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增
摘要:当代艺术类大专学生的学习特征,尤其是五年制大专生的个性特点、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大都呈现出消极厌学的状态;学生不能及时消化专业知识或处理学习压力下出现的其他情感,不仅会影响其自身的全面发展,加上学习倦怠导致专业知识不扎实,加大学生面对毕业、就业的畏惧,更影响系部或学院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要求。文章主要从艺术类五年制大专生个人的内部原因,阐明消极厌学的特点及原因,以及厌学特征与择业焦虑心理联合产生的对学生心理上的影响。
关键词: 艺术类大专生;五年制大專生;学习倦怠;择业焦虑
五年制大专,是初中毕业后先学习三年中专知识再学习两年大专知识,一般来说,选择此种学制的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态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五年制大专生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群体特征也比较明显,其年龄、生理心理发育以及学习能力都跟普通大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加上是艺术类专业,学习氛围相对松散自由,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压力下产生的消极心理变化,致使学生对自身各方面能力的认知不够,面对社会和就业时往往会失措、茫然,产生焦虑心理,对学生本体和学校规划都将带来消极牵引。
1.大专生的学习特征
1.1 消极厌学,丧失学习动机
艺术类的大专生与艺术类的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基础艺术素养,大学生通常都是通过长期的特长培养或短期的集训学习达到高考门槛,而大专生选择艺术类专业不需要通过基础素养的考核,五年制更是“包办式”学制,所以部分学生丧失了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
五年制大专生对于艺术类的基础素养有很大的缺失,在课程设置上,他们要补充文化类知识的同时还要兼顾基础专业知识的铺垫,大专生的学习效能和自制力本来就存在问题,再跟随年级增长带来的多重学习压力,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了逆反心理。
再者,进行专业课程的学习氛围相对自由轻松,自制力较弱的学生通常采取的是应付式态度,无视讲堂,上课爱来不来,把教科书当成摆设,甚至有不带教材,打瞌睡,充分利用电子设备玩游戏、聊天、看剧等,完全无视教师。
1.2 学习效能感低
大专生普遍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水平低于普通学生的群体,而五年制大专学生一般是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所以在学习基础上与普通的学生差距甚远,对于文化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都比较薄弱,加上长期以来糟糕的学习状态,逐渐形成了自我否定、自卑的情绪,生活、人际交往也随之消极懈怠,他们对学习更加失去信心,形成恶性循环。
1.3 学习环境转变迟缓
大学的学习与基础教学阶段的学习不同,授课不再只是被动的听课,也不是在老师督促下完成各科的学习任务,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除了完成专业必修课程和公共课程的学习之外,其余的时间自由支配,但是,如果在这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迁移知识、扩充知识面、举一反三的学习矛盾越发凸显。有效学习能力的缺失,让这些“不会学习”的学生更加无所事事、茫然失措。
2.大专生的择业焦虑心理
作为艺术类大专生,其择业与就业的形势会受到国家政策、学校教育、家庭情况和个体自身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成为社会中较为特殊且敏感的人群,而这些艺术类大专生在尽心之夜选择和就业准备以及就业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焦虑不安情绪就为艺术类大学生的择业焦虑心理。焦虑情绪的产生可从内部、外部两个方面来探讨,内部刺激主要是学生的个人需求,外部刺激主要来自家庭、所在学校和就业环境等。
艺术类专业的大专生,授课方式与基础教育阶段形式不一样,客厅气氛相对自由轻松,课程内容较为开放,如若不能端正学习态度,适应授课方式的改变,可能会直接导致课堂气氛散漫,使得艺术类学生很容易养成张扬个性、特立独行、甚至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艺术类的五年制大专生处于敏感人群中心,他们所缺失的自信、学习动力、有效学习能力以及社交能力都会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雷腾英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艺术类的专业中,设计类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大乐观,尤其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择业就业原本就是难题,加上专业和能力的限制,艺术类大专生的就业焦虑心理尤为突出。
3.教育建议
3.1重视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以往关于大专生身心发展的研究综述可以发现,五年制学生本身的确存在许多问题,由于生理年龄和大学制度的限制,心理健康的教育管理相对松懈,非常需要树立正确的心理发育引导,然而现实校园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很少开设,有些学习设立了心理咨询部门,但大多数都是形同虚设,再者学生也缺乏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是有欠缺的。
学校和学校成立的相关部门应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引导他们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开展提高希望感幸福感等类似的讲座,多组织课外活动,发现和发展学生特长,培养他们健康的自尊和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4.结论
艺术类大专生消极厌学,松散慵懒的学习态度,长此以往肯定会对学生本身和学校带来消极影响,五年制大学生基础教育阶段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再加之大学阶段的懈怠式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教育成果会大打折扣,从而影响他们毕业后造成择业盲就业难的问题,学校或系部应该根据专业特征对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服务进行个性规划,共同探索有效减少学生学习倦态的干预措施。积极开展专业成果展,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自信,提高学习能动性。积极组织开展就业指导活动,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培养出高质量的艺术人才服务当今社会。
参考文献:
[1]雷腾英. 大理大学艺术类大学生择业焦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罗娟.独立学院艺术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4(05):158-159.
[3]郭燕杰. 五年制大专生希望感、应对方式及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4]王伟.艺术类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28(07):46-51.
[5]王本贤. (2001)大学生择业焦虑心理与调适.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 2 期(总第90 期)
[6]李敏杰,朱薇.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消解措施 [J].教学与管理,2011,1(79).
[7]檀均芳.论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1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