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孟婷
摘要:新闻舆论作为独立于行政,司法,立法的社会第四权利,对于匡正社会失范,监督公权力组织和个人行为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理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公正法制方面大有作为。舆论监督对实现社会公正的实践过程中,主要暴露出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探究。第一是在社会高度关注的涉及公平正义的事件中,新闻媒体监督不到位, 第二就是,在涉及社会高度敏感的公平公正事件问题上,未能及时恰当的引导舆论,可能会误导了广大受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新形式下,新闻舆论如何在处理社会敏感问题上发挥镇静剂,强心丸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 ,我们理应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
关键词: 社会公正 新闻媒体 舆论监督
正文
何谓公平公正,是指“社会各方面的权利得到妥善的协调,社会上的人民内部矛盾得到了妥当的协调和处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的得到了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公平正义能否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维护,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新闻舆论作为独立于行政,司法,立法的社会第四权利,对于匡正社会失范,监督公权力组织和个人行为的运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理应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公正法制方面大有作为。
新闻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新闻媒介对于公权力团体和公共组织及公众人物进行监督,媒体通过对被监督对象客观真切的报道,形成一定的社会舆论意见。舆论监督是否能形成一定的力量,对被监督对象形成场的作用,关键在于两个问题。一是新闻报道要保持真实,对于事件尽力还原,所谓言之有实,才能有势。 二是,新闻报道 舆论是否能给被监督者以有效压力。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在求实的基础上求真,透过表面的现象解析新闻事件的本身,抓住要害穴位才能让当事者“发汗”。 新闻出版作为言论自由重要的部分,宪法的寄予了充分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自然包括媒体人,有权利自由的发表对于公权力的意见,这是毫无疑问。而公权力组织也有义务接受来自社会监督,甚至是自觉得接受批评,改进工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一、舆论监督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新闻舆论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践并不顺利,暴露出很多问题 ,亟待我们新时代的新闻人进行解决 。对于新闻媒体在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实践过程中所暴露的问提,我们大约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解析。
(一)新闻媒体“天生体质羸弱”
社会转型所带来了的一系列问题,在某一段时间,少部分地区,社会阶级分化甚至固化严重,利益的蛋糕的分割出现了不均匀的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社会道德体系和公序良俗形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旧道德与新道德.新文化与旧文化 新所有制与旧所有制之间相互博弈,相互交融,带来了社会思想舆论的紊乱,更根本上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价值取向上的偏移。
新闻媒体监督失语的原因甚是复杂,有些社会不公正公平看到了却无力解决,想发声却又不敢言不能言,更关键的是部分媒体人业务能力不够专精,对于问题的洞察徒留其表,这是不公平正义问题舆论监督缺失的根本性的,自身的问题。还有就是极小的部分的社会原因,极少部分的公权力执行人,搞一言堂,将媒体利用成为私人的喉舌,为私利发声,与伟大领袖和党中央离心离德,脱离群众,甚至与黑恶势力结成利益集团,攻守同盟,严重伤害了党群关系和社会的公平公正。这些与党中央离心离德严重伤害社会公平公正的的利益团伙是见不得光,活在阴沟里的老鼠畏惧阳光,受不得阳光雨露和新闻舆论监督的。上级机关部门与领导同志的介入和干涉、经济利益的诱惑、难以推却的人情、黑恶势力的威胁、唯恐新闻官司缠身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舆论监督的有效开展。2004年,湖南发生了“嘉禾违法拆迁事件”,当中央电视台的《时空连线》播出第一期节目后,一个由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带队,嘉禾县委书记和嘉禾县城关镇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公关组”就立即赶赴北京,表示:“不摆平央视决不收兵”。在外力软硬兼施的干预下,一些抨击不公平不正义现象、包含舆论监督内容的报道难免“胎死腹中”。
面对现实中拦路石,我们要讲求新闻报道舆论导向的方式方法。
二、舆论监督更好发挥作用的策略方法
坚持在确保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提高新闻报道总量中舆论监督的比例,包括增加日常性监督的比例和增加揭露性监督的比例。新闻媒体应该积极与各部门配合协同,设立“政务面对面”类的节目,舆论监督不仅要走出去挖材料,坐在办公室等材料,更要将新闻舆论的当事人请进来,做到习主席所讲的‘洗洗澡 正衣冠’“治病救人”。坚持做真新闻,避免舆论导向带有严重的个人偏见,拒绝有偿新闻,保持与黄色新闻花边新闻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新闻传媒及从业者都要对公众负责,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素养。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公众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在实际生活中正在经历着各种变化和矛盾,利益调整中的失衡、价值准则的缺位、非公正现象的冲击等带来的迷茫和冲突都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媒介不能袖手旁观,也不能一味地迎合公众,而应站在理性高度,通过富有说服力的报道和评论引导公众认识真理、摆脱谬误,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舆论氛围,推动社会向公平、正义和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正是媒介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体现。
结语
时下有些人认为“无声胜有声”,视舆论监督为洪水猛兽,这其实是错误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这一重要指示,既对媒体伦理提出了相应要求,也明确了舆论监督是符合传播规律的,我们需要并且应该欢迎鞭辟入里、精准对症的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新闻舆论监督三论》(上),《新闻界》2002年第5期。
[2]吴忠民:《立足于社会公正,优化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2期。
[3]丁柏铨:《中国当代理论新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245页。
[4]刘炳路:《<焦点访谈>重归舆论监督》,《新京报》2004年4月14日。
[5]《中共中央關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2006年10月18日电。
[6]李若愚:《中国外汇投资暂亏2.58亿》,《北京晨报》2007年7月2日。
[7]于春燕 《新闻舆论监督与社会公平正义》2007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