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雪平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一直在语文课堂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改变教学观念封闭、教学时间封闭、教学空间封闭、教学内容封闭、教学形式封闭、教学过程封闭、教学评价封闭等课堂教学弊端,致力于语文探究式教学的策略研究,努力构建适应符合课程教学要求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把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力求通过研究,把学生这一主体充分激活,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感到自己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下面就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谈一谈自己的浅见。
一、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仍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这种状况亟待改变。语文课堂探究性学习应该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突出学习者的自主意识和探究性学习欲望。例如,教《给予树》一课,首先是在教材的处理上,我以“给予”为主线,从课题入手,层层深入,通过一个问题: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去统领全文。主线明了了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愉快了。其次是在评价语言的激励性导向上,把评价语言与课文内容及生字词结合起来,在老师的激励下,课堂上小手如林,学生也体会到了给予是快乐的,学习是快樂的。通过引导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本文,结合本文来理解词语,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深入感知,借助本文“披文以入象”“披文以入情”,所以只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语文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才有可能在探究性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化为课堂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为了当好“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从研究学生入手,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设计语文课程的教学,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要敢于打破预先设定的教案框框,迎接多种可能的挑战。在进行课堂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对前人(别人)的观点进行深刻的分析、研究、探讨,最终或赞成、或批判地吸收他人的见解,产生自己的见解或主张。这样的教学思路可以点亮学生心中创造的火炬,激起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货真价实的创造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孩子充足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孩子创设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
三、如何正确处理主导性和主体性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以落实教师的主导地位为前提,因为教师首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果课堂缺乏教师有效的组织管理,由于学生的组织应变能力有限,无法顾及其他个体的反应,必然导致课堂上的无序和失控,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还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促进者,由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受到了他们自身水平的限制,致使他们的认知水平仍在原有的层次上徘徊,学生对文本意义的建构必须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如果没有教师渐入佳境的引导和因势而发的促进,学生就不能在较高的层面上把握文本,学生的阅读水平将停滞不前。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以及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等目标也就无法实现。所以,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使得教师主导地位的削弱,就会严重损害学生主体性的落实,这样的教学活动也必然是无序和低效的。
所以当学生学习中出现了模糊、不当之处时,教师要适当点拨,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分析总结出现偏差的原因,同时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态度,形成严谨治学的好习惯,不盲从书本,不盲从教师,不拘泥于前人的结论,不墨守成规;但对自己的观点、主张必须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才能提高学生探究的质量。
四、教师如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教学
首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因为探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探究活动。所以教师自己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验,联系实际,深层次的解读文本,这样才能使教学具有新意和富有思维含量。
其次,教师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课文重难点,设计出主导性的问题,在激趣、探究和操练中推动教学进程。实践表明,恰当、巧妙的“问题”对于增加合作、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至关重要,而最精彩的“问题”往往出自学生的“质疑”。教师要及时敏锐的加以梳理、整合,使之起引领探究的作用。譬如,对《花的学校》一文,我是非常喜爱的,我反复认真地读了这首诗,站在孩子的角度读,也站在老师的角度读,在这样的阅读中,我被作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我想,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所以课堂上,当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听我认真地范读完后,孩子们好似刚从睡梦中醒来,一个个打着哈欠,伸着懒腰,那舒服劲,让人看着都羡慕。这些“平中见奇”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与无疑处生疑”的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立足文本去探寻答案。并从中得到启发、顿悟、迁移、升华,甚至创新。这种“自动--互动”的学习方法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所“得”。
总之,探究性学习中,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帮助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勇于探究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