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湖南女子教育思想的影响

2019-09-10 03:13梁小燕
青年生活 2019年3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摘要: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指导思想,它为20世纪初中国女性教育提供了思想指导,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启发女性开智;重释家庭观念,鼓励女性自立;从实务上推动了湖南女子职业教育,从而推动了湖南女子的解放。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女性教育   家庭观念

20世纪的中国女性,绝大多数女性是贫苦的劳动者,社会制度的革新是中国女性解放的根本出路,因而,作为无产阶级解放的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成为中国女性行动的指导思想,指引女性的解放和发展。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宣传男女平等思想,启发女性开智

中国马克思主义先驱者指出,女性解放问题不仅要取消男权制度,更重要的是要消除阶级专制。因此,要彻底改变女性问题,就必须“一方面要合妇人全体的力量,去打破那男子专断的社会制度;一方面还要合全世界無产阶级妇人的力量,去打破那有产阶级(包括男女)专断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者从铲除父权制和私有制社会制度两个方面规定了中国女性解放的目标,并论证了这一目标确立的可行性。

李达吸收了中国传统社会中阴阳和谐的思想,提出两性互补组成了完整的个人,而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如果女性没有得到解放,这个社会就是半身不遂的社会。“个人含有男女两性。男性和女性结合,成为个人。个人的分裂,必成为男女两性,所以社会是由男女两性结合生出新个人。”“个人是组织社会的单位,男女两性是组织个人的基本单位。所以凡是社会上的道德、风俗、习惯、法律、政治、经济,必以男女两性为中心,方可算为真道德、真风俗、真习惯、真法律、真政治、真经济,否则是假的,是半身不遂的。”两性阴阳之间的平等互补,形成了和谐良性的社会性别关系。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论证了女性解放归根到底在于实现阶级的解放。“五四”运动之初,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开始引起了中国先进人士的关注,尤其是其中关于女性地位历史变化分析的观点启发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探讨。李汉俊指出,女子深受两重桎梏限制:一是女性对男性的社会的依赖主义的结果;二是女子对男子的经济的依赖主义的结果。只有解决了女性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女性才能改变自己的社会生存状况,因为女性在财权上、教育上、职业上的平等,是经济独立的结果而非方法。中产阶级女性通过继承、财产保管等方式已经获得了经济上的保证,因而她们强调教育、职业机会的平等;而劳动女性没有办法获得经济上的支撑,因此,仅仅谈教育、职业的平等是没有意义的。她们首先要求的应该是经济的独立,即“个个男女都有同等的生存权和劳动权,无论何人皆不能在生活上支配人或受人的支配”。

总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通过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宣传,为湖南女性自我解放提供了理论的源泉。

二、重释家庭观念,鼓励女性自立

张闻天所指出的,“我们研究社会问题,就不能不研究家庭问题。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并且在家庭里可以看出许多社会原理,比直接去观察社会要容易得多。家庭是儿童的制造厂,是社会中坚的养成所,是社会遗传的保守处,也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家庭的生活可以说是个人社会化的学校,工商业发展的目标。”家庭问题在中国社会问题中的这种核心位置,促使马克思主义者从革新家庭观念入手鼓励女性自立,争取婚姻自由。

打破大家族制度才能实现个体人格的独立。在中国,社会是一群家族的集团,个人的个性、权利和自由都束缚禁锢在家族之中。但是,“现代生活,以经济为之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故现代伦理学上之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进。中土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独立之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中国大家族制度阻碍了个人主义的发展,从而了阻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而中国旧时女子尤其没有人格,因为她们的生活范围一般不超过家庭之外,而自小的家庭教育也教导她们遵循三从四德,谨遵妇德,由此在思想上也失去了独立性。女性要获得独立的人格,就必须把自己当做一个“人”来对待,当作一个“个体”来对待,这就必须打破大家族制度,走向社会。“女子自身,应知道自己是个‘人’,所以要把能力充分发展,做凡是‘人’当做的事。又应知道‘人’但当服从真理,那荒谬的‘名分’、‘伪道德’,便该唾弃他,破坏他。至于‘他’和男子不同的地方,单单在生理方面,这是天然的、光明的,绝不应牵涉善恶问题、优劣问题。他那生育的事实,应知道并不是替男子生儿女,乃是替社会增新分子,这也是一种很重要很神圣的事业。在这个当儿,他不能从事独立自营的生活,社会就有报答他的义务。”

大家庭制度与私有制相辅相成。私有制附在大家庭制的骨里,不废除家庭制度,私产制度永不能被废除。不能废除家庭私有制,女子仍然属于父权和夫权的私有财产,婚姻也就成为家族之间的联姻,而当事人是没有发言权的,这仍然是一种买卖婚姻。这样,婚姻自由难以实现,女性的人身自由也成为空话。只有在个人主义之下,婚姻才成为当事人之间的事情,婚姻的离合也完全取决于当事人自己的选择。而真正的婚姻是建立在自由恋爱的基础之上,这也是新型家庭幸福的源泉。“家庭中最大的幸福,在夫妇间有真挚的恋爱。夫妇间所守的道德,也只有永久的夫妇。这样的结婚,后来生出子女,聪明灵秀,是改良人种的大利益,而且彼此恋爱,个人相互间的幸福愈益增进,可构成社会的真价值。”因此,家庭制度的改革,不仅关涉到女性的解放,而且关涉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升。

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通过对中国家庭制度的特点的分析,指出,对于女性来说,家庭更是依赖的庇护所,但也是失去自由的场所。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改革中国生产方式,从制度上为家庭子女提供独立的条件。因此,只有实行社会主义,中国家庭的特点所带来的困难才可以消除。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下,男女都要力作,从事社会公共劳动,从而获得经济独立,形成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个性。

三、马克思主义思想推进湖南女子职业教育

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反封建主义的斗争中十分重视妇女问题。《新青年》从第二卷第六号特辟《女子问题专栏》,进行专题讨论,抨击旧制度,呼吁女性解放,倡导男女平等、开女智、兴女学,探讨女子教育的内容、方法。1915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今日之教育方针》一文,提出应以现实主义、惟民主义、职业主义、兽性主义为教育方针,认为“举凡国家社会之组织,无不为经济所转移、所支配”,故必须用职业教育取代“伦理说教”的传统教育,蔡元培提出“男子与女子同是国民,权利和义务应当平等”;鲁迅则强调要注重发展女子的个性;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是“天下存亡强弱之大原”,并且提出了四种和女子生理心理特点最为相宜的专门职业:历史学、会计学、图书管理学、新闻学,认为从事这些职业的女子的成就可以胜过男子。这些观点为女子教育,尤其是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长沙女子职业教育成为20世纪湖南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发展速度比男子教育更快,“据一年度中华教育改进社调查得知湖南乙种实业学校女生占,居全国第位”在大力提倡“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风气下,女子入学机会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据湖南省自治筹备处调查统计,到1929年,“在全省小学生732556人中,女生已占115893人,男女生比例約为6:1”这时期长沙女子从事的职业领域的拓展也是长沙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表现,它改变了过去妇女深处闺中的封建思想。抗日战争时期,湖南特别重视妇女干部培训,“湖南妇女抗战工作要能广泛地开展起来,首先就必须充实干部,尤其是充实农村的妇女干部”,故开设妇女培训班。在婚姻上省政府颁行妇女运动决议案,提出离婚结婚绝对自由,女子有财产继承权,保护被压迫妇女,实行在法律上的平等。经济上由于社会经济和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妇女参加了社会工作,她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经济独立等。此外,周南女中的向警予、杨开慧、蔡畅、周昭怡等都是女权运动的杰出代表,如“长沙周昭怡在周南中学毕业后,她就和同班同学刘环一同考入“湖大”理预科,理预科毕业后,又直升入“湖大”本科,转入中国文学系。

1922年,周方等人在长沙创办了基本平民补习学校,设有平民女子职业班,分为甲乙两级,甲级招收具有一定缝细基础者,乙级招收初学者。除基本平民补习学校外,周方还创办了私立民范女子职业学校和湖南平民女子职业学校,大力提倡劳动生产,通过兴办缝细班,以工助学,既服务社会,又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得到社会的广泛赞扬。

参考文献:

梁小燕  湖南女子学院家政学教研室教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性别哲学、文化哲学。本论文是湖南省教育厅“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对20世纪初湖湘女性教育的影响”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李大钊:《战后之妇人问题》,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9-20页。

李达:《女子解放论》,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36页。

李汉俊:《女子怎样才能得到经济独立》,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305页。

张闻天:《离婚问题》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221页。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01页。

叶绍均:《女子人格问题》,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130页。

李达:《女子解放论》,见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五四时期妇女问题文选》,三联书店1981年版,第44页。

中华教育改进社编辑中国教育统计概览(C)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53

莫志斌,周秋光湖南教育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2,604。

莫志斌,周秋光,湖南教育史(M)〕长沙岳麓书社,2002,50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条件
警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几个“隐性”误区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王晓晖: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整体性研究视野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