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诗云
【摘要】高一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对物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知識进行学习和梳理。《必修一》总体框架是以直线运动为主,同时,通过对直线的研究得出对运动描述的物理量,对相互作用描述的物理量和对牛顿力学的探究方法的探讨,指导学生从初中对高中的知识交替。《必修二》以曲线运动为主,更考察学生二维空间的思考能力。因此,学生对《必修一》到《必修二》的知识过渡难免产生知识上的断层,缺乏对直线和曲线运动知识的衔接方法。针对这问题,探索到出突破知识衔接的教学策略尤其重要。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提炼出知识的核心精髓,并引导学生从二维运动中体现出相同的知识核心,顺利把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知识的延伸。
【关键词】高中物理;知识衔接;教学策略;曲线运动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二》在曲线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是整个《必修二》教学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承接上部分直接运动的知识的一个桥梁。因此,在这短短的45分钟教学活动当中,既要注重知识的回顾,也要注重知识的迁移,这是我们重点要关注的地方。在第一节“曲线运动”中,教材行文已经达到了5页之多,而且大多是都是以文字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难免会缺乏学习兴趣。本文通过《必修二》中“曲线运动”的教学教程为例,谈谈如何突破上述的教学难题,总结教学策略,在新课程改革当中,这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知识回顾,初探新旧知识衔接教学方法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大环境也随之悄然发生着。人们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渐渐地从单纯“教师的教”过渡到“学生的学”。同时,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进入新世纪后,社会出现对教学方法的激烈讨论,人们开始注重应用更好的引导方式来引导学生,倡导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对于教师来说,有了真正的方法,还是不够的,还要懂得运用它。至于如何去运用,这要我们不断从学习和反思中获取方法,做高效型教师,打造高效课堂。
在新一轮知识开始之际,如何回顾过去的知识尤其重要。对于《必修一》课本知识,如何才能使学生正确梳理各个知识点,同时提取知识点的精华,这是课程导入关键的一个环节。结合学生对《必修一》知识已经有一个初步掌握,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活动操作:
1.充分利用课本目录的结构,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初步整理。一本课本,最关键的内容是每一节标题。标题通过用很精简的语言,浓缩了这一整节的内容,所以从标题目录出发,是学生能够对旧知识有一定的初步归纳。
2.调动各个学生小组思考能力,利用思维导图深化知识归纳。
结合“导学案”的知识回顾框架,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整理,同时理解各物理量的定义及其关系。
3.对各个学生小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思维导图能够更直观,更清晰看出各物理量的关系。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总结,对《必修一》的知识已经有充分的的认识,但是教师如何把学生的旧知识延伸到新知识的学习,这步骤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在引导学生的知识思考,帮助学生基于事实的进行总结的概括,提炼出直线运动的物理量的根本定义,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层次。
二、利用任务驱动,挖掘新旧知识衔接教学方法
在新型的的教学活动中,教学从“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如何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是教学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笔者通过参与导学案的编制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任务驱动”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地掌握学习的技巧。在课堂活动的中段时间,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任务的探讨和分析,学生通过利用《必修一》的知识,对《必修二》曲线运动这一节的知识自主进行理解,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深化知识的延伸。下列是笔者在使用“任务驱动”方法时的教学片断:
教学片断1:
教师提出任务:
任务1:《必修一》中直线运动位移和速度用一维坐标描述,根据类比《必修二》中的曲线运动位移和速度如何通过坐标描述。
学生小组探究:
学生1:直线运动速度在直线运动是 ,所以这里也可以通过坐标直接量出 和 ,通过他们的比值就可以得出速度。
学生2:这公式只能算出速度的大小,还有方向,方向的确定应该通过量角器,把角度测出来。
学生3:量角器测角度有误差,可以通过求解速度和水平线的正切角得出方向。
老师:你们都说的都有道理,那么其他小组是否能提出防反驳的意见?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说明。
小组二:
学生4:速度v方向不应该就是位移 的方向,生活中砂轮打磨下来微粒是沿着砂轮的切线方向,并不是位移的方向。
学生5:速度的大小应该通过合成来求解 ,类似《必修一》力的合成,速度也是矢量,也满足平行四边形。
老师: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那么请大家结合第一二组的意见,通过课本的阅读,得出我们的结论。
学生6:总结
1.速度的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v方向,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的分矢量表示速度,这两个分矢量叫作分速度。
3.速度的分解:物体沿曲线运动到A点,速度大小为v,与x轴夹角为θ,则在x方向的分速度为vx=vcosθ,在y方向的分速度为vy=vsinθ。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很正确,我们通过《必修一》直线运动中速度和位移的概念和力的合成,正确找出《必修二》曲线运动中位移大小和方向,和求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的方法。可以看得出,这直线运动的方法对于曲线运动求法有适合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教学片断2:
教师提出任务:
那么如何把曲线运动效果分解成几个直线运动效果。
学生1:可以好像力的分解那样,分解水平速度和竖直速度。
学生2:为什么一定要水平和竖直,不是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就可以吗?
学生又进行讨论……
在这一个环节当中,教师通过提出任务,要求学生小组谈论,自主寻找正确的答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曲线运动第一节当中,课本都是以文字描述较多,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二》,得出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小组学习探究,使学生融入课堂活动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而是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在课堂活动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结合,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自我反省总结,升华新旧知识衔接教学方法
在课堂的中后阶段,同学们对曲线运动的知识已经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给与学生引导,引导学生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一个汇总。有效地整合教学内容,如刚才“片段一”中学生,要密切关注其学习动态,纠正其在总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再比如“片段一”的学生,都应该给与正面的评价,激励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只有充足的物理兴趣,才可以使学生大胆地学习物理,大胆地尝试。
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应该给与学生适当的总结方向,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才能在后期调用知识的时候,灵活自如。这个环节中,笔者制定了下列表格,通过表格的分析,充分地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规律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反省课堂内容,查漏补缺。
表格见附录一
本堂课,通过一开始知识的回顾,利用类似思维导图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对旧知识有一个充分的温故,同时对承接《必修二》曲线运动的知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段时间,通过学生的讨论,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知识的认识,讨论,归纳,总结。在课堂第三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生成已经有比较全面的理解。但是,仍然缺乏对知识的整合。因此,教师在课堂的最后一部分环节,应该突出对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归纳,温故而知新。
四、教学展望
通过对曲线运动的教学分析,可以深刻感受到《必修一》和《必修二》这两本课程读物,即有彼此的独立性,又有密可不分的关系。《必修一》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加速等物理量的定义能够充分的融会到《必修二》的教学活动当中,不仅仅突出知识的连贯性,更是体现出物理知识在生活的应用,用生活的例子体现曲线运动中物理概念的深层次理解。
同時,一个高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仅是单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程改革活动中,教师在教学中起的作用从原来的单方面的“授予”,到现在双方面的“评价”。一个高效的教学策略,不应该仅仅只有教师的角色,更应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对知识的讨论和研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发展才是当中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主旋律。
附录一:
参考文献:
[1]盛群力,郑淑贞.合作学习设计[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2]土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 C2.
[3]朱铁成.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赵振宇.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成效策略初探[J].现代教师与教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