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探讨

2019-09-10 22:11:32杨国红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杨国红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中政治教育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创新。常言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对于社会中的任何一份子而言,都担负着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高中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马上面临着成年,意味着即将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因此,在高中政治教育中,要注意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将政治学习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相结合,关注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还有待加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加强这方面的侧重,寻找更加适合的方式,将责任感的培养和高中政治教学更好地相结合。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探讨

引言

社会要求高中生要做一个有社会责任心的人,要具备必要的社会责任感。2019年3月1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不仅是习主席的期盼也是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十分看重的,要将社会责任感培养作为素质教育下高中政治教育的基本策略进行创新和坚守。本文就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展开探讨。

1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教育面临的问题

1.1培养内容缺乏系统性

在目前我国的高中政治教学中,缺乏一个全面的培养体系,对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没有统一起来。培养体系应当包括对高中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对他们思想的教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应当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对学生行为的引导,要体现在行动上。所以,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如果没有一个完整的培养系统和模式,那么很难在学生身上发挥什么效果。

1.2培养方法单一

在目前的高中政治教学中,对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教学被禁锢在传统的思想和方式当中,缺乏必要的说服力和行动力。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变成了单一的说教和灌输,学生不能深入感悟道德的本质和内涵,不利于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当今社会正在面临经济体系转型,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势在必行,要灵活多变,结合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

2优化措施分析

2.1注重教学目标的价值导向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三维目标是教学的预设目标,教师在教学找中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对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并清楚地在课堂中找到社会所要求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寻找到关于自己人生的真谛,最终达到社会所要求和预期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分为三个维度。知识目标为对联系的含义、特点及其方法论,整体与部分,系统含义、基本特征及其方法论的识记,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进行理解。能力目标设计为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用联系观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可以为树立联系观,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和全局观念,坚持用唯物辩证联系观看世界。教师通过联系观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地价值观念,同时又通过讲解联系观的方法论,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整体关系,明白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没有社会也就没有人类生活,帮助学生培养先国后己、先集体后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2.2合理利用时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时政的学习要紧密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时代发展特征相统一的原则,从现实出发进行教学。教师首先自身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政,分析可能产生的思想问题,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定期组织学生观看《新闻周刊》,开展时政热点解析等活动。

2.3高效利用高中政治课外因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中政治课外教学因素也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它们可能隐藏在课堂外、教室外、学校外政治因素中。因此,将课堂外、教室外、学校外实际生活的政治因素引入高中政治教育课堂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如果只是书本内的政治因素,对于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非常有限的。要深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头脑中的形成,光有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生活经验的加入,那么学生所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则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甚至于是不能运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的。例如,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学中,教師如果只一昧的讲解书本上的知识,只要求学生背诵书本知识,而不将课堂知识带入生活,那么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就只是口头上讲讲,并且可能造成学生“光说不练假把式”的行为方式。同时,不把生活带入课堂,学生对于课本上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理解也就不深入。如,学生可能只知道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但是却不能理解什么是爱国主义、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不知道怎么做才能爱国、才是奋斗、创造、团结。不把政治课外的生活与课堂结合,那么政治课堂就不能是真正的政治课堂,更别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那么如何将社会生活带入课堂呢?关于爱国主义,教师可以将一些爱国主义人士的爱国事迹向学生展示,这些爱国主义的爱国情感可以从大爱到小爱都进行展示,让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同时也能把爱国主义代到自己身边人、身边事。再如,和平精神的弘扬通过展示国家派遣维和部队对深受战争疾苦的人民给予人文关怀,或者对于国家和平外交政策进行补充了解。团结、勇敢、勤劳这些更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中华民族精神也需要教师带入生活,让学生对民族精神深入理解。

结语

高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教育一定要肩负起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任。尤其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导学生做一个无私奉献、勇于承担责任的人,在将来的发展中,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浅谈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J].王凤丽.当代家庭教育.2018(09).

[2]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精神的几点尝试.[J].黄文恺.中国农村教育.2014(04).

[3] 传递人文,探索“全人”教育的有效途径——试论高中政治课对学生人文情怀的浸润.[J].缪社祥.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03).

[4] 王旭艳.论述高中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J].学周刊,2015,(25).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
关于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思考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9:11:18
高中政治教学难点问题及对策
未来英才(2016年18期)2017-01-05 10:27:35
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探讨
国本家事—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3:22:47
引入时政教学提高高中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巧妙选择生活化情境,助推高中政治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25:44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8:19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考试周刊(2016年67期)2016-09-22 18:12:30
高中政治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3期)2016-09-21 21: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