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09-10 07:22邹盛律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1期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邹盛律

摘  要:几年来,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潮流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一句话,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听,学生在辩论中争鸣;看,学生在合作中探索。一言堂变成了群言谈……但欣喜之余,在新课程背景下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我们不难发现,由于没能准确把握《数学课标》的内涵和实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这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

一、情境模式化

教学情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创设的教学时空和教学环境。但在很多課堂上,过于强调情境,几乎离开情境,就无法从事教学。有的教师为了创设情境,煞费苦心,结果创设的情境牵强附会,弄得师生哭笑不得。重读新课标,我们可以体会到,新课标提倡用新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改变陈旧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全盘否定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是扬弃而不是抛弃。所以,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必每课必设情景。这就要求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准确把握每节的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景。当然,也有些内容离开了情景的支撑,学生就会学得乏味,降低学习效率,此时情景就显得不可或缺。但有些内容开门见山地出示例题,同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浓厚探索欲望。如上面例举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学生有了笔算两位数乘两位乘法的基础,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必要再从情景中去绕一个圈。

二、应用教条化

新课程强调把数学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关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使他们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每个人都离不开数学。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而且可以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但这并不意味着每节数学课都必须和生活联系起来。在部分教师心目中,如果不把数学课和生活联系起来,就是偏离了新课标精神,于是就出现了与生活强拉硬扯的数学课。比如,前段时间听的《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众所周知,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形成计算技能上。执教老师却把重点放在了应解问题上,而对于算理、算法如蜻蜓点水般做了简单引导。任何东西都有它自身的最大负重值,超过极限,适得其反。计算也如此,承载太多功能,必将失去该有的价值。

三、操作简单化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组织积极有效的数学活动,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学数学,其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但类似操作是操作,思维是思维,把操作与思维完全隔裂开来的现象并不鲜见。比如,一节《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课,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位除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得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接着让学生拿出与数据对应的小棒让学生分,最后进行巩固练习环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了,也操作了,至于操作与思维有什么联系?操作的作用是什么?就连老师也说不清楚。完全把操作置于思考之外,像是计算的一种附加成分。试想,这样的操作有何用?其实这里完全可以通过操作达到让学生理解算理的目的。如:48÷3,先分4捆(每捆1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1捆,也就是一个十;把剩余的1捆(10根)与8根合起来,再平均分成3份,每份6根,也就是6个一。这样让学生通过操作真正理解了为什么要“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哪一个的上面”的道理。

四、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形式化

新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参与、强调实践、强调探究、强调经历。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空间。而我们的部分教师有时对此却操之过急,明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或小组去探索,为了节省时间,为了展示教案中预设环节,刚刚布置任务,却又“草草收兵”。比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方向与位置》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采用的方式是小组合作。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长方体、正方体模型和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组内成员(5人一组)一一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然后把看到的物体形状用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摆出来。这一设计可以说是独具匠心。而这位教师布置任务后的不到2分钟,就匆匆让学生到黑板上把自己看到的形状用平面图形贴出来。试想,学生从看到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到用平面图形表示出来,这其中要经历从实物到表象到平面的过程,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的是时间,是观察,是思考。这位教师却采取了急于求成的做法,其结果只能是“入不付出”。

五、媒体形式化

多媒体是一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它能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且音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客参与学习。这种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求知欲有无可争议的优势。然而在许多课堂中,事实上有些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往往成了“幻灯片”“电子黑板”的简单累加,教师则成了机器的操作员和画面的讲解员。有的课件制作得花里花俏,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妨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失去了与学生互动交往过程。试想,长此以往,何谈师生的心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共鸣,思与思的碰撞?这从中失去的远比得到的多得多。据调查,小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向机”心理,只要一使用多媒体,学生就会神色飞扬,茅塞顿开。而实际上学生兴奋的是有趣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而这往往掩盖了知识本身的吸引作用。

总之,只有深入学习《新课标》,领会其精髓,处理好改革创新与继承传统的关系,在反思中研究,在实践中思考。既要做理论层面上的思考,也要做实际操作中的求证;既要有教学活动的创新,更要考虑教情与学情的实际。因为基础教育的改革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交互。让我们提升自己,追求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吧!

参考文献:

[1]孙圆圆. 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 才智,2011(4):120.

[2]王廷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 快乐阅读,2012(12):121-121.

猜你喜欢
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