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思聪的《矿工图》,让人的眼跟着她画面触碰一个个灵魂,更摸到了观者的心。这样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呢?首先,她画画有一个核心:从“感情,感受”里出,这是受曾教导过她的老先生们的影响,和她自己在创作实践中得出来的。然后,周思聪在矿工图中表现出来的悲悯的同情心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可能是因着受到珂勒惠支和日本丸木夫妇作品的震撼,以及相似的苦难的时代背景下出来的共鸣。所以,用感情画画的周思聪,在不断受到前面画家及其作品的影响下,拿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老老实实的把《矿工图》诉说了出来。
关键词:周思聪;《矿工图》;感受;珂勒惠支;日本丸木夫妇
第一章绪论
看了《大爱谱悲歌一一周思聪、卢沉<矿工图>组画》的展览之后,我久久不能忘怀。以前,我画画看重的是构成、造型、笔墨……就是技法上的东西,但看周思聪的《矿工图》时,什么技法全都被扔到脑后,我在她的画面中看到一个个灵魂,借着她的画我摸到一个个人的心,他们里面的无奈、黯淡、灰心、绝望……我心里出来很强烈的想法:我也想画出这样的画,能摸到人的心的,触碰到人灵魂的画(不论是描绘对象还是观者)。
那她是怎么画出来的昵?
第二章“用感情画画”——绘画理念
读了她的文集,发现她画画有一个核心:从“感情,感受”里出来。这是受曾教导过她的老先生们的影响,和她自己在创作实践中得出来的。
她在文章中反复强调的就是这个:
这是一些“寄情”的作品。作者将自己真挚的感情注入到笔墨之中,因而感染了别人。我称这样的作品是有灵魂的作品。
我的老师们常常告诫我,要画自己有真情实感的人和事。自己先有感受,才有可能去感染别人。
尽量要保持住当时最强的印象。当时实在画不出来,用文字记下当时的印象,帮助自己回忆,保持这种很有诗意和趣味的印象。
不能只用技巧画画,而是要用感情画画。
周思聪注重“感情,感受”。这是受曾教导过她的老先生们的影响。
周思聪在就读中央美术学院时,受过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等诸位名师的悉心指导。还有她一生的老师和好友丸木夫妇对她的绘画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周思聪曾谈到可染先生:
可染先生对于学生,并非教授技巧,让你学会一种招数,而是赋于你一种精神,使你对艺术的真谛有所顿悟。他最反对那种“剔油花”的学习态度,捞几朵漂在面上的油花,自以为得了本事,像小商贩一样到处卖弄技巧。他说这种人需要招魂,意思是他们只用技巧画画,不是用思想感情画画,没而灵魂,所以要招魂。魂,就是艺术的真谛。
提到丸木先生时也说到:
他说:“我不想看见什么画什么,我只画我需要的,我需要那些表达我的情绪,反映我的印象的,我只要这些。…可画可不画的,不画。”
第三章矿工图创作与历史的影响
周思聪在矿工图中表现出来的悲悯的同情心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可能是因着受到珂勒惠支和日本丸木夫妇作品的震撼,以及相似的苦难的时代背景下出来的共鸣。
珂勒惠支,德国版画家、雕塑家,经历世界大战,儿子战死在沙场上,她的作品极力表现“人类正在遭受的没有尽头的痛苦”。20世纪30年代,她的作品被引进中国,而正被当时还在上初中的周思聪偶然看见,并深受震撼。
丸木位里和丸木俊夫妇是日本著名画家,他们的绘画主题是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他们亲眼目睹了原子弹爆炸的过程,因而共同制作了享誉世界的《原爆图》。1956年, 《原爆图》来华展出,周思聪见到此画,深受震动,对其《矿工图》的创作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对夫妇和周思聪的忘年之交始于80年代初,1980年夏,周思聪随北京书画摄影展访问日本,她访问了丸木夫妇,在他们的私人美术馆里,周思聪看到了他们夫妇的另一巨作《南京大屠杀》。周思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在这次访问中,周思聪告诉两位老人,她正在创作《矿工图》。对此,丸木夫妇非常高興。
第四章老老实实诉说出来的《矿工图》
周思聪有段告白很打动我:
绘画的功能不仅仅以使人赏心悦目。人生充满了苦难,往往它最震憾我的心灵、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它不容我装腔作势,故作多情,只能老老实实诉说出来。
用感情画画的周思聪,在不断受到前面画家及其作品的影响下,拿着自己的真情实感老老实实的把《矿工图》诉说了出来。
她描述了当时创作的感受:
矿工,这个名宁是那样地吸引我们,是那样入画。长久以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夙愿一一了解矿工、塑造矿工。我们先后分别去过几个矿山,企图熟悉矿工的气质、性格,了解他们的苦难、斗争,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在一起生活,使我们充实、振奋……接触最多的是老矿工,从他们身上可以了解到我们所无法体验的精神世界。历经十年浩劫,我们很容易理解那种沦为亡国奴的切肤之病,因而也成为创作的动力。
第五章结论
也就是说,那触碰到人的灵魂、摸到人的心的画她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周思聪她拿着“感情,感受”出发,而这感情感受在前人作品的影响下已经触碰、震撼、酝酿,再加上自身时代经历的切身体验,这一“情”在《矿工图》里得到表达。也就是说,这事儿,先摸到她的心,她表达出来,就摸到观者的心。
说白点,画者先被感动了,表达出来,感动了别人。
而一个画者,当他被某一事物打动时,他所要做的就是找出打动他的那个点,集中于打动他的那个点,再充分地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朱乃正,《卢沉周思聪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
[2]朱乃正、卢悦,《卢沉、周思聪画集》,广西美术出版社,2006年。
作者简介:
仰伶俐,1992年6月,女,汉族,浙江温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画创作专业。