知识的内化。

主题式教育学习是让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也是一种独特的知识创造过程,更是一种他教和自我教育完美结合的过程,对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事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增强社会理解和参与能力,凝聚人心、完善人格,促进学生知行统一、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曾雪满《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活动型课程构建》、《教育评论》(福州)2018年第201810期 第134-137页。

【3】银川九中教科研室 《夯实思政素养培养的三大支柱》、《中国教育报》2019/4/24。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融入
高中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讨
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借力“互联网+”构建高效政治课堂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高中政治课教学生活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