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标
摘 要:高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比较强的综合性学科,由于数学知识大都比较抽象,给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困难,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把“学数学有什么用,生活中又不用不到。”这样的话挂在嘴边。这是当前阶段数学教育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即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改变这种情况,破除数学“无用论”就需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导入;教学情境;作业布置
高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是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以教材中的内容为根本,结合实际生活选择相应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将抽象的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实际案例,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掌握有活力的数学知识,实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融合。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课堂导入的效果在会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并不是很重视,甚至直接忽略导入环节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开始课堂,学生在还没有进入学习状态的情况被强制听课,取得的效果自然不好。为了加强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为了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数学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方式,让学生在熟悉、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开始学习。
例如,在学习《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时,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融入生活化元素。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要证明一件事的时候有直接证据可以直接证明,但是没有直接证据就需要寻找其他符合逻辑的线索来间接证明,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包青天的故事,里面很多复杂的案件是需要间接证明的,一些简单的案件通常就能直接证明,大家一起回忆一下电视剧中的情节,来感受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的差别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电视剧有着浓厚的兴趣,开始对其中的情节展开激烈的讨论,结合生活中积累的知识理解数学教材内容。这样,通过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开始导入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化的元素更是让学生在熟悉的课堂氛围中快乐学习,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数学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方法时除了要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契合点与新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沉浸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之中,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点、线、面之间的位置關系》时,就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介绍了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我准备了小圆球、长杆、木板分别代表点、线、面,将这些带到课堂上之后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今天来探究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在特殊位置关系下有的性质,大家可以利用老师带来的道具实际操作,探究并发现其中的规律。”由于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听讲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探索其中的规律,最后总结出了相关知识点。这样,通过利用实物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学生在其中如鱼得水,思维活跃得到最大化,取得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
数学课后作业是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巩固强化、查漏补缺,完善所学知识的过程,曾经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往重复、机械的作业已经不能起到提升学生的作用了,还越来越成为学生的负担。作业“生活化”就是将作业的中心从课本中转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去,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还能有效实现数学和生活的一体化。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时,就可以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在数学课堂中讲解完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点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和巩固等差数列的知识,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等差数列的相关知识,知道了在一个数列中,从第二项起,每一项的数字与它前一项的数字都等于一个确定的数,那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等着数列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我们课本的页码,还有工地上堆放的钢管,从上到下每层的钢管数也是等差数列,同学们可以在课后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等差数列,并列出数列求出数列的公差。”这样,通过给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将数学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高中数学的知识大多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学习,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融入生活化的元素,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深入体会知识,同时还可以在课后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知识。
参考文献
[1] 关丽静.生活化教学理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38.
[2] 戴小挺.生活化教学理念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