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理论联系实际的四种教法

2019-09-10 07:22张廷府
高考·中 2019年3期
关键词:提高课堂效率联系实际道德与法治

摘 要:《道德与法治》理论联系实际,要有的放矢,体现一个“活”字,针对具体情况具体解决,满足青春期学生的價值需求。

关键词:联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社会理想认同感。

我已31年教龄了,而代道德与法治已经6年了,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怎样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基础性社会学科,他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有着其他课无法替代的作用。

新课标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力的客观规律,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和需求。要提高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科内容为载体,以融洽师生关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状态为保证的原则,讲究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理解和接受,进而形成信念、意志、荣辱观和价值观。

因此,初中道德与法制课教学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乐学,才是达到以上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这是我多年教道德与法治课的经验和体会。

一、营造宽松的和谐课堂气氛

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过程,更是叫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其健康心理的过程。师生关系融洽是成功的关键。

活动教学认为,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行为发展的基础,无论是学生思维、智慧的发展,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学生主体自觉参与的、全身投入的活动来实现。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

在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仍然在唱主角,在尽情的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这种教学方式在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刻板沉寂的氛围,学生的课堂行为也就相应地被规范为:遵守纪律,目不斜视,认真听讲,不许私下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的学生主体性如何发挥出来呢?

我的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同桌讨论,如有弄不懂的问题可以举手问教师,教师可直接回答,或让学生集体讨论,教师再点评。

对课本上的重要观点,教师讲解后,可指名让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复述观点并举出例子。如观点和例子都不正确,教师可纠正并对发言的积极态度等优点方面给予适当的口头表扬。这样由点带面,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争取在课堂45分钟要质量。提问学生一般一节课3-4人为宜,不然不能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社会认同感

校园文化建设是整个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的有效方法之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内容,扩大思想品德教育的范围,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理想认同感。

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加强学生的社会理想认同感、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例如:在开展“我爱我校”活动时,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校展开调查,其调查的内容可以涉及学校的历史。如什么时候建校,有几届主要校长,有哪些国家、省、市级名师,教师中获得哪些市级以上荣誉称号,有哪些比较重要的学术成果,文化成功等。

硬件设施:什么时候建起了教学大楼、宿舍楼、什么时候修建了硬化操场、学校的图书室、实验室、美术室等大致情况。学校有多少教室等。

荣誉:学校获得了哪些省、市、县级荣耀等。

毕业生中哪些人上过重点大学,在那些重要的单位、厂矿、学校工作。哪些博士、教授、企业家、政府官员等本校读过书等。

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校之后,能够更加热爱自己的学校,让学生的责任心、感恩心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日常行为习惯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中,容易理解。

中学生良好的行为,是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与法治知识,正确运用这些知识指导自己行为的表现,所以不能上成单纯知识课、练习课。

由于初中生的行为习惯常常处于不自觉、把握不住的状态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视情况有计划地渗透知识,给学生政治思想行为的指导。如讲“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一课时,既要将全球“温室效应”气温升高,海洋污染、大气污染、垃圾污染、森林减少等大道理及事实,又要讲日常要从我做起,从平时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不乱倒垃圾等。

所以,在讲本课时,要理论联系实际,从大处讲是生态平衡,从小范围讲就是我们身处的生活环境,如教室环境好坏,对学习造成不同的影响等。这样从浅到深,简单明了,学生从眼前事实中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道理。

四、尊敬师长,孝敬父母要多联系实例,说服力强。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修养和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

比如:讲古代“程门立雪”的故事,讲毛主席尊敬老师徐特立的事例,还有乡村逢年过节,从外地工作的人中,有些专门去拜访老师的事......

讲到孝敬父母,最易联系到社会上,身边讲孝道的人和事。如当地一对夫妇,赡养了中风瘫痪的母亲(婆婆)13年,又赡养了痴呆的父亲(公公)3年。从不怕脏和累,穿衣喂饭,端屎倒尿,毫无怨言。

人们常说:就病床前无孝子。而这对夫妇用实际行动说明,久病床前有孝子。

这样练习课文内容,讲生动的人物事例,对学生启发和震动很大,使学生从思想深处受到触动,对世界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教学效果突出。

参考文献

[1]2011年第24期<<考试周刊>>,<<初中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析>>第181页第6段。

[2]2005年1月“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第一节。第118页第7段。高等教育出版社。

[3]《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理解老师>>第17页第3段。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廷府,男,大专程度,中学一级教师,代初中《道德与法治》多年,单位:白草塬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提高课堂效率联系实际道德与法治
浅谈“小先生制”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尝试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探究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途径
2016年全国高考物理联系实际试题赏析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课堂
谈谈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提高课堂效率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