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婷
摘 要:在小学低年级的授课过程中,学生识字教学是教学变革持续推进和开展形势下提出的关键教学内容。识字教学对于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着相当关键的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进行学生的识字教学工作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思索,持续研究和创造出高效的教学授课方法,真正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进而使得识字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低年级;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6-0122-02
识字能力的锻炼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能够更好地应对日后学习的要求,有助于其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提升。语文识字能力指的是学生拥有一定的汉字储备的前提下,能够良好高效地运用汉字进行阅读和写作的能力。这个过程中,不但增加了学生的汉字储备,还训练了其思考的精神和实际运用能力。文章以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为目的,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探究和分析。
1.提升识字教学重要性,有效促进识字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增强对识字能力的科普提倡的程度,让教师加深理解和感悟识字教学的关键性,让其明白识字能力的重大意义和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的关键作用。只有这样,进一步更新其识字教学思维和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对于以识字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授课方式的剖析和探索也就是有感而发、一脉相承的事情了。在这个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授课工作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探究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与基本學习条件的教学授课模式;第二,逐渐提升教学授课的质量和水平,并且总结原来教学授课模式中的经验与不足;第三,把教学授课经验与创新的授课模式高效地联系起来,以更新教学授课理念。
新版部编教材在一年级上册部分将拼音教学移至识字教学后,对学生的识字能力要求有所提高。因此,教师应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识字水平并组织开展生活情景教学活动。如对天、地、人字的认识,引导学生大胆说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见过并尝试说出词语,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随着识字教学的深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在游戏中给字加减笔画、加减部首或者变换部首等方式,开展“变魔术”游戏活动。如某个汉字一次加一笔,变成另外一个汉字,如“十”字,加一笔变成“土”,再加一笔变成“王”,再加一笔变成“主”。再如,“青”字加上不同的部首可以变成不同的汉字,如“情、请、清、晴、箐”等,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仅掌握汉字规律,感受汉字的神奇和魅力,同时能帮助教师提高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
2.开展探究式识字教学,有效促进识字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研究式的教学授课形式,锻炼学生的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进而提高其识字能力。由于识字教学要求下小学语文授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和任务就是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而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就是这其中最为关键的素质和精神。因此,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授课中,教师可以采用研究式的授课形式展开教学工作。研究式教学的核心内容主要为通过教师编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要求,让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学习,再由教师去指导学习,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分析结果进行点评和梳理。例如,拼音部分内容学习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声母和韵母的发声和拼读规则,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自主研究分析“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方法和拼读规则,通过选取一些含有整体认读音节的词语,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学习好拼音的知识,进一步提高了自主运用拼音识字的能力。在学生完成汉字学习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分类和总结,如象形字、会意字以及指事字等。如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打、拍、跳、跑、踢”,如打球、拔河等都是提手旁,这些动作需要用手才能完成,而跳高、跑步、踢球等都是足字旁,这些动作大多和脚有关系。同时有不少的形声字,如“松、柏、林、材、枝”等都是和“木”有关的字,让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和“木”有关的字,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认识和掌握课本内容的字,同时认识一些课外的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授课方式,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兴趣、研究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识字教学的效果,进一步促使学生识字能力得到提升。
3.增强汉字分解敏捷度,有效促进识字教学
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授课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汉字敏感度的锻炼。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当通过把汉字的学习和相关的知识密切结合起来的形式,让学生从更多实例理解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增强了学生对汉字的敏捷度,使其可以准确地把控汉字意义,合理使用相关的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识字,这也是学生识字能力提升一大表现。例如,在进行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一年级“语文天地”相关板块时,由于这部分知识是与汉字的偏旁部首构成相关的,比如,“口+少=吵”“月+半=胖”等,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去搜寻相关的汉字,进行举例。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相关的汉字构成知识,而且对汉字的实际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以后再遇到不认识的汉字时,会自然而然的代入语文思维去猜测汉字的意思,提高了语文识字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识字中引导学生加深字音、字形以及字义的理解,组织学生开展联想活动,如“采”字学习时,教师问学生果子一般长在什么上?想要摘果子需要用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学生可以掌握汉字“采”是用手采摘长在果树上的果子。在“哭”字学习时,教师可以这样讲:“一个人,两张口,旁人说他丑,掉了一滴泪。”借助顺口溜的方式,引导学生想象,掌握汉字的组成结构和含义。而部分形近字,学生容易出现混淆,如“鸟”和“乌”,可以提醒学生思考:鸟儿没有了眼睛,面前是一片漆黑,因此“丶”表示的是鸟的眼睛,以此区分。
4.养成科学识字习惯,有效促进识字教学
汉字的学习在做到预习、学习、复习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学习系统,通过认真的学习,提升自身的识字水平。与此同时,也要以自身的兴趣为关注点对汉字知识进行探索,同时要对汉字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基于上述要求,需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前预习本节课要学生字。课前对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预先学习,这样同学们就会对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生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上课时会带着问题去听讲,对不会的生字进行标注,提升学习效果。第二,及时进行复习。对于学习过的汉字要及时复习。复习的过程是对所学汉字进一步学习的过程,在复习时,遇到还不认识的生字,要认真的查字典,进行笔记的总结。第三,养成科学的学习习惯。在语文识字学习过程中首先需要激发热情,进而才能进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不断地进行识字能力训练,形成科学的学习习惯。例如,在相关动物汉字如“鸡、鸭、鹅、猫、羊、狗”等字的学习中,教师让学生通过动作表演出动物的外形和动作,展示出动物的叫声,加深学生对动物的认识,牢记课本汉字。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如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一口咬去牛尾巴”、“王姑娘、白姑娘,一起坐在石头上”等,引导学生动脑思考猜出字谜,利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教学便于深刻记忆,在课后复习及日后汉字的复现时能够及时提取。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相应的识字环境,激发学生识字欲望,如,在教室内创设图书角、识字擂台等,鼓励学生通过报纸、电视、商标以及广告等自主识字,使得识字学习和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
总之,在课程改革对识字能力的规定之下,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思考,进一步理解识字教学重要性,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授课思维和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通过研究分析,创造和更新教学授课方式,在教授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学生识字能力的锻炼,实现学生的全方位进步。
参考文献
[1]迟群.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初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07):191+193
[2]唐雪莲.新媒体在小学识字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究[J].电脑迷,2018(09):97
[3]程媛.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