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自主学习单设计与应用

2019-09-10 01:01徐敏洁
当代家庭教育 2019年35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徐敏洁

摘  要:目前基础教育界正掀起可汗式“微课”的变革热潮,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视频为载体,围绕某一知识点(或重点、难点)进行讲解,或者对典型例题进行解决,以及动态演示实验过程等为主要内容制作微课,时间在10分钟以内。借助微课,学生先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有了方向,学生在有思考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进行探索、交流,更容易突破知识难点,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实现课堂的翻转,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所以微课的合理使用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5-0135-01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而带给教师的则是新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的则是新的学习方式。传统的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这也就让数学学习变得枯燥,而现在转变了教学理念,加之使用了现代技术,便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本节课课前微课的使用,动态形象地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微课中对不同列举法的回顾展示了教师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列举方法的优势和劣势。该微课的最后留给学生的问题不但帮助学生分解了新知上的难点,而且还能让每个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到课堂中进行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不再做“课堂之外”的人。

在设计微课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地改变着设计方案,这不仅仅体现在知识的前后联系上,还体现在方法的前后联系、能力的前后联系、思维的前后联系上……如何能让微课更加“合适”—课前微课的内容适合学生先自主探究、课中微课的内容适合作为本节课知识的总结再现、课后微课的内容适合拓展孩子的思维,如何能让微课更加“有效”—学生看后有收获、对解决新问题有帮助……这就需要教师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更多新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在微课的道路上我们继续前行着。

1.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相交、互相垂直的意义,认识垂线、垂足、点到直线的距离,熟练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动手画垂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练习,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解决实际问题和自学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增强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

本案例的学习者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中年级向高年级转换的阶段,己具备了较低水平层次的想象能力,已有可能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处于空间观念的最初发展期,但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以直观思维为主要发展趋势,思维仍属于经验性的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仍需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的逻辑关系。

2.微课辅助,掌握概念

通过前置性学习,学生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有4个角和1个交点。此时教师引领学生继续观察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使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来认知一条直线的转动引起角的变化,从而直观地引导出“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叫作互相垂直”这一概念。接下来通过自学,学生自己认识垂线和垂足两个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微课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展现学生从不会到会、不知到知的螺旋上升过程。

为凸显正确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作图方法,教师结合微课中呈现的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设计了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这对于学生清楚地认识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己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学生自主使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图,教师展示学生作品(作品略)。

通过学生的微课前置学习和教师适度的引领,将课本中枯燥的语言变为生动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个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让学生多观察、多操作、多讨论、多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抓住事物本质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效果评估

微课设计,将书中枯燥的语言变为生动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微课以“小”“实”“新”“效”的特点,务实有效,小步子,多节奏,推动了教师的教学研究,通过微课的播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相交”与“垂直”的关系,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以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学生在观看微课进行前置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采用课前“扶”和课中“放”的方法,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個创造的过程、一个总结的过程。本节课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创新意识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录屏微课的形式,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利用微课的直观性使学生清楚、自然地感受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变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逐步将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的思考。利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性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实现静动结合,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丰富的感知体验,以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容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黄勇.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

[2]李苏.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研究小学数学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微课的意义及方法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微课在高职人体机能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