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中的流行音乐

2019-09-10 03:07黄悦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4期
关键词:绒花芳华流行音乐

黄悦佳

摘 要:电影《芳华》中有很多经典音乐作品,当中的流行音乐以《绒花》《侬情万缕》最为典型。《绒花》《侬情万缕》对电影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以其自身的表现力起增强作用,推动剧情不斷发展,烘托主题。

关键词:芳华;流行音乐;绒花;侬情万缕

电影《芳华》讲述了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军队文工团里的一群少男少女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命运,由聚而散,各自走向不同的人生结局的故事。影片中安插了不少风格各异、主题不同的经典音乐,如彰显革命主题的《草原女民兵》《沂蒙颂》,渲染离别气氛的《送别》《驼铃》,古典音乐家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甚至包括大众文化中的流行音乐《绒花》《侬情万缕》等等。

电影中的故事以上世纪60至80年代为背景,革命主题旋律是这时候人们精神生活的主要部分。流行音乐尽管已在二十世纪初由西方传入中国,然而其发展速度却非常缓慢。直至二十世纪末,流行音乐才以势如破竹的发展态势在中国盛行起来,对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在电影《芳华》的配乐中,流行音乐是一个难以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芳华》的镜头,我们可以得知流行音乐对当时年代下的人们的影响已初露端倪。

一、《芳华》里的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是指以赢利为主要目的而创作的音乐。它是商业性的音乐消遣娱乐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工业”现象。在早期,流行音乐创作群体相对稀少,创作风格较为有限,音乐传达的主题单一。《芳华》中出现了两首较为典型的流行音乐:《绒花》和《侬情万缕》。

(一)《绒花》

《绒花》采用了中国民族调式同主音民族调式的交替,使整首曲子具有抒情性和山歌的空旷性[1]。它原是电影《小花》的插曲之一,整体风格趋于浪漫唯美、悲壮感人,歌颂了影片中以小花为代表的农家少女甘于奉献的精神。曲调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民谣体,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发展出来,在保证歌曲完整性、流畅性的基础上,使歌曲显得更激情、更内在、更动听,也使感情表达得更充分,歌颂主题凸显。

在电影中,《绒花》则被稍作改编,共两次出现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片头,对电影的整体剧情发展、情感烘托都起了推动性的作用。影片伊始,随着《绒花》的音乐声,萧穗子的画外音响起,展示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情景,具有先声制人的效果,起到了开门见山的作用。第二次出现则是在片尾,由韩红演唱的《绒花》的旋律慢慢响起,首尾呼应,再一次点明了影片主题。

(二)《侬情万缕》

在电影《芳华》进行到53分24秒时,陈灿拿来了一台录音机和一盘邓丽君的磁带,邓丽君的经典曲目《侬情万缕》第一次显现在观众面前。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邓丽君的歌曲无疑是普通人眼里的“靡靡之音”,歌曲中浪漫柔情的旋律与现实里炮火连天的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当时,这类流行音乐是不受主流认可的,然而,一代青年人对爱的需要却在这样的曲子中找到了深切的共鸣,他们瞒着分队长偷偷地听。他们身为文工团的一员,本应是最了解音乐的人,但他们却没想到歌还能这么唱,用最浓烈的音调,似乎能把人的内心融化。

二、流行音乐对《芳华》的影响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声音和画面是它两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存在于电影艺术中,既有其自身的表现力,又是推动电影剧情向前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除此之外,它还有烘托主题的作用。流行音乐在《芳华》中也是如此。

(一)自身的表现力

《绒花》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便作为电影《小花》插曲,在中国大陆广为流传,成为了一代人的回忆。这样一首歌曲作为《芳华》的主题曲,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便是它本身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将《绒花》放在《芳华》这样一部关于青春成长与命运题材的电影作品结尾处,通过熟悉的音乐声,让经历过的中老年人唤回属于他们的芳华记忆,让未曾经历过的年轻人对这一部电影作品有了更好更深刻的理解。

《侬情万缕》是歌手邓丽君演唱的一首经典作品。作品中“侬情千万缕,丝丝为了你”“长藤倚老树,形影永相系”的歌词历久弥新,直到现在,我们依旧能感受到它的甜蜜温婉、勾人心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这样的歌曲被贴上了政治标签,“靡靡之音”污染了精神文明的阵地,然而,这样的歌曲确使得那一代年轻人内心欲望和爱的克制从其中找到了深深的共鸣[2]。

(二)推动电影剧情向前发展

《绒花》两次出现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在片头,音乐声使听觉效果有新鲜感,引导观众渐渐步入电影所创设的情境当中,为电影剧情的发展做了一定的铺垫。第二次出现在片尾处,随着剧情落入尾声,《绒花》渐渐响起,韩红不带技巧的嗓音却大大增强了歌曲的感染力,剧情在这里得到了最后的提升,一代人已经老去,一代人的芳华已逝,《绒花》推动电影剧情往圆满的句点方向走去。

《侬情万缕》只在电影中出现了一次。陈灿把邓丽君的磁带带到文工团里,刘峰在宿舍里听到这一首《侬情万缕》后似乎受了触发,再也没有办法抑制住内心的情感,他鼓起勇气向林丁丁表达爱意。然而他的一腔表白在林丁丁眼里却是耍流氓的表现,为此刘峰被送到保卫部门接受调查,最后被下放到伐木连,刘峰离开了。电影剧情到此,可谓是由喜到悲的第一个转折点,刘峰的离开,使他们共同看到了文工团内部的倾轧和斗争,也使得他们认识到,人生的前途命运并不是如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总是充满光明。

(三)烘托主题

《绒花》这首歌曲是对于这部电影作品最好的总结和解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最好的青春年华,每个人的芳华岁月总有失去的一天。《侬情万缕》无疑是对刘峰等人关于爱的渴望的启蒙,它唤醒了那群青年人对于生活的向往,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即使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处在芳华岁月中的少男少女们内心深处也有这样浓烈激荡的情感需要。

电影《芳华》里,流行音乐充实并起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流行音乐有其自身的表现力,当电影进展到一定的剧情阶段,出现了某种情感色调时,它能起到增强的作用。流行音乐对剧情发展也贡献了力量,在人物的思想感情方面,流行音乐极好地成为了人物思想转折的关键点,推动剧情不断发展[3]。流行音乐有利于烘托主题,这些配乐把观众也拉入其中,让观影者动情甚至能够“感同身受”,进一步领悟到电影作品中深藏的底蕴。

参考文献:

[1]张弫,盛梅.电影《芳华》中音乐综合分析[J].北方音乐,2018.10.

[2]许一诺.浅析电影音乐和电影之间的关系—以电影《芳华》为例[J].荆楚学术.2018.07.

[3]周殿富.10年流行歌曲所昭示的青年心理[J].中国青年研究.1990.05.01 .

猜你喜欢
绒花芳华流行音乐
理解流行音乐的变化
芳华不再亦风流
芳华
绒花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芳华
“扬州绒花”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我的眼中有月亮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