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锐
摘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渗入到食品安全领域。环境遭受污染后,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进入生物链系统,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和报道,从食品安全现状出发,总结了污染物危害食品安全的途径、威胁食品安全的常见污染物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关键词:环境 污染 食品 安全
1 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保障生命安全、社会和谐的基础[1]。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出来,如疯牛病事件、二噁英事件和苏丹红事件等。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备受研究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经调查研究,环境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受到威胁的主要因素之一。环境污染指的是由人类各项活动所导致环境质量恶劣,进而影响人类和其它动植物正常生存和繁殖、发展的现象。环境污染不仅涉及到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还有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2]。
自20世纪以来,我国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多起食品安全重大事件。1998年上海爆发甲肝,30余万人感染甲肝病毒,波及了上海所有市区。经调查研究,甲肝病毒爆发的原因是某位上海市民食用了生活在水域被污染地区、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浙江省某位消费者食用了掺杂有“吊白块”粉丝差点失去生命;重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了有不法分子利用“毛发水”生产有毒的酱油;广东省政府有关部门查出有毒大米,这些大米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此外,还有长期危害消费者健康和利益的注水肉、面粉增白剂、有害的食品添加剂等,这些事件使得许多消费者对于市场上流通的食品失去信心,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3]。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的灾难。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有害物质接近食品,使得食品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证[4]。污染物危害食品安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工业、农业、能源、排污和交通等几大类,借助于水、土壤和空气作为媒介进入食品中。
2 威胁食品安全的常见污染物
2.1 氟化物
作为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氟化物的主要来源是钢铁厂、铝制品厂及化工厂所排放出来的四氟化硅、氟化氢、氟气以及含氟粉尘等。氟化物可以借助植物气孔被吸入植物体内,危害植物本身的正常生长[5]。氟化物具备容易富集于植物体内的特点使农业生产的蔬菜、粮食和茶叶等农作物含氟量高于外界空气。一旦氟化物进入生物链系统,便会危害人类的生命安全。多数氟化物会在骨骼里聚集,引发氟骨症、氟斑牙等疾病。
2.2 酸雨
空氣中N、S等氧化物含量过高,在出现降雨天气时,与水反应生成硫酸、亚硫酸、硝酸等酸性物质,形成酸雨。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含硫矿石的冶炼、矿物质的燃烧以及其它工业化生产。酸雨形成后会使农产品生长受到威胁,易感染病毒,产量也会相对下滑[6]。除此之外,酸雨还会造成土壤酸化,重金属离子在酸的作用下形成游离状态,使得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含量明显提高,经植物组织吸收,被人们食用后危害健康。
2.3 金属微粒和煤烟粉尘
金属微粒如铅、镉、镍等存在于许多工厂附近的空气中,一旦这些有害物质附着于农作物、土壤和水体中,便会在粮食、瓜果和蔬菜中聚集,被人体吸收后进入循环系统,容易引发慢性中毒症状。金属微粒对人体的危害在短期内表现不明显,经过时间的累积,会对内脏、神经和遗传等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2.4 农药残留
目前农业上经常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防止农作物受到病害虫的危害,但农药如果方法不恰当会使农作物表面残留有害物质,被食用后容易造成食物中毒,严重者可能会威胁人们的生命,所以农作物种植人员应该按照标准规范农药的使用方法[7]。
2.5 二噁英类物质
环境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来源广泛,金属冶炼、秸秆焚烧、汽车尾气,以及木材加工过程中都可能产生二噁英。此类物质容易进入动物所食用的饲料中,聚集于脂肪细胞和乳汁里,因此,乳产品、鱼类、肉类等容易受到二噁英物质的污染[8]。目前已经发现二噁英物质对健康影响的范围有加剧自闭症倾向以及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
2.6 黄曲霉素
黄曲霉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容易出现在动物饲料中。此外,黄曲霉素也容易计生在土壤中,使花生、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受到感染,进而进入食物链[9]。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黄曲霉素的致癌危险。
2.7 瘦肉精
瘦肉精,又名克伦特罗,用在猪饲料中可以使猪得到快速生长,提高猪的瘦肉率,降低脂肪含量。但科学研究表明,瘦肉精对人身体有害。经食用后人体会出现心慌、头痛、呕吐、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食物中毒[10]。
3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3.1 农药残留的检测
质量检测总局、农业部和卫生部均发布过农药残留检测的方法和限度,其中包括有机磷、有机氯化物、氨基甲酸酯类等近50个品种的农药。我国在农药残留检测领域的相关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依旧处于初步阶段,欠缺先进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手段[11]。例如,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剂乙酰胆碱酯酶需要进口国外。
目前国内蔬菜中农药残留问题较为严重的是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化物,农业相关部门开发了可以快速有效检测此二类物质的快速检测仪,此检测仪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在国内迅速得到了推广使用。此外,天津某科技发展企业研发了一次性农药残留侦毒仪,可以定量检测有机磷化物(如磷铵、敌敌畏等)。
3.2 二噁英的检测技术
目前已经被发现的二噁英类物质有200余种,经过检测有毒物质有29种。同时检测29中二噁英类物质难度较大,且需要花费大量的检测费用,这些难点都严重制约着我国检测水平的提高[12]。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离体生物检测技术来对二噁英类物质进行筛选、鉴定和检测;国外主要使用免疫试剂盒来检测二噁英物质,但价格较为昂贵[13]。
3.3 黄曲霉素的检测技术
黄曲霉素作为一种致癌危险系数较高的物质,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存健康。传统的检测手段成本高、有效性差且检测方法比较繁琐。基于此,湖北省农科院与华中农大联合研发了检测试剂盒,将酶联免疫手段应用于黄曲霉素检测领域,检测结果显示,抗原的转化率高达90%左右,其灵敏度、有效性和特异性均可以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媲美[14]。此外,国内某单位也研发了定量检测试剂盒,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黄曲霉素,也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3.4 瘦肉精的检测方法
美国和欧洲等众多国家均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严禁在肉类产品中加入瘦肉精,并规定了最高检测限度。2001年我国也頒布了相应的检测标准,农业部颁布了使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质联用的方法来检测瘦肉精[15]。此外,北京疾病控制中心建立了GC-MS检测技术,
4 相关改进建议
4.1 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从根本上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食品安全关乎国计民生。食品监督管理部门应该在食品安全检测上应用先进的检测手段,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
4.2 深入研究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
我国科技相关部门应该重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相关性问题的研究,确定环境迫害对食品危害的范围、种类以及破坏程度,并研发出相关应对措施。同时,也应该注重加强已经遭受污染食品的修复问题,制定出适用于各类食品加工、生产的环境标准要求。
4.3 加强食品加工生产基地的环境管理
良好环境下生产加工的食品被食用后才能保障生命安全。所以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应该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环境的保护,其中包括农产品种植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等,以防止有毒有害的物质被引入食物链系统。目前,我国推行了部分措施来改善食品安全问题,如推广人们使用无铅汽油,降低环境中重金属铅的含量;使用低镉肥料降低食品中镉元素的含量等。
结论
食品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污染物主要来源是环境,因此,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是环境污染的治理,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制度。此外,还要建立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政策,提高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手段的先进性,加大科研力量和资金的投入,尽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以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小丽.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 18(3):213-214.
[2] 熊培芳.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7):175-176.
[3] 孙兴权, 姚佳, 韩慧,等.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5(1):10-16.
[4] 曹春丽, 欧绍华, 宾厚.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5(1):262-265.
[5] 张培养.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氟化物的不确定度评定[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12):90-90.
[6] 温彤玥, 钟凯, 刘润进. 部分气候变化因子对菌根真菌的影响[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2(4):235-241.
[7] 李杰. 我国食品安全中农药残留检测与应对措施[J]. 现代食品, 2017, 7(14):26-28.
[8] 薛铭, 薛晓光. 浅析二恶英污染与食品安全[C].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2016.
[9] 程钊, 李莹婷.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现状与检测分析[J]. 食品安全导刊, 2016(30):1-3.
[10] 李桂伟, 花丽茹. “瘦肉精”与食品安全[J]. 黑龙江水产, 2015(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