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现路径

2019-09-10 20:43朱聪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39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初中

朱聪聪

摘 要: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再被强调,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如何进一步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成为了广大教师一同思考的问题。科学课堂中,实验是最主要也是最具实践性的环节,学生必须代替教师成为实验的操作者、主导者,这是提升教学效益并体现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切入点。本文试论如何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引 言:

长久以来,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基本固定,因此在新課改提出了师生地位交换的要求后,很多教师都陷入了教学的困境,不知如何去实践,仍然无法改变已经根深蒂固的教学习惯。显然,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务之急,这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实现的关键。而从科学教学的角度而言,实验是一个核心环节,促进以学生为主体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抓住这一关键点。

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学生能否成为课堂上的主角,并不是教师一人决定的,学生是否配合,能否完成任务,是否主动参与学习,这些都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教师强加给学生的任务令他们十分抗拒,在这种学习氛围下,他们并没有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教师必须先将学生好的学习态度培养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如此他们才能在实验中主动探究,得到收获,教学效益也将成倍式增长。

比如,将装满红墨水的矿泉水瓶盖紧以瓶盖倒置在桌面上,问:如果用针戳矿泉水瓶的侧壁,预计会看到什么现象?(水会喷出)将矿泉水瓶置于脸盆上方,然后用针戳矿泉水瓶的侧壁,未见水喷出(学生惊讶),继续用针戳瓶侧壁,水还是没有喷出。学生疑惑并思索,将瓶盖打开,看到有四道红色水柱喷出,将盖子拧紧,水柱停止喷出,学生讨论并解释。该次实验以矿泉水瓶代替覆杯实验,学生因为学过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这一知识,所以都一致认为水会喷出,但却没看到预期的结果。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去思考。另外,该实验有红墨水喷出的现象特别漂亮,且以“动”代替覆杯试验的“静”,效果更好。所以,一开始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整节课开了个好头。

二、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出于节省时间的目的总是代替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很少将实验的机会交给他们,眼见并不足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因此他们对很多问题的原理都是一知半解。如今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实验的权利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必须给学生操作的机会。

比如,当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一致认为有大气压的存在之后,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利用桌面上的器材进行实验,继续寻找大气压存在的证据,记录有关现象。器材:水槽、矿泉水瓶、针筒、挂钩2个、玻璃片2片、集气瓶、扑克牌、小试管、滴管、烧杯和水。讨论、实验后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同时增加了教材以外的学生设计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建构知识,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器材方面基本上都是用生活用品或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这样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还将实验生活化。通过实验,学生对大气压的存在深信不疑,深刻体会科学就在自己身边,同时,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学生不必过分担心会损坏仪器,因此也增加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

三、增强实验的探究性

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历史上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但用抽气机需要较多的时间,而且学生基本只能旁观不能参与,所以我改用两个大吸盘代替。学生上台对拉也没有拉开,效果良好且节约了时间。其他学生则用小的吸盘实验,稍用力即可拉开。再说明当时用的铜半球半径更大,所以需要更大力才能拉开。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实验,亲身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课堂教学前,当我问学生饮料是怎样进入口中的时候,多数学生认为是“吸”入口中的,尽管也有学生认识到这一问题和大气压有关系,但仍半信半疑。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拿来了一个带盖和吸管的儿童水杯,洗净、消毒后用透明胶带将盖上的小孔密封,将牛奶倒入杯中。请一位学生上前,要求将牛奶吸入口中,结果学生没成功。我将透明胶带撕去,再让学生去吸,学生很轻松地将牛奶吸入口中。通过胶带撕去前后的对比,学生较容易地理解到了大气压的作用。通过简单的修改,不仅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而且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创设难忘的课堂氛围,能记得更加深刻而牢固。

四、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最终服务于实践,科学这门学科与生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抽离科学知识点的能力,还要增强他们将所学技能运用于生活的意识。

当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标准大气压相当于101块砖头对地面的压强时,我问:“这么大的大气压,我们为什么没有受压的感觉?”学生看书后解释:因为人对环境的适应,人的体内也有压强,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但很多学生还是不太理解,于是我就让学生小组讨论尝试用身边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解释。汇报时,学生提出,先用力将空矿泉水瓶内的空气挤出,盖上瓶盖,假设瓶内是真空的话,外面的大气压会把瓶子压瘪,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但当把盖子打开,瓶内也有大气压,和外面达到平衡,瓶子恢复原样。接着用实验加以演示,班级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又有学生提出,只要将老师上课时用过的变瘪的空矿泉水瓶打开就能解释,于是我让他上台演示,班级里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只有如此将科学探究活动和科学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要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进行深入分析,了解突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几大要素,再按照要求去设计教学,而不是盲目将实验任务交给学生,否则只会起到反效果。完全实现师生课堂地位的交换还需一定时日,但教师必须抓住当下课程改革的时机,紧锣密鼓地展开教研工作,在实践中总结方法和经验,如果仍然坚持传统教学模式,必定会陷入教学困境而难以自拔。以上方法供一线教师参考,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仕官.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初探[J].商情,2013(28):265.

[2]杨昔联.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111+126.

[3]许翔.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7(1):68.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初中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