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创新研究

2019-09-10 07:22郭恒
青年生活 2019年30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

郭恒

摘要: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趨势,完善民族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对发展民族地方社会经济有着重大意义。当前民族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在顶层设计、执行主体,受众群体等方面都存在各种问题,本文在剖析问题的同时尝试性地就如何破解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民族地方高校、实践、创新

自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起,全国各地高校相继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改革与探索。很多高校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实现知识向生产力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然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尤其是综合实力相对薄弱的民族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更为艰巨且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民族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做探讨,并尝试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民族地方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1、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新时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国家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一切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应首先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而服务,高等教育更是如此。“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作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引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等教育是国家人才的重要输出端口,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为解决高校学生就业问题提供新的出路,同时更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为社会输出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人才。且高校作为知识生产的集中区,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也进一步快速地将高校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再者,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也会让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加强了与社会的交互,并在此过程中反观自身教育工作是否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发展双创教育是高等教育适应国家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民族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民族地方高校是指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办学的高校,大多数民族地方处于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工业经济薄弱,多以农业经济或少数文化旅游经济为主,城市规模小,企业数量少,地域内创新创业意识和氛围都相对较差。在我国改革转型发展的今天,民族地方大多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这些地区的发展关系到我国是否能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任。民族地方保有的高校数量一般都为数不多,大多数只有一两所,所以民族地方高校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民族地方最为重要的知识集散地,其在整个民族地方的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智库的角色,并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民族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地方高校是少数民族地方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肩负着为少数民族地区输出人才的重任。在民族地方高校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加强民族团结。同时民族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也有利于对少数民族地方丰富的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发掘。

二、民族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主体视野不够开阔,政策落实不到位,校内顶层设计有欠缺

自2015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意见》后各省自治区都出台相关政策,各高校也相应作出了反应。有的高校制定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比赛的计划,有的开设了相关课程,更有专门成立创业孵化器甚至专业创新创业学院者,但缺乏维持有效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保障,最终善始善终寥寥无几。归其根源多在于学校重视不够,大多数学校还是专注于专业性学科建设,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只不过是应景之作,在遭遇发展瓶颈后自然慢慢淡化。尤其是在民族地方高校,本身在高校相互竞争中就相对吃力,学校也就更难花费大气力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关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难以落实。如每年开展的“互联网+”创业大赛,有些学校实在凑不够上级部门要求的参赛项目数,最后只得将毕业生设计稍加挑选甚至不选纳入充数。部分学校孵化器开业时红红火火,没两年已是门可罗雀。有少数学校在定位学生创业中出现偏差,认为学生创业要高规格,忽视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仅仅用学生创业实体的形式去做判定是否算是创新创业。

除高校外,地方相关职能部门对有关配套政策落实不够。如有的地方要求学生申请创业贷款必须要有固定资产作为抵押,对学生创办企业的相关补贴也落实难以到位。

2、师资力量匮乏,双创教育缺乏执行力量

民族地方高校本身师资力量就相对薄弱,教师自科班出身到教书育人可能从未接触过创业,自身对创业的了解也不够,只是历经短期的培训甚至都没有培训,如此必然难以承担起创业教育的重任。民族地方高校内部师资竞争不是很激烈,长期以来教师都处于相对安逸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创新意识与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这也导致一些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老师无法去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高品质的创新创业。虽然国家也出台了鼓励高校老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或办理停薪留职创业,但落实到位的很少。

再者受地域经济的限制,民族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短缺,在没有激励政策的情况下专业教师不愿承担这部分工作,导致大部分创新创业的相关工作都是由辅导员兼任。本就教辅工作繁重的辅导员很难有效完成这份工作,最终很容易流于应付。

3、缺乏完善的双创教育体系和双创氛围,学生双创意识不强

当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尤其是实力处于弱势的民族地方高校,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体系与设计呈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且数量相对较少,双创教育多是以讲座、沙龙或依赖教师课题项目的形式来实现,没有形成专门的课程,更谈不上完善的教育体系。这种情况下,学生双创意识的培养难以取得成效。

再者民族地方高校学生贫困生比例大,很多来自老少边地区,在读大学之前对创新创业了解相对较少,双创意识不强。加之学校不重视,老师缺乏创新创业经验,学校所处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学生直接性获得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渠道狭窄,很难形成良好的双创氛围。即便有部分学生热衷于创业,但大部分出发点都在于挣钱或者为将来挣钱积累经验,没有大的创业观。

4、高校双创与民族地方社会互动少

民族地方高校尤其是本科类院校一般至少为省属高校,在行政体制中多为厅级单位,与所在地市多为平级单位,这也就造成了虽在地方办学,但与地方政府没有从属关系。这种情况下,一般高校都相对独立于地方社会之外,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织存在。虽然当前一直都在强调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型地方高校发展,但基于传统行政体制的刚性约束,即便单方有合作互动的意愿往往最后总会有些难以契合之处。大多数互动停留在礼节性的到访和难以回避的发展需要,如地方政府会有节假日的慰问,高校有基于地缘发展需要的一些建设性需求如学校扩建等。在民族地方,企业与地方高校合作相对较少,其原因:一是民族地方有依靠高校研发需求的企业较少;二是即便有这样的需求,更多企业在比较后会选择实力更强的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来合作。

三、关于推进民族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加大双创教育支持力度

民族地方高校首先要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树立起清晰的大创业观。既不能妄自菲薄,认为自身综合实力有限,自己学校的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不足,而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和贬低学生较为简单的创新创业行为,更不能狭隘地认为只有发明创造才是创新,只有开办企业才是创业。要清晰地认识到双创教育更根本地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双创精神、双创能力。学校和老师要统一思想认识,理论构建与能力实践并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是知行合一的集中体现。地方职能有关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职能部门也要转变观念,灵活落实创新创业政策,把地方高校创新创业的学生纳入到地方双创政策的有效服务对象中来,一来可以充实地方创新创业局面,加强校地创新创业的交流互动,二来也可以促进高校知识生产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2、鼓励教师参与双创实践并多元化师资队伍,壮大师资力量

教师是双创教育的核心力量,所以壮大双创师资力量是民族地方高校完善双创教育基础性工程。实现这一目标,一是要鼓励教师参与到双创实践当中去,为参加专业技能训练和不耽误正常教学工作前提下的创业活动提供高校层面政策上的支持,大力支持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着重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人才”。二是面向全社会遴选并吸收社会知名人士,成功企业家、成功创业者、技能大师等优秀人才进入校园开展讲座、沙龙、授课等活动,同时聘请其成为兼职“创业导师”,建立多元化的双创导师团队,并有计划性开展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3、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校园双创活动,强化学生双创意识

高校双创教育除关注双创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关注思想创新、社会意识创新和科技创新,尤其要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品质的培养。并在以这些为指导目标的基础上探索理论知识指导与双创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模式,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构建既符合学校专业发展特色,又能服务于民族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型双创课程体系。同时要敢于打破陈规,灵活落实高校双创政策,多样化开展校园双创活动,营造活跃的双创氛围,强化学生的双创意识。

4、加强校地 、校企合作,构建民族地方社会发展与高校双创教育良性互动机制

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地方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当地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會相对活跃。当然活跃的创新创业形势也会进一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民族地方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为互动的主体,一种良性的互动机制是促进三者共赢的根本之所在。民族地方高校是民族地方的知识生产集中地,在整个民族地方双创教育中扮演着重要沟通者的角色。一方面民族地方高校要积极地了解和收集地方政府双创政策、企业的发展需求,把握地方发展的动向,找准高校与政府、企业合作的契合点,获取地方政策的倾斜和企业项目的对接,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校双创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积极向政府、企业推介科高校双创成果尤其是科研技术性成果,促进知识在民族地方的就地转化,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语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讲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人的创新创造力是一个国家活力之所在。民族地方高校是为民族地方培养社会建设青年生力军的主战场,搞好民族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工作对于新时期民族地方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当前我们民族地方高校双创教育工作面临很多的困难,但是厘清思路,明确目标,做到理论与地方实际相结合,多渠道完善高校双创教育体系,构建校地、校企良性互动机制,民族地方高校的双创工作依然是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王媛媛,郝永建,刘佳.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探索——以河北省某高校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5):154-156.

【2】高斌淳.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17):8-9.

【3】张晓娟,陈亚宇,周燕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刍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4):127-129.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创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