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坤
摘 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地,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课堂教学活动,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既能够收获知识又能够不断提升能力。在本篇文章中,笔者根据多年实践教学经验谈一谈应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手段如何开展有效数学课堂,进而提升小学生数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究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究新的方法来丰富教学课堂,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同时提升他们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须学习和掌握的学科之一,对其未来发十分重要,教师秉承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数学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提升他们思维水平以及综合能力。
一、创设激趣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来说十分重要。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源于兴趣,兴趣是支撑学生坚持下来的有力支柱。新课改后,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重视学生对于课堂以及学科知识的兴趣,通过各种手段打造激趣课堂,希望全体学生都能够产生浓烈兴趣。
例如,学生在学习“面的旋转”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创设激趣课堂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课堂上,数学教师展示出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留在天空的线、窗刷摆动过程中留下的扇面以及旋转玻璃门的图片,学生很快被图片吸引,教师顺势说道:“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想象一下它们动态发生的过程,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尝试使用身边的工具进行模仿!”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全身心投入到了数学教师刚才提出的問题上,动手操作起来。有的人用铅笔制作出一个小旗,手持铅笔一端转动起来,引起了其他同学的兴趣,教师也借此展开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到平面图形旋转过后的立体图形的样子,同时提升他们课堂学习兴趣。
二、采用分层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动力很大,但是却很难收获到相应的成绩,这与他们的生长环境以及自身智力水平有一定关系,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落后的现象。针对上述客观因素的存在,小学数学教师秉承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将分层教学法应用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层次,并且在准备教学方案时针对不同层次设计不同问题以及应用不同的策略,希望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收获相应的知识,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反比例”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变化的量、正比例等知识后,小学数学教师展开了反比例教学,但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前面知识掌握的程度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中以长方形的面积为例引导后进生积极地完成长方形面积表格的填写,使之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同时鼓励中等生回答“表格中两条边长的变化关系”,引发他们积极思考。随后,教师顺势引出“反比例”定义,促使优等生根据反比例定义解答实际数学问题,同时为其他学生做出榜样,使之模仿优等生解题思路完成其他题目的解答。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考虑到所有层次学生的特点展开分层教学活动,不仅对于所有学生十分有益,还能够有效促进他们在学习中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合理利用错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数学作为难度较大的学科之一,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以及完成数学练习题时都会出现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错误,造成成绩不是很理想。针对上述情况,小学数学教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利用错误,将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教学资源,这样能够促使其能够清晰地认识到错误,还能够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为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学生在做题时出现的错误展开教学活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课上,数学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了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知识点后,展示出练习题“想要制作出一个高5分米。底面半径为1.5分米的无盖圆形铁桶大概需要消耗多少铁皮”。学生看到题目,很快便将利用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写下来,然后将题目中的数字代进公式完成计算,反而忽略掉题干中的“无盖”两个重要字眼,导致计算出错。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后,不要及时指出,而是鼓励他们再次读题和审题,并且仔细钻研每一个字眼,使自己发现自己所犯的错误,这样才能够避免他们在以后做题时不细心的现象再次出现,同时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能够有效提升他们数学学习效率。
四、借助问题教学,培养学生思维水平
新课改后,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尝试应用问题手段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从不同角度设置问题,引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和思维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在问题引导的数学教学环境中积极性很高,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可以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一节时,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借助问题展开教学有效提升了学生思维水平。一上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出形式各样的三角形,并问道:“同学们,如果老师想将这样的三角形进行分类,能够分成几类呢?”学生立即开始思考并展开讨论,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教师又问道:“大家把这些三角形分成不同类型的标准是什么呢?”有的学生说三角形的大小,有的说三角形的形状。数学教师随之将学生提出的几种不同方法写在黑板上,并带领他们一起进行分析,由此来引出直角、钝角和锐角三角形,促使其能够学会根据三角形角的大小进行分类,同时认识到角是区分三角形的重要特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通过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能够调动其学习动力和提升他们思维水平,为其后续深度学习三角形知识奠定基础。
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采取几种不同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教学,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还能够培养其数学素养,使之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红.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考试周刊,2015(45):93-93.
[2]杨步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0):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