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香
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质量还不高的数学课堂。为改进数学课堂教学费时、低效的现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积极进行了原因调查分析,认为只有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合理运用教学的方法 ,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专业发展 优化方法 整合学科
孙亚玲在《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一书中提出: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含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诸多方面。至今仍没有哪一国家的研究能对这些因素的重要性进行排序。笔者的从一线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也就是一堂课的灵魂和总指挥。反思多年的教学过程,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方法、教学能力几方面不断学习积累,融会贯通。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实现个人成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人才培养的第一力量。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学习理论,完善知识技能体系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要求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奠定勇于创新,积极进步的基石。校本培训、网络研修、书籍学习都是提高知识技能的有效方法。
2.及时反思,掌控课堂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还提出“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事实证明,绝大多数获得教学成功的教师都具备良好的反思实践能力。
3.加强交流,教学相长
细细想来,教师每天重复的教学工作就是大型的交流互动的过程。我们一直在讲交流合作,多数时候是针对生生之间或师生之间,而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往往受到个人职业习惯,个人性格的约束,容易被忽视。
4.提升个人魅力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亲和力,幽默的语言等人格魅力会给学生带来一种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合理使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实践
1.讲解法
讲授法是自孔子讲学流传至今的传统教学方法,是其他教学方法的基础。它具有通俗、直接两大优点。有利于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知识,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但是如果使用过渡,就容易造成让学生出现“假懂”现象,产生知识获取的依赖心理,进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授法的使用效果受到教师讲解水平和学生听讲能力的限制,低年级学生的专注时间大约在20分钟以内。
2.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问题,用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经过对比、判断、分析等思维活动,达到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谈话法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思考进行学习的方法。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思维、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3.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各种学习技能的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练习法是数学教师经常运用到的方法。
4.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课堂上学生以课前约定的几个人为小组,在教师的指引下,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和安排的实践活动,通过操作、交流、讨论,发现规律或得出结论,最终达成共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5.演示法
演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借助与教学相关的学具或多媒体,把教材里的知识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展示给学生,从而把抽象的知识、原理直接化、形象化、简单化,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注意力的优点。使用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运用,演示时间的控制,难度不宜太大,演示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综上所述,以上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教师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选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一堂课的教学方法会因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发生改变,往往是几种方法在前后交叉作用。
三、树立全面发展观,与其他学科相通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目标是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关乎每个家庭的未来。因此,教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对于每一个学生 ,教师都不能先入为主的对学生作出鉴定,需要给每个学生各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帮助学生也形成全面发展的意识。
1.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好的阅读能使人有充实的灵魂和不断生长的精神。除去前面讲到的读透教材相关书籍和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书籍外,还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曹文轩写的儿童文学作品《草房子》、《青铜葵花》、《黄琉璃》等,以及比较受欢迎的国内外绘本故事《爱心树》、《逃家小兔》、《是谁恩恩在我的头上》......
2.学科整合
学科整合笔者理解为各学科内容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优化组合的过程,实现了各学科教学时互补互促,从而提高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发现规律的准确性,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了美术课上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事物,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状和颜色画出有规律的事物来。
3.常规、习惯教育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要趁早培养,当学生养成了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加自觉,教学效果也更加有效。
数学教师多数时候要承担两个班的教学任务,课时量比较大,作业批改量更大,加上不担任班主任工作,常常忽略学生的养成习惯教育和书写习惯的培养。
四、兼顾群体与个体的发展
新课程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实际情况上,要求全班学生都紧跟教师的步伐是不太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教師要全面了解班里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特点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再结合平时的观察,找出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把学生的差异当作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来对待和研究,树立“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