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思考

2019-09-10 07:22杜彦玲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学成果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

杜彦玲

摘  要: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调动所有教育资源从理念、路径、要素各个层面进行建设,特别要突出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成果三个维度的彰显,在视野高远、定位高端、立规示人等几个题目上,有新的思想,新的作为。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学成果;优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024-05

应用技术大学是一种与普通本科院校并行的以专业技术教育为特色的,突出应用能力建设的一种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它一般以“双师型”教育为主体,以学做相结合构建教育环境,建设教学实训,实践教育基地,多环节多渠道多元化地进行人才培养,建立高效精尖的专业化教学服务体系。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更致力于通过高等职业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教育的培养,使学生成为某一领域既具备专业理论又拥有行业专有技术与核心技术应用能力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因而更具有“工匠精神”,成为国家产业大军的核心力量。为此,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式发展,必须按照十九大精神要求“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在多个层面上体现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思路与办学优势。

一、人才培养的立足点——视野高远、能力卓群、思维聪慧、文化自信

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不能仅限于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它应立足于培养视野高远、能力卓群、思维聪慧、文化自信的复合型应用技术人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智能型技术替代劳动密集型技术的趋势更加凸显,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装备、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正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变革,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定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电子商流、物流等业态正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特别需要有国际观、科学观、工程观、社会观,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培养人才,走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就成为应用技术大学必须深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1.视野高远——人才的世界观

按照十九大“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布局,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能服务于中国人民,更能服务于世界人民。因此,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理念,必然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组成要素。在这个人才培养方针的要求下,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能不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就成为了人才培养政治站位的一个标准,成为了具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胸怀的标志。特别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很可能就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工程岗位上成为领军人物,如果他们没有高远的国际视野,如何去承担国家交给的重任。从世界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理念来看,多环节、多渠道培养国际化人才,都是他们的办学特色,教学语言的国际化,学生来源的国际化,是通用的办学方针。我们国家的人才要走向世界,必然要与国际高等教育接轨,因此人才培养要立足于有世界观思维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办学原则。

2.能力卓群——人才的价值观

能力是人們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必须具备的本领与才能,一般要求具备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国职业核心能力除了上述的五种能力外,还强调要具备大数据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多种语言能力运用也列入职业核心能力之中。对于应用技术大学来讲,人才培养的质量,主要看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是否一流,人才品格是否高尚,人才创业能力是否突出,为社会贡献的产品是否最佳,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也就是“能力卓群”才是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一个好的应用技术大学,应当看你在世界500强中有多高的就业率,看你的毕业生有多少行业的领军人物。人才的价值就体现在卓群中,学校的内涵发展定位在什么高度,将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

3.思维聪慧——人才的智慧观

未来的人才竞争是智慧的竞争,是原创力的比拼,智商的高低。十九大报告中列举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和千百万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人群体智慧的结晶。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归根到底需要一大批有创新能力的,能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各类人才。所以,应用技术大学如果不把人才智慧的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人才培养一定是落后于时代潮流的。

4.文化自信——人才的人文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文化自信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而言,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人才爱不爱中华文化,能不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人文底蕴是否深厚,将决定人才的文化品格。文化自信影响并决定着对理想信念的忠诚度,影响并决定着人才的价值标准,生命动力,终极目标和不竭发展力的追求。文化自信是一个认知、情感、意志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有了文化自信才会懂得为谁活着,怎样活着,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之中。此外,文化自信还是一种融知情意于一身的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具有无限能量的精神源动力,应用技术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力,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信仰坚定的一代新人。

总之,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必须是立体的、全方位的,在视野、能力、思维、文化多个维度上追求一流的标准,追求时空上的全覆盖。要拓宽治学视野,将更多社会情怀和服务意识融入人才培养中,给学生传递追求“求真至善”的人生讯息。

二、课程设置闪光点——定位高端、创新超越、应用普世、资源丰厚

课程是应用技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发展的首要任务与关键环节。课程设置、课程设计、课程评价、课程体系建设都是教育资源科学利用的着力点,课程是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课程设置就是按照一定的培养目标所构建的学习任务进行动态地学习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效果。应用技术大学的课程设置一般都具有课程主题多元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一体化和课程评价开放化的特点,而要符合培养新时代人才多元化、多样化的需要,必须在课程设置上有新的理念、新的创意,新的作为。

1.定位高端——课程设计的顶层理念

课程设计是一种教学智慧的体现,是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达到高端人才培养的一个全要素的教学过程。课程设计融入了教学情境创设的智慧,让教师和学生都要在情感与兴趣交融中体现教学过程的快乐,从而点燃创造思维的火焰,使知识、智慧和能力作为一种学习成果的结晶得到升华。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是一流的,有国际视野和交流协作能力的,有跨文化适应能力的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所以它的教学质量一定要高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教学与科研上处于领先地位,为此,课程标准必须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处于前列位置的水准,在国际技能大赛上,能够获奖,甚至夺冠。因此能不能制定课程标准,是一种教学实力的展现,是一种地位的象征,是一种话语权的彰显。只有定位高端,学校才有可能获得“一览众山小”的喜悦体验。

2.创新超越——课程设计的思维理念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应用技术大学要使自己的人才培养具有国际水准,必须体现十九大报告中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性劳动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要求,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创新超越的精气神。要使自己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培养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群”的战略目标要求,课程设计有弯道超车的能力。课程群、教学包,都不能跟在国际教学设计的后面爬行,而是有中国特色的教学理念,把领先世界的前沿技术成果,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变成应用技术大学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教学成果,终身受用,毕业后能把创新超越的理念变成服务社会的一种能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做出新的贡献。

3.应用普世——课程设计的价值理念

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点可以是集中、高、本、硕各个层次人才培养的综合性大学。因此,课程设计要视层次的不同,难易程度的不同以及技术技能核心点的不同,将会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课程设计所体现的应用普世原则,考虑到应用技术大学要承担智力脱贫和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留学生的战略任务,教学组织形式一定要多元多样,可以结合海河教育园区教育资源的地位,采取联合办学或校企合作以及与天津自贸区定位培养等形式,为中高本硕四类学生设计课程内容和就业途径,帮助他们有尊严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资源丰厚——课程设计的实用理念

教育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等等,是培养人才的物质基础,也是课程设计离不开的要素,应用技术大学要想使教育资源利用达到一流水准,必须使各种课程资源建设符合时代的潮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度,要特别突出“互联网+”的办学特色,融入市场办学意识,文化育人意识,信息技术利用意识,绿色生态意识,让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要利用国外、國内的教育资源实现国际间的教学、科研、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通过引进外教、专家和学者互访等形式拓展教育资源利用的空间。要借鉴德国一流应用大学课程建设的经验,强化新兴学科与传统工程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使人才培养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总之,课程设置要体现高、精、尖、实的设计原则,赋予更多新时代的内涵,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教育成果的着力点——立规示人、品德树人、铸魂塑人,“道”“业”育人

应用技术大学的考核标准之一就是看学校的教育成果是否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看人才培养达到什么高度,看教学内容的容量达到什么厚度,看软硬件结合达到什么密度,看人才服务社会的能力达到什么样的强度。因此,教育教学的成果将检验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系统化程度,所以,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就成了学校第一位要回答的课题。

1.立“规”示人——做道路自信的护旗者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思维就是将宪法放在了至高无上的位置,用法来规范人们的活动行为。所以坚持人人尽责,人人有责,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是新的社会治理观的特别展现。应用技术大学要保障校园维稳和谐,依法治校,依规治教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而学校第一位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理想信念淡化,信仰缺失的问题,这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环节。因此,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立规”示人的重要步骤,只有学生都成为道路自信的护旗者,都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和执行者,我们的人才培养才走上正确的道路,所以学校教书育人必须要弘扬主旋律,倡导人类主流价值理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态观。

2.品“德”树人——做人格健康的受益人

德是人类文明的最高标准,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应用技术大学品“德”树人的工程建设者,最主要的就是强化大学生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学,培养大学生具有阳光快乐心态,有尊严地实现人生价值。现在不少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失信、失德、失格情况,一些毕业生走入社会不久就参与网络诈骗、网络传销活动,陷入了犯罪泥潭。一些学生不适应高校生活,缺乏处理正确的人际关系能力,在学习和就业压力山大情况下,焦虑、自卑、心态扭曲,价值追求严重失位。造成高校德育缺失的原因,除了德育教育资源使用不当,网络文化冲击,市场经济消极面误导等原因之外,直接的原因是一些教师教书不育人,没有把品“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上,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因此,要深入研究诚信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品“德”树人的文章,确实让学生成为人格健康的受益者。

3.铸“魂”塑人——做红色基因传承者

要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强化铸“魂”工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先方向。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上。应用技术大学要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强化铸“魂”工程是学校教育“大思政”工作的具体体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标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可以成为解决“为什么人的”钥匙,铸“魂”才可以取得成效。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必须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放在铸“魂”塑人重要地位上,把入脑入心入课堂的行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创新,真正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貫穿在铸“魂”塑人过程始终,使学生正确把握国家未来发展方向,要通过参观红色基因教育基地、请英雄楷模作报告,观看展示中国发展历程的影像剧片、纪录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历史,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担当,变成学习和生活驱动力,自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4.“道”“业”育人——做蓄“智”强“能”的圆梦者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闪光点”的体现,教师的教育理念、师德、师智、师能、师风的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教师的人才观、学生观、质量关、创新观、睿智的育人意识,博大的人文意识,丰厚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学习和自我发展能力,教学情境创设能力,课程资源开发与整合能力与教学表现出的人格魅力,都是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要素,如何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将是决定应用技术大学对学生蓄“智”强“能”的最核心问题。为此,学校要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队伍建设机制,健全实践教学和工作价值观的考核机制,优化师资结构,鼓励教师有个人的教学风格,有展现教学才能的个人魅力。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质量才可能因为师生的教与学合作,达到最佳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有了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行业核心技术能力,自然去圆梦自己的人生追求,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和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总之,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地调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从理念、路径和要素各个层面的建设,要规划新局面,发展新动能,实现新战略,特别在建设优质资源,夯实发展基础,构建“互联网+教育平台”等方面做足文章,尤其要在提升应用研发能力,提升国际合作,校企融合能力,探索混合所有制投资办学,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改革,后勤社会化管理等方面,有新的理念,新的作为,新的运作方式,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育成果三个维度上取得特色鲜明的佳绩。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孙珊.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6(22):60-62.

[3]周广强.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乔淑英,周扬.奥地利应用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考察与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1):57-66.

[5]李杰,孙娜娜, 李镇, 陶秋燕.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体系及其借鉴意义[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8(3):104-107.

[6]彭和平.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启示[J].黑龙江教育,2017(10):63-65.

[7]鲁砚青, 张玉岭. 基于教育信息化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18):83-84.

[8]钟昆明,曾诗岚,马宇,龙芝辉.应用技术大学的教学模式及其构建[J].重庆高等研究,2017(2):17-21.

猜你喜欢
教学成果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
注重教学成果转化,拓展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三进入”的实效性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环境工程专业办学模式探索
服装 CAD一体化教学课题论述
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课程开发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内涵式发展思路探索
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式发展与创新转型探讨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结构要素及策略分析
应用型高校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