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原生家庭之痛个体自由意志的作用

2019-09-10 04:25赵彦博亢明宇康健高振敏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2期
关键词:原生家庭教养方式个体

赵彦博 亢明宇 康健 高振敏

摘要:原生家庭会对每个人产生重要的影响,从新生命的孕育到新生命的降临,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形成认知和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到待人接物。对个体产生很深的影响。对事物的认知和一系列的感受原生家庭的教育都在时刻影响这每个人。家庭的氛围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造影响,应对原生家庭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个体的成长。原生家庭的不良教养方式,会使个体会产生消极的心理,甚至出现心理障碍,阻碍个体的健康成长。走出原生家庭之痛,提升个体的自由意志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原生家庭;教养方式;个体;自由意志

一、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指的是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家庭,个体成长的每个阶段都在原生家庭中度过,家庭环境和氛围影响着个体的成长。个体的性格具有可塑性,容易受到父母关系,家庭氛围,家庭习惯等都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发展。当个体成年后出现某些问题,可以从元素呢还能够家庭进行溯源。

1.原生家庭中父母不良教养方式

(1)放任型

父母由于种种原因,首先:是由于父母工作忙或因无时间来顾及子女成长,放任子女成长,或是父母外出打工,将子女放在长辈家寄养。这类状况的父母往往对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置之不理,信奉儿孙自由儿孙福,任其自由长大。或是离异再婚家庭,往往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想法,这样的孩子往往会产生自我否定、自卑等消极想法。个体长大后遭遇挫折时候往往会退行到早期应对事情的做法。

(2)专制型

专制型的父母出现在离异家庭较多,子女可能被父亲抚养或者是被母亲抚养,离异家庭。丈夫或妻子往往将对另一方的期待强加到孩子身上,使孩子感到很大的压力。过早地背上包袱。离异家庭的子女往往承受这一方对另一方的恨,或者是未被满足的需要。处在这种情景下的子女往往承受这很大的压力。不能和抚养者进行很好的互动,在个体成年后,由于是有单独一方抚养,在人际沟通,情感表达上,时常会不尽如人意。

(3)溺爱型

父母对孩子过度宠爱和保护,过度关注孩子。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需要。被溺爱的孩子长大后。情绪起伏很大,往往自我为中心,不能顾及别人的感受及想法。无视社会伦理道德,我行我素。不在乎它人感受。

二、个体自由意志

1.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在广义的层面,自由意志就是人们依照其拥有的条件去决定是否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自发性不受束缚,没有强迫,自己故意要做得,人欲个人的欲望追求,带来一些恶的事情,节制人欲。西方,理性的选择,更高级的人欲。荣誉自由的选择和自律将目标贯彻到底,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可以由呼吸,感受快乐。信念、思想、意志按照自己想法来加以实施。

2.自由意志的能动性和自主性

能动性:源于班杜拉的理论,强调能动性在于行为(B)环境(E)和人(P)是交互决定的。

自主性:

这一概念反映了个体对于行为发生因果关系的定向,从完全自发的(我愿意做),到完全受他人控制的(我不愿意做,但是不得不做),有着许多不同的状态。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实践价值是,我们对于某一行为的因果定向是转变成自我决定的,充分发挥自主性。

三、应用自由意志缓解原生家庭之痛

1.缓解原生家庭之痛

我们不能选择生养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去成为怎样的人。首先:应该适度满足自己需要,建立社会支持。那些原生家庭无法给与自己的爱和关怀。可以通过结交朋友,发展自身的长处和特色来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这样多给予它人帮助和支持同时自己也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爱。其次:应修正不合理信念,自我否定观念常常会伴随着痛苦的感受。往往是通过不合理信念导致,应积极修正不合理信念。再次:应积极自我接纳,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可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要积极自我接纳和鼓励。

2.应用自由意志

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经济独立。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的自发性不受束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状况下,使自己的信念思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加以实施。从而获得原生家庭中那些未能被满足的部分。自主選择自己要做的事,但要遵守法律和社会基本的伦理道德。

综上所述

个体成长的关键期和重要阶段是在原生家庭中度过的,父母教养方式深深影响子女。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会导致个体产生消极心理,甚至出现心理障碍。个体应积极自我接纳转变不和理信念,提升自由意志,来获得满足体会温念。个体应提高能力增加社会支持,更从容的生活。提升经济基础有助于提升生活质量,使个体更好的发挥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刘茜茜.当代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7.

[2] 励怡.接受不完美的自己[J].中国城市金融,2014(01):67.

[3] 赵静.父母教养方式对天津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3.

[4] 彭艳.大学新生强迫症状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

[5] 张芳芳.缺损型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

作者简介:

赵彦博(1993.11-),男,汉族,籍贯:辽宁省沈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原生家庭教养方式个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试论原生家庭对人的性格形成及婚姻观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从投射性认同角度谈原生家庭对个体亲密关系的影响
消解“原生家庭”的不利影响,帮助孩子走向阳光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